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邦科技,这个中国企业500强,曾经的养猪巨头怎么了?

较长的有关正邦科技的文章2700字,阅读时长大概8分钟

正邦科技最近被供应商申请破产重整,10月26日被法院受理破产重整,这些天全资子公司正邦养殖以上市公司大股东和一致行动人也被债权人申请破产重整,还被监管机构出具警示函。真是麻烦不断,今天公布了其2022年第三季度财务数据,毫无疑问的前三季度亏损额为76亿元,如果算上2021年,这21个月一共亏损了264亿元,亏掉了上市以来所有已实现利润的近3倍。目前更是要靠着不停变卖资产解决资金短缺的危机。

正邦科技,2007年8月在深交所主板上市, 主营业务为饲料生产、生猪养殖、食品和畜药, 在卖出正邦作物保护这个公司之前还有农作物防护业务。 经过15年后成长为至2021年底资产和收入各自接近500亿的大型企业集团公司。 收入差不多是上市时的30倍,资产更是达到上市时的58倍。


就这样一个公司现在不但资不抵债,而且净资产为负的42亿元,还被一个只欠他900多万的供应商申请破产重整,唉,真是屋漏偏逢连雨天啊。 为什么这个曾经的中国企业500强,全国养猪排行老四的大型企业集团走入今天这样的困境?


仔细看看公司数据后又觉得这种事情发生是迟早的事。 在2019年猪价行情猛涨的时候,公司大力举债扩张,将生猪出栏量从578万头增长到2021年时的近1500万头,复合增长率高达86%。 当然这种扩张同时也给公司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在碰上了猪价行情不好的2021年,一下就把公司拖入到了绝境。

一个企业总是会受到行业外部的影响因素,特别是猪价总是大起大落,同业上市公司也一样亏损,为什么只有正邦科技在这样挣扎? 可能市场主流的看法,包括他们自己对外解释也都说 是受2021年猪价行情影响。当然我也认同这也许是主要或关键的原因。不过肯定是事出有因,如果对其数据进行下分析,也会发现公司其实还是有很多其他的问题。截止至2022年6月,公司资产是上市时的46倍,但负债却是原来的95倍,负债为资产增速的1倍。 再看营收增加了28倍,但公司管理费用增速达到了112倍,利息费用增速更是达到了100倍。两项费用的增加都超过营收增速的4倍。


公司自上市以来一共定向发行募资了128亿、负债还增加了340亿。另外看了下公司存续的主要债务是281亿,一年内到期的包括应付账款在内更是达到了204亿, 所需要支付的利息按平均计算每年要差不多12个亿,基本把其年500万吨饲料销售所产生的利润吃得一干二净。 以此可见,公司历年来主要靠募资及负债来支撑其业务扩张,一旦出现外部风险加剧时,就很容易陷入到财务风险里面去。


同时比较两个行业龙头的同业上市公司“新希望六和”“傲农生物”,的存货周转率和管理费用营收比, 公司的指标要明显差于另外两个公司,从侧面来说,公司的管理及效率确实是不如别人。 所以公司到今天这种境地,不止是外部因素,也在于战略选择上举债扩张太快,和公司的管理水平上。


2007年上市至今15年,上市的时候主营业务是饲料生产,09年进入食品业务,10年进入粮食贸易业务,12年多了畜药业务,到15年又进入到农作物保护业务,就是农药啊什么的。 不过直到2013年其生猪业务突破100万头前,饲料业务一直占比超过公司90%,在接下来的时候生猪养殖业务节节攀升,到2020年时养殖业务已经达到公司总收入的70%。


2019年时公司将农药业务以13.14亿的价格剥离给了大股东,后来该公司也另行申报了IPO正在等待上会的阶段,目前也可以说是大股东比较重要的资产之一了。2021年时又将食品业务以2.33亿的价格剥离给了实控人,至此公司95%以上的业务只有饲料和养殖两块。 养殖业务从2017年开始了几年的狂奔,最高时年出栏1500万头,全国排名妥妥的行业老四。


其实他的饲料业务还是可以的,每年都可以为公司提供10几个亿的毛利,比较稳定。这次出问题的还是在生猪养殖,因为发展太快,碰上2021年和2022年上半年行情不好,直接亏损264亿元,一下就陷入了困境。

上市公司这样,来看看大股东又是什么情况,就在10月31日公告,南昌中院裁定受理正邦集团,江西永联农业控股破产重整。上市的时候大股东持股45%, 经过历次变更、定向增发、派股啊等方式增资后,其持股比例并没有多大变化,到2022年9月底,大股东实际控制人还持有公司近44%的股权,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 不过其近90%的股权都进行了质押融资,虽然不知道具体融了多少钱,但最起码其想再通过股权的方式融资的方式就断掉了,而且据公司公告其质押也遭到了部分平仓而被动减持了股份,除非是大额交易进行转让,可见其财务状况也不是很好。


大股东承诺过不从事任何与公司相同或相似的任何业务,从披露的资料来看,也确实不存在同业竞争的信息。所以暂且认为公司没有饲料、生猪养殖相关的任何业务。不过大股东目前可查询到的资产有原来属于上市公司的食品业务,年营收差不多10个亿; 原来也是属于上市公司的农作物保护业务,2021年营收12亿,利润7000万,这个也是正在申报IPO的企业,目前处于等待上会阶段。 另外还是江西第一家民营银行的大股东,持股30%。


本来农作物保护这个公司在申请IPO,但是大股东还是从其那通过分红等手段抽离了仅剩的一些资金给到上市公司,让农作物保护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一下升高了很多,本来公司正在申报上市是不应该有这种行为的,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大股东融资的渠道选择性也不多。


目前这种情况就能说公司就不行了吗?其实也未必,毕竟公司还有500万吨饲料和1500万头生猪产能在,这些都是行业内的优质资产,公司面临最大的困难其实是流动性不足,流动性不足就无法将产能发挥出来,不仅影响业务正常进行也影响企业各方的合作关系,一旦陷入到这种恶性循环才是最可怕的。公司目前需要做的就是增资扩股然后出售资产来降低流动性债务风险及改善资本性结构,这些事情做得快就还可以重新出发,但业务规模就不要去好高骛远说什么千亿了,做的慢,就不好说了。

至于公司会不会被退市风险警示,还需要看法院是否会正式受理公司的破产重整。根据退市新规,四类情形会涉及到退市风险警示,也就是挂*ST, 交易类,财务类,规范类,重大违法类。 如果被法院正式裁定进入破产重整程序的话,那么公司就触碰到了退市新规中的“规范类强制退市——法院依法受理公司重整、和解和破产清算申请“这一条而会被冠以*st 退市风险警示。



公司10月26日,南昌中院受理供应申请公司破产重整,然后裁定公司进入破产预重整程序,注意这只是预重整程序,还不是正式的破产重整。根据江西高院出台的破产预重整工作指引中的第11条规定,预重整期间实行3+3+3,也就是最长9个月。所以留给正邦科技的时间最长有9个月,之后如果法院最终裁定不受理破产申请,那么公司就不会被退市风险警示。



但如果因为破产重整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后,要看公司的重整和和解情况,如果重整及和解程序完毕,公司不被裁定破产就可以撤销退市风险警示。 当然这里还要看公司是否会触碰到退市新规中的其他指标。如果重整及和解程序没有完成而破产,那么公司就会被终止上市而进入到退市整理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生猪   中国企业   年时   农作物   巨头   饲料   上市公司   法院   资产   风险   业务   科技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