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讨好型人格”


记得几年前参加活动,主办方安排的是双人间,同住的另一位是只加了微信还没怎么聊过天的陌生女孩。我先到酒店,发现双人间里的两张床视野悬殊,靠外的那张,旁边是书桌、沙发、落地窗,窗外是静谧的湖水,而靠里的那张,旁边是卫生间,再旁边就是门了。

你会怎么选呢?我反正,唯唯诺诺地选了内侧的那张。因为我不想让别人受委屈,所以我选择委屈自己,生活中的很多事情我都是这样选择的。

学生时期作为学习委员发课本,发到皱的书别人不太开心,我说那咱们换。长大后独自坐高铁,面对没买到挨着座位的情侣的换座请求,喜欢靠窗的我答应换去过道……我像一个禁语游戏的合格玩家,绝不轻易说出“不可以”三个字。可能有人会觉得我们这样的人善良,但只有我们才真正懂得那种“做了好事又有点不甘心”的情绪。

真心觉得无所谓倒还好,往往是,我们让步了、妥协了,我们嘴里说着“没关系,都可以”,心里装的却是“嗯,我介意”。

现在看来,很多让我为难的事真的没有那么难。比如那次选床,先来后到合情合理,不必为自己选了好的而抱歉,甚至可以主动拍下照片发微信给对方说:“姐妹,我发现双人间的两张床待遇差好多,好风景谁不爱呢?来来来,咱们玩个微信掷骰子,谁点数大谁睡,看看谁是天选之女。”这样既拉近了距离,又礼貌可爱,睡外是好运气,睡内是自己的手气,没有谁会觉得委屈。

讨好型人格还有一个通病,就是我们会觉得,不表态,一切交给对方做主,是在为对方考虑。

电视剧《小欢喜》里,有个令我印象很深的场景:从小县城来北京读书的林磊儿,第一次和小姨一家进餐厅吃饭,拘谨害羞,小姨把菜单递给他,让他点自己爱吃的,他翻了一会儿菜单说“小姨,你们点吧,我都行”。

我们都知道,他在为别人考虑,但我们也知道,没有一道菜叫“都行”。一场为了迎接他的宴席,可能会因为他不表态,上各种他不爱吃的菜,而这桌菜,小姨同样要花钱花心思安排。

很多时候,我们以为“都行”和“随便”是迁就别人的礼貌,其实,这常常会让对方更为难办,他们得绞尽脑汁,而结果可能还不尽如人意。

说出你的选择,表达你的立场,有分歧可以再讨论,不要把所有选择权都交给对方,别让对方为难的同时,自己还被迫选择了不喜欢的那个。

很多事明明可以皆大欢喜的,为何让自己确定的欢喜,变成不确定的抽盲盒?

这两年,我整个人真的直爽太多,遇见公共场合开视频外放的会上前劝说而不是忍和躲,遇到让我不舒适的请求也会直接拒绝,没什么不好意思的。

我发现,当我“都可以”的时候,委屈没有尽头,甚至委屈没人发觉。当我开始正常表态,开始合理拒绝,糟心事儿会自己溜走,不再拿我当软柿子捏。

我是这样,你也是这样,“什么都可以”的你啊,真的非常不可以。

你不必委曲求全去善良,也不必一言不发去妥协,你不必讨好所有人,你最应该好好对待的人,是自己。

如王尔德所说:“爱自己才是终生浪漫的开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王尔德   糟心   先来后到   可能会   手气   礼貌   人格   菜单   委屈   善良   双人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