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度循环减碳,宝马推动可持续发展取得初步进展

中国经济从原来的高增速迈向高质量发展,必须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必须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为应对气候变化、推进可持续发展,宝马集团率先提出“360度循环减碳”理念,力求最大限度减少汽车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同时,宝马集团力推循环经济,倡导最大限度地提升资源使用效率并减少资源消耗,携手合作伙伴推动全产业链绿色转型。近日,以“绿色征程,每一步都算数”为主题的第二届宝马集团中国可持续发展峰会在北京举行,披露了近期的绿色发展情况。

先进生产理念注入中国制造 推动绿色转型

加强生产实力与加速绿色转型对今天的中国都十分重要,因此,宝马集团围绕“360度循环减碳”理念推进绿色转型。一直以来,宝马与广大中国合作伙伴在供应链、生产领域推进减排降碳、倡导循环经济,做到了将可持续发展贯穿业务链的上下游。

在生产方面,宝马沈阳生产基地致力于以“最可持续”的方式生产汽车。2021年华晨宝马单台生产二氧化碳排放量同比下降了7.8%,降低至0.17吨/台,较2016年降低了85%。

宝马集团更提出了全新的BMW iFACTORY生产战略,旨在从“精益、绿色、数字化”三个维度定义未来汽车制造。而今年6月落成的华晨宝马生产基地大规模升级项目(简称:里达工厂)则是BMW iFACTORY战略的最佳范例。该战略的落地将帮助华晨宝马沈阳工厂在灵活性、高效率、数字化和可持续方面树立新标杆,继续支持中国汽车行业的产业升级和绿色转型。在这一战略的指导下,宝马集团在可持续之路上确立了能源转型、资源管理、循环经济等三项工作重点。

全产业推进循环理念 绿色发展往下游渗透

在去年6月的首届峰会上,宝马携手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等机构共同发起的“产业链绿色转型倡议”。同年,宝马制定了“中国供应链减排计划”,确定了八个工作模块——不仅包括高碳排放的原材料和零部件,如钢、铝、高压系统和塑料,也包括其他关键的可持续因素,如可再生能源电力、环境、健康与安全等,不少工作模块已于今年获得项目进展。

2022年8月,宝马集团宣布携手河钢集团打造绿色低碳汽车用钢供应链,将从2023年起在量产中逐步使用河钢的低碳汽车用钢,并在2026年逐渐过渡到基于氢冶金技术生产的绿色汽车用钢。目前,约40%的辽宁省供应商已经开始使用可再生能源电力,宝马计划在2023年将此比例提高到100%。

2022年宝马集团在前3个季度实现纯电动车型销量同比增长65%。同年,宝马集团不仅在中国市场呈现了5款纯电动车型,还积极参与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截至9月底,BMW联网的公共充电桩已超过450,000根,覆盖全国320多个城市。

正如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乐所表示:“可持续发展是宝马集团的初心使命。一直以来,宝马与广大中国合作伙伴在供应链、生产领域推进减排降碳、倡导循环经济。”

除此以外,宝马将可持续理念向下游渗透,打造绿色客户体验。今年,宝马在中国推出“BMW领创绿星”计划,为宝马经销商减排降碳提供科学、全面且可执行的方案,从“绿色环境、绿色能源、绿色运营、绿色践行”四个方面将日常业务变得更加绿色可持续。

“绿色环境”指通过采用高效设备、绿色家具建材、个性化设计等措施,为顾客营造绿色环保、安全舒适的全新体验;“绿色能源”是实现经销商碳减排的主要举措,要求经销商至少80%的日常用能为绿色能源电力;“绿色运营”结合经销商业务实际,鼓励经销商在日常运营中挖掘减碳潜力;“绿色践行”则围绕“绿色倡议、企业社会责任、绿色传播、可持续发展培训和绿色生活方式”五个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更多的员工和客户参与其中。

宝马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经过科学碳目标倡议组织(Science Based Targets Initiative)验证,并建立一套透明的报告体系,可以科学地衡量可持续发展目标。自2023年起,宝马将发布《宝马集团大中华区可持续发展报告》,向公众透明、全面地披露绿色发展的每一步进展。(资讯)

文:林泳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宝马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   生活方式   中国   进展   日常   理念   合作伙伴   经销商   能源   电力   战略   环境   集团   汽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