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包玉刚捐千万建饭店,提一特殊要求无人敢应,邓小平:可行

1980年3月,包玉刚提出愿意捐献1000万美金,在北京建设一座旅游饭店,以完善北京旅游业基础建设,同时他还提出愿意另捐1000万美金,在上海建设一所现代化图书馆。

除此之外,包玉刚还提出一项特殊要求,对于这个要求,当时没有人敢做主答应下来,最终被上报给了中央,还是由邓小平亲自拍板决定:可行!

包玉刚提出了什么要求?邓小平又为何会拍板同意呢?

图丨包玉刚与邓小平

归国受到邓小平亲自接见

1979年春天,正是广为流传的“一个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所发生的那年,而这个老人就是邓小平,这个圈就是深圳。

那一年,邓小平将深圳设置为我国首个经济特区,改革开放就在此地轰轰烈烈地展开了,一时间,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各种新兴产业崛起,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关注。

而世界船王包玉刚此时也一直密切关注着祖国发展动态,他离家已经有30多年的时间了,得知如今国家的经济政策发生重大改变,他第一次萌生回国的念头。

就在1978年年底,包玉刚在表亲卢绪章的牵线下,第一次回到了祖国,而卢绪章彼时正任国家旅游局局长。

图丨邓小平

此次回国,包玉刚无限感慨,他没有想到祖国的面目,竟发生了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深圳经济特区,完全是一副飞速发展的样态。

1980年3月,廖承志邀请包玉刚再次回到大陆商谈扩充建造新船的相关事宜。在这次公开访华期间,包玉刚一直都被安置在北京饭庄。

他一直都想为祖国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而在此次访问期间,他正好发现北京市内能够接收外宾的饭庄实在是屈指可数,细细查问过后,他得出整个北京市能够容纳的外宾数量不过一千多人。

图丨年轻时候的包玉刚

而另一方面,国家经济飞速发展,势必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北京,用不了多久,就会出现北京市接待能力跟不上的问题。

于是,就出现了开头所说,包玉刚想要出资为北京市建设一座五星级酒店的想法。

可同时,包玉刚也提出,这座酒店要以他父亲的名字命名,以表达对父亲的感激之情,按理说,包玉刚这个要求是孝道的表现,也没有理由拒绝,但廖承志却有些犹豫不决。

廖承志不敢答应的原因在于,国家虽然开始了改革开放,但个人资本在中国发展毕竟只是开始,我国还有很多人对此存有怀疑态度,倘若擅自同意,日后可能会被人指责为“给资本家树碑立传”,这样的罪名他可不敢当。

图丨廖承志

这件事事关重大,于是在后来的时间内,包玉刚又接连受到叶剑英等国家最高领导人的接见,他们相谈甚欢,可关于这酒店是否能建的问题,却迟迟没有人能够做出最终决断。

直到1981年,包玉刚第三次回到大陆,并带着86岁的父亲包兆龙一起返回家乡,在这期间,他们父子受到了邓小平同志的亲自接见。

在人民大会堂内,包氏父子俩十分欣喜地走近邓小平,而邓小平也迎向年迈的包兆龙,亲切地与他们问好,说道:“我们早就应该见面了。”

在此次会谈中,包玉刚不仅介绍了自己航运事业的发展历程,还将自己未来打算在国内大量订购船只、扩充海运的想法,悉数告诉了邓小平。

图丨邓小平接见包玉刚父子

邓小平听得十分认真,在有想法或建议的地方就提出来与包玉刚进行一番交谈。

此次交谈双方都十分愉快,一直持续到临近中午的时候。当邓小平同志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招待这对父子时,关心地问道:“你们在大陆期间,有没有遇到什么问题呢?”

包玉刚答道:“我还真有一个小问题,需要麻烦您一下。”

邓小平回答道:“什么问题,只要政府能够解决,就一定会帮助你们的。”

包玉刚这下把去年想要建造饭店的始末,全部说给了邓小平同志,等待邓小平同志做出最高决断。

图丨邓小平与包玉刚

邓小平听完笑着说:“中国人嘛,百善孝为先,你孝敬父亲的想法当然是好的。这件事我自然答应,不过你可不能怪其他人,我国改革开放才刚刚开始,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自然没有经验,谨慎一些也是正常。”

包玉刚听了立马起身,向邓小平同志猛地深深鞠了一躬,说道:“多谢您的成全!”

邓小平接着说道:“这声谢你可别说早了,我也是有要求的。”

包玉刚回答说:“只要您答应了我这个想法,不管您有任何要求,我都会努力去做到的。”

图丨包玉刚

邓小平回答说:“第一嘛,国家会给你安排一个合适的位置去建,你自己也要好好经营,就当是国家在你身上做的尝试。

第二,建好以后,要请我过去看看,让我也亲眼见识一下,咱们中国自己的国际性饭店是什么样子的。就这两点,你看可不可以?”

