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名镇-歙县雄村乡雄村

安徽省歙县雄村乡雄村

雄村位于歙县古城东南郊7公里处,东接义成村,西临航步村,北至程家坞,南靠柘林。距离黄山市中心城区(屯溪)约30公里,距黄山风景区(汤口)73公里,与附近的徽州古城、棠樾牌坊群及花山谜窟遥相呼应。新安江穿村而过,徽杭高速公路绕村东西穿行,并架有雄村、小南海二桥,从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歙县有一条二级公路可达雄村,交通条件优越。村内拥有四世一品坊、光分列爵坊、竹山书院、桃花坝、慈光庵、中美合作所、小南海等人文名胜古迹,其中竹山书院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村文化休闲旅游资源丰富,系安徽省历史文化名村、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景区。

安徽省歙县雄村乡雄村

雄村古名洪村,元末曹姓家族迁入此地,取《曹全碑》中“枝分叶布,所在为雄”句,改名为雄村,距今已有800多年的久远历史。雄村青山环抱,竹林掩翳,清碧新安江水傍村流淌,是一块钟灵毓秀、风光旖旎的风水宝地。这里是聚族而居的一色曹姓,历代名臣辈出,确实“所在为雄”。人道是徽州兴盛赖教育,雄村就是这样一座以教育发达、人才辈出著称的古村落,清末翰林许承尧称“吾乡昔宦达,首数雄村曹”。明清之际,立足雄村的曹氏重教兴家,人才辈出。族中有52人中举,29人连捷成进士。“五世一品”、“父子尚书”,从曹文埴到曹振镛,父子历经三代皇帝,把持朝政达75年之久,清王朝几乎三分之一的历史受到曹氏家族的影响,素有“宰相故里”之誉。

安徽省歙县雄村乡雄村

雄村环村皆山,数峰扫黛,山色迷蒙;一水揉蓝,波光澹荡。蒸霞烂漫,人住画中;华雨氤氲,船过锦上楼。绿枝繁花,紫千红万;山光显烁,丰郁秀丽。整个村庄东临渐江,水面隔岸想望着的是篁篁翠竹一片的竹山;背靠南山,面临渐江画廊,隔岸竹山翠绿青葱连绵一片,夹着一脉波光粼粼的江水,山水环抱,青山脉脉水悠悠,透着一股灵气,这正是一方清净毓秀的风水宝地,蕴涵着一种隐隐遥遥的山水画般的意境。

安徽省歙县雄村乡雄村

雄村的建筑特色主要表现在历史悠久、构造精巧,有着徽派民居建筑“三绝”(民居、祠堂、牌坊)、“三雕”(木雕、石雕、砖雕)的风格。

竹山书院

竹山书院,建于乾隆二十年(1756年),为寓居扬州的两淮八大盐商之一的曹堇怡在弥留之际遗命两个儿子曹翰屏、曹暎青所建:“当在雄溪之畔建文昌阁、修书院”。是一座典型的徽派园林建筑,由清旷轩、文昌阁、桂花圃组成。正厅中壁悬蓝底金字板联一副:“竹解心虚,学然后知不足;山由篑进,则必要其成”,为曹文埴所撰,意在勉励后学之士。曲廊小院的壁石上刻有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手书的“山中天”石刻。

慈光庵

慈光庵,与竹山书院隔江相望的半山腰中,掩映着一座叫“慈光庵”的古刹,她诉说着一个姐弟劝学的感人故事。曹文埴的儿子曹振镛,幼时顽劣异常,无心读书,其姐苦心规劝他说:“你不用心读书,将来如何登堂入仕,承继父业?”曹振镛夸下海口:“他日我定为官,且胜吾父。”姐姐有意激他:“你若为官,我当出家为尼。”曹振镛从此刻苦攻读,果然不负姐姐所望,考取了进士,官至军机大臣,权倾朝野,留下“宰相朝朝有,代君世间无”的佳话。于是姐姐不食其言,坚持要出家,曹振镛苦劝无效,又怕姐姐在千里之外孤苦伶仃,只得借当地俚语“隔河千里远”之意,在新安江对岸建了一座尼庵供其姐修行。

小南海

小南海,在渐江之中,有一座孤山,此山人称岑山、小焦山,整座小岛呈长条形,上游头大,下游尾小,宛若碧水中浮卧的一头神牛,岛上怪石峥嵘,周围四面环水。岛上原有唐末天佑(991年)建的“周流寺”,取四周皆流水之意;清康熙年间,雄村程族求得皇帝“星岩寺”的御书,重建“星岩寺”。因与“海天佛国”普陀山(大)南海遥遥相对,故名“小南海”。只可惜,文革时期,“星岩寺”被毁,如今岛上风光依旧,寺庙荡然无存,仅剩残留的遗迹不在述说着昨日的辉煌。

桃花坝

桃花坝,竹山书院近旁有一座桃花坝,是雄村沿新安江的一道石堤,占地500平方米,坝上遍植桃花。曹文埴《石鼓研斋诗钞》记:竹溪有桃数百株,花时烂漫如锦,春和景明,颇堪远眺。优美的景致,为学子们潜心苦读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3

标签:歙县   新安江   竹山   徽州   安徽省   南海   岛上   书院   桃花   姐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