华为起诉美国企业专利侵权,中国电子科技产业在专利围猎中觉醒

文|金石

近日,细心网友发现华为公司新增了一条开庭公告,案由是侵害发明专利权纠纷,被告为美国亚马逊公司。

国外公司向中国科技公司挥舞专利大棒的新闻不绝于耳,可如今,中国企业似乎已经有实力和底气与国外公司展开专利战。

从被动挨打,到主动出击。中国电子科技产业在对外专利战中有了话语权,这一切来之不易。


20世纪初,中国电子设备制造企业遭遇了以日本DVD企业为首的第一次专利围剿,DVD专利许可费之通让很多中国企业影响深刻。

1992年,全球第一台VCD是由中国人姜万勐研制成功。1993年3月18日,姜万勐与他人合伙成立万燕电子,当年下线第一批1000台VCD,被市场抢购一空。

1994年,万燕电子的VCD开始规模量产,售价高达4000-5000元/台,占据着100%的VCD市场份额。

万燕牌VCD

但当时市场主流还是CD,VCD市场销售量不及CD市场销售量的10%,市场体量小。

主要还是设备单价高,导致目标消费群体太少,另外光碟资源缺乏,也无法刺激大众对VCD设备需求,导致万燕电子全年仅销售2万台。

同时,由于其先前投入了1600万美元研发和2000万人民币在央视广告宣传,资金出现危机。

但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市场在万燕电子巨额广告费用催熟下,VCD开始被大众认可,同时盗版碟片在珠三角飞速量产,刺激了VCD设备需求。

盗版光碟

自1995年开始,VCD市场逐渐火热,销量飞速增长。

1995年,VCD国内市场销量达到22万台。1996年,VCD国内产量达到256万台,价格跌破2000元/台,而拓荒者万燕电子基本退出竞争。

到了2000年,国内市场规模越来越大,产量达到2900万台,且大部分由我国制造,当时市场主要玩家是爱多和新科。

VCD市场一片繁荣,但DVD时代即将到来。

当国外公司在研发DVD技术时,我国公司却忙于在VCD市场打价格战。但后来,DVD真正发展成为一个时代的全球性产品

1997年的国内DVD产量是5万台,仅为VCD产量的0.5%;到2000年的DVD产量为1970.5万,为VCD产量的68%,DVD产量逐渐超过VCD。

同时,由于DVD市场主要在国外,因而需要依靠出口,如2003年-2005年的我国DVD出口量分别为7269.66万台、12913.88万台和14593.28万台。

DVD市场的快速发展,对VCD市场形成了巨大冲击。

我国的VCD制造商纷纷转战DVD战场并不断扩大产能,2001年,中国的DVD出口量已经占世界总产量的70%。

DVD标准制定者们也在关注市场,由日立、松下、JVC、三菱、东芝、时代华纳几家巨头组成的“6C联盟”以及由索尼公司、先锋公司、飞利浦公司组成的“3C联盟”。

突然在全球DVD市场需求量达4000万台,中国制造占90%的2002年发起攻势。开始以收取专利费的方式,向中国DVD产业发起“进攻”。

2002年春节前后,是DVD海外企业联盟出击的时间。那一年的1月和2月,数万台DVD先后在国外海关被扣押,被索要专利费。

毫无还击之力的中国DVD出口企业,只能选择妥协。

这颇似一场放水养鱼的游戏。它们时刻盯着产业界的一举一动,如果没什么油水,就不会打扰你,即便有所“冒犯”,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等鱼养肥了再捞,这是专利攻防的惯用战术。

2005年我国DVD出口数量接近1.46亿台,而当年中国企业缴纳的DVD专利许可费超过14.6亿美元,当时,DVD出口价格是30-40美元/台,也就是出口价格的1/3是用来缴纳专利许可费了。

到2005年,一边是我国的DVD产量依旧占全球总产量的90%以上。另一边却是DVD制造商利 润被大幅压缩,国内DVD制造企业大面积合并、关停,从400家迅速锐减至150家。

就这样,中国DVD产业一步步地沦为了代工厂,大部分利润被国外公司攫取。


2007年,苹果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在向世界展示的第一代iPhone时说:“今天,苹果将彻底改变手机”,智能手机的浪潮席卷全球。

2008年,美国第三大运营商T-Mobile USA下单定制,中国台湾HTC(宏达电)代工生产,全球第一款使用谷歌Android操作系统的手机产品:HTC G1诞生。

HTC G1在当年,预售期就售出了150万部,远远超出了运营商和消费者的预期。

这由此开创了HTC的辉煌时代,成为了当时第一个与iPhone抗衡的安卓系统手机品牌,也正是这款手机,将HTC推向了行业的巅峰,公司的股价飙涨,一时风光无限。

而依靠在谷歌安卓系统的先发优势,HTC一路开疆扩土。

2010年,HTC的智能手机出货量为2460万部。其中,HTC G7更是被誉为“安卓机皇”,在美国,甚至超过了三星和苹果,成为“街机”。

一代神机HTC G7

2011年4月6日,HTC市值暴增至逾335亿美元,超越诺基亚与黑莓,成为市值仅次苹果的全球第二大手机厂商。在美国市场,2011年第三季度HTC市场占有率甚至超过了苹果,到达历史巅峰。

彼时的HTC在北美如日中天,创始人王雪红甚至表示“如果将来只有两家手机厂商,那HTC肯定是其中之一。”这并非狂妄,因为最辉煌的时候,连苹果都公开承认:HTC是第一大竞争对手。