包玉刚立即答应,笑着说:“我保证不辜负国家和您的期望!”

没过多久,包玉刚就履行诺言,将1000万美元的支票送到了邓小平手中,而邓小平也亲自挥笔写下了“兆龙饭店”四个大字,并完成了饭店的选址工作。

包玉刚之所以会支持国家建设,其实与他年少时的经历有关。

图丨邓小平与包玉刚(右)

多年的打拼不会白费

1918年,包玉刚出生于浙江宁波镇海县庄市镇中包村,他的家庭属于一个商人家庭,父亲包兆龙经营有自己的造纸工厂。

在他年幼的时候,他就经常跟着父亲一起去经营家里的门店,同时,他还坚持上夜校、学习英语,这样的生活很忙碌,可也让包玉刚收获颇多。

毕业之后,包玉刚凭借自身突出的专业能力,进入了一家洋行的保险部实习,并逐渐成为了当中的一位业务骨干。

1939年,由于日军侵华,包玉刚被迫中断正在进行的大学学业,进入了一家银行工作,由于专业的工作能力,他很快成为了一名银行经理。

图丨包玉刚

此时的包玉刚可以说是前途不可限量,他拥有体面的工作,相当高的收入,而且由于他工作突出,上司还有明显提拔他的意思。

但包玉刚却出乎所有人预料地选择了辞职,他说:“我的志趣向来不在银行,我有其他想要去做的事情。”

对他而言,无论是之前在洋行的实习,还是后来在银行的工作,都不过是为了今后从商积累经验而已。对于自己想要走的道路,他的内心一向十分清楚。

包玉刚跟随父亲举家迁移到了香港,他们用家里所有的积蓄,和其他人合伙开了一家“新联公司”,主要业务就是从大陆购买豆饼、鸭毛、肥料等干货,转而向外出口,以赚取中间的差距。

图丨包玉刚

可这生意还没进行多久,我国政府就开始实行国家统办土产出口,这给包家的生意带来了致命性的打击。

而与此同时,抗美援朝战争的爆发,使香港的对外贸易一时间也受到了极大的打压,这下,包家的生意更是举步维艰。

包玉刚的父亲包兆龙提议经营房地产,可包玉刚却认为这个领域太保守,他更向往航运业,这个领域涉猎甚广,资产也是灵活的。

于是,父亲决定支持包兆龙的主意,两人一起投身航运业发展。

图丨包玉刚父亲包兆龙

当时是1955年,已经37岁的包玉刚在之前的公司中失去了自己的大部分家产,现如今,将自己全部的家产加在一起,都不够买一艘旧船,他们相当于是白手起家。

可是此时,包玉刚的内心已经有“船王”这个远大的梦想,于是他开始了四处找银行借款的过程。

可当时我国的航运业还并没大规模兴盛,也很少有人看好这个领域,因而包玉刚四处借款都是无功而返。最后,他找到了一家日本银行,愿意在没有日本公司做担保的情况下,满足他的借款要求。

这下,包玉刚得到了他的第一笔金,他总共凑够了77万美元,并用这笔钱买下了一搜英国的旧货船,找人重新粉刷了一遍,将其取名为“金安号”。包玉刚将这艘船转租给了一家日本的公司,就此正式投入运营。

图丨包玉刚购买的第一艘游轮

由于航运事业在那几年正是蓬勃发展的时候,包玉刚很快就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它将之命名为“环球航运集团有限公司”。

包玉刚在经营这一航运事业上十分用心,每次想到的主意也比其他人要更加灵活,因而他很快就使这家公司越做越大。

而后来,包玉刚和当时赫赫有名的汇丰银行确立了长期合作的关系,并在汇丰银行的支持下,他们的生意越做越好,逐渐形成了规模。

1980年,“环球航运集团有限公司”所拥有的船只数量已经达到了200多艘,拥有了非常强大的海上运输能力。

甚至,美国的《新闻周刊》都曾经专门记载了包玉刚的有关事迹,还将其称为“海上之王”。

图丨包玉刚

从决定开始创业,到现在有了稳定而庞大的规模,包玉刚前后花了二十多年的时间,在这些年中,他先后遇到了借款难、不受信任等众多商业问题,可他依然凭借巨大的勇气与坚定,最终一一克服这些问题,真正成为了船王。

尽管身价不菲,但包玉刚从来都没有忘记自己是个中国人,他一直想要找机会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而这一次为祖国建饭店,就是一个契机。

图丨包玉刚

建饭店只是一个开始

1985年10月25日,兆龙饭店顺利迎来它的开业典礼,邓小平等十多位国家领导人都亲自出面,前来参加兆龙饭店的开业典礼,一时间这家饭店登上各大报刊的头版头条,让整个北京都为之轰动。

由于在修建饭店的事情上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包玉刚十分高兴,想要更多支持国家的建设与发展。

因为包玉刚的老家在宁波,他便想为家乡建造一所新的大学,这个想法得到了邓小平同志的高度肯定。

图丨邓小平出席兆龙饭店开业典礼

后来,一座由包玉刚出资2000万美元,由邓小平同志亲自提笔写下学校名字的大学就在宁波当地建成了,这所学校就是后来为人所熟知的“宁波大学”。

而就在同一年,包玉刚还再次以父亲的名义,为上海交通大学捐款修建了一座包兆龙图书馆。

1990年,彼时的包玉刚已经有72岁高龄了,可他还坚持游走在中国大陆与香港地区之间,向香港地区的富豪们宣传大陆的政策有多么好,并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加以说明,竭力推进香港地区的回归。

图丨邓公为宁波大学题名

其实,当时香港地区的问题还十分特殊,自从香港地区沦为英国的殖民地以后,英国在香港的资本力量一直十分雄厚,凭借着统治压迫,华商在香港地区发展一直都受到了很大的阻碍。

而就在70、80年代,和包玉刚一样,很多华人受到改革开放政策的鼓励,纷纷在香港地区崛起,但彼时的华商却也没有强大到敢于和英国商人正面对抗的地步。

而包玉刚,就是一个与英国商界公开叫板的先例,为发展航运事业,包玉刚花巨资购买了九龙仓20%的股份,因为九龙仓正是香港当时最大的码头,掌握了这个地方,就等于掌握了香港大部分的物资装卸与储运业务。

图丨包玉刚与李嘉诚

这虽然触碰到了英国方面的一些利益,可他们当时并不把包玉刚放在眼里,认为他也不会有更大的能耐了。

可包玉刚一路苦心经营,通过各种收购股份,份额竟然占到了30%左右,这下英国人真的慌了,他们知道眼前的这个华商绝对不能够轻视。

英国人试图联合汇丰银行打击包玉刚,在资金方面给他以重击。可包玉刚非但没有害怕,反而还去多地先后筹集调度了21亿资金,当着英国的面,进一步扩大了自己的势力范围,这下,英国资本再无翻身之力。

图丨包玉刚(中)

其实,包玉刚并非一个喜欢出头露面之人,只是,香港问题十分特殊,这涉及到中国人的国际地位,也将极大影响1997年的香港回归问题,所以他身为中国人的良知让他不可能坐视不管。

包玉刚之所以选择正面与英国人争执,就是想让这群人看看,中国凭借自己的能力就能够发展得很好,甚至要比英国更加强大,我们再也不容许其他国家在中国的地盘上为所欲为。

由于在香港地区有相当大的影响力,包玉刚与当地的很多富商都有十分密切的联系。

他积极劝说当地的华商可以多回中国大陆发展,他相信国家现有的政策将会给华商以更多更充足的发展空间。

图丨包玉刚

与此同时,包玉刚还痛批某些人“为了英国人的利益,出卖香港人的利益”,他告诉其他商人:“我们做人要有良心,我们首先是中国人,然后才是商人,这是不能忘的!”

包玉刚一直对于祖国大陆具有十分深厚的情感,所以,当他经商成功之后,他并不是一味只顾自己的个人利益与发展,而是以更加宽广的胸怀,关心祖国的发展全局,并且真心诚意地想要贡献自己的力量。

不得不说,当时邓小平同志拍板同意这个饭店建设,实在是走得一手好棋啊!

图丨邓小平与包玉刚全家合影

当时,虽然看起来只是一家饭店的命名问题,但实际上,它的背后是国家对于个人资本的态度问题,究竟是否允许个人资本如此大规模进入市场,以及国家的具体态度怎样,这些问题在当时的中国都是从未被探索过的,也因而具有很大的风险。

在邓小平同志同意之后,国内其实一直不乏怀疑的声音,我们搞计划经济搞了几十年,一直强调不要个人独大,这下子会不会影响全国发展全局呢?所有人对此都打了一个问题。

这也是邓小平当年对包玉刚所说“我们在你身上试验一下”的深层含义,中国想要发展生产力,就要敢于解放思想,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勇敢实验,绝不因循守旧。

图丨邓小平

而另一方面,包玉刚所代表的是华商在香港地区的势力,这更是直接影响到我国与英国在香港问题上的力量对比,中国要赢得话语权,一定离不开在香港地区华人华商的大力支持。

因而,可以说这次饭店的建设是一个双赢的局面,这也在实际上展示了我国国家政府与人民利益在根本上的一致性,我国政府鼓励发展、支持创新,积极调动一切可以发展的积极力量,为的都是祖国越来越繁荣与发达!

图丨邓小平与包玉刚

而正是有了像包玉刚这样有能力、有良知的爱国商人,为我国的建设发展贡献了很多实际的经济力量与社会力量,我们的国家建设才能更快更好。中国需要更多这样爱国奉献的企业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汇丰银行   饭店   英国   香港   航运   华商   北京   中国   祖国   想法   父亲   力量   我国   地区   国家   邓小平   万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