HTC的野蛮生长的背后其实危机四伏,就在HTC最辉煌的2011年,也成了它的转折年。

2011年,苹果公司对HTC举起了专利大棒,以侵犯专利为由将HTC告上法庭,要求在美国禁止销售关于HTC的29款手机。

2011年12月20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对苹果与HTC的专利诉讼案做出判决,认定HTC侵犯了苹果iPhone的一项专利。

而涉及到此项专利的所有智能手机,自2012年4月19日起,实施进口禁令。

三星、诺基亚也纷纷仿效苹果发起专利诉讼,对HTC进行全球范围的大“围剿”。

HTC手机销量自2011年专利诉讼后直线下滑

自2012年开始,诺基亚在欧洲各地对HTC发起专利诉讼。2013年至2014年间,HTC部分手机产品在荷兰、英国等市场陆续遭到禁售,致使其在欧洲的市场份额大幅减少。

到了2013年,HTC的手机产品在全球的市占率已不及2%,掉出前十大手机品牌之列。一次又一次的专利纠纷,接二连三的禁售,导致HTC的全球市场不断缩小。

2017年9月,HTC将手机业务卖给谷歌,退出手机市场。HTC,是一个因专利而败北的企业。


HTC倒下了,华为扛起了中国电子科技产业大旗。

经历了2G时代的追赶和3G时代的突破后,我国移动通信技术在4G时代进入快速追赶阶段。在4G时代,以华为为代表的国产手机厂商集体崛起。

统计显示,在4G技术专利方面,华为持有的专利数量是8%,位列中国科技公司首位。

2016年5月25日,华为公司宣布,在美国和中国提起对三星公司的知识产权诉讼,包括加州北区法院和深圳中级人民法院,华为在诉讼中要求三星公司就其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对华为进行赔偿。

这是中国企业第一次向国外手机巨头通过法律手段要求专利权。

2016年6月,华为再度将三星起诉至泉州中院,请求法院判令三星及其所辖公司停止侵权,并赔偿经济损失8000万元以及合理费用50万元。

2017年,泉州中院裁定三星等三被告构成对华为终端有限公司的专利侵权,需共同赔偿8000万元。

2019年5月,华为和三星宣布,在涉及标准必要专利的侵权纠纷系列案中达成全球和解,这也是华为首次与三星签订交叉许可协议。

虽然双方的协议内容尚不可知,但总的来说,华为赢了!

如果说4G时代,华为基本保持了和国外公司同步水平,那么到了5G时代,华为则是全面超越。

根据《全球5G专利活动报告(2022年)》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华为有效全球专利族数量占比14%,排名世界第一,远远领先第二第三的高通9.8%和三星9.1%。

做为全球最大的5G技术专利拥有者,华为却无法获得5G芯片,在5G专利收费方面也没有获得相应的营收规模,这着实令华为难以接受。

2020年1月21日,华为向美国最大的电信运营商Verizon(威瑞森电信)发起多起侵权诉讼,要求其赔偿10亿美元。

双方僵持17个月之后,最终Verizon妥协了,跟华为达成和解。其发言人表示: “终于可以结束漫长的纠纷,Verizon对这个结果表示满意,今后也可以将精力投入到更重要的事情上。”

显而易见,Verizon选择低头交钱,华为赢下了诉讼。

2022年4月6日,华为心声社区披露了任正非签发的《专利许可业务汇报》会议纪要。

华为表示,要构建合理的价格基准,让产业界公平合理地使用华为的专利技术,在获得适当的研发回报的同时,也有利于华为在国际社会奠定创新者形象;华为使用了别人的专利,也要合理付费,这样就在全世界建立起了有利于创新的知识产权价值观和土壤。

该纪要还指出,专利收费不能为了收费而收费;也不能要得太低,要得低了,就遏制了整个社会的创新,没人愿意再投入研发了。

而收费不是最终目的,最主要的是通过沟通和谈判,理清双方的关系。在谈判过程中,逐渐锻造出一支善于沟通和谈判的队伍。当有一天走到世界领先的位置时,就可以合理分配价值链了。

华为此次对亚马逊的侵害发明专利权起诉,可能也是为了更好地进行谈判。


从“DVD之殇”到“5G超越”,从2002年到2022年,这短短20年,中国电子科技产业完成了质变。

20年间,中国没有被国外的专利大棒打倒,而是不断在围猎中觉醒,逐渐成长为不容小觑的科技力量。

我想这一切离不开创新,离不开市场经济对知识产权的尊重。

华为通过实际行动向整个中国科技产业证明了一句话“和平是打出来的”,面对西方无底线打压制裁,华为虽艰难但屹立不倒,凭的就是研发创新积累出来的专利高墙。

如果整个中国科技企业能注重创新,尊重知识产权,摒弃“拿来主义”;社会文化也具有包容精神,尊重原创,中国科技产业何故会“缺芯少魂”?


参考文章:

1、专利围猎:中国科技公司前赴后继的20年战争

2、吊打iPhone,曾经全球第一的HTC,彻底凉了?

3、4G时代的专利战:中国企业的专利觉醒年代

4、华为因专利纠纷起诉亚马逊 曾称“通过合理收费奠定创新形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9

标签:三星   华为   专利   中国企业   美国   中国   科技产业   苹果   时代   全球   市场   企业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