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洁碑上的女人

贞洁碑上的女人

文/厚石

温水镇驻地北7公里处,有一村庄叫武安村。传说宋朝时期,孙沔在朝任节度使,奉旨征北回朝时,在此得病而死。因孙沔是武将,取“武将安息地”之意,故曰“武安”,武安分东西武安,一河间隔。西武安村村北“乡村振兴”路边上,立有一块清朝时期的石碑。从碑文记载及当地老人口述中了解,这是一块贞洁碑。所谓贞洁碑,就是封建社会官府为了表扬妇女的贞洁而立。

贞洁碑载:孙允法之妣孀彭美清,数甲子六十一岁,经老父台大人恩准,廪生李炳魁、增生朱风彩、附生薛凌云共同举荐官府,恳赏匾额,以彰苦节堪嘉,矢志孀守。富饶庄庠生薛凌云撰写。

贞洁碑上的女人就是西武安村孙允法的妻子,她叫彭美清。

石碑虽然历经百年,但至今仍然清晰可见。我们穿越时空,了解贞洁碑上的女人她那传世一生。村中有一座四面房屋围合的庭院,红红的大门透着古朴,围墙坚实,门前栽着几棵大树,粗壮的枝干,浓密的树叶,衬出四合院的美丽。院内,精致的门窗,衬着形态各异的木雕刻花。房屋四角翘起的屋檐,透露着设计师的独具匠心。从天空向下俯瞰,四四方方且色彩独特的四合院告诉人们孙家是一大户人家。

孙老爷正直善良,勤劳勇敢,靠着自己的聪明和魄力,先后置办了大片的良田。由于他的辛苦经营,几年间孙家便资产巨万,富甲一方。孙家有一个少爷叫孙允法,孙老爷虽然没有学问,但他知道尊儒重教,知悉知识的重要。孙老爷把希望都寄托在了这个唯一的儿子身上,希望儿子长大后光宗耀祖。望子成龙之心可谓心切,孙老爷通过多方打点,为朝廷官府捐财捐物从不吝啬。这不,儿子孙允法获得了监生的身份。所谓监生,是明清两代取得入国子监读书资格的人。其中有依靠父、祖官位入监,或由皇帝特许入监,或因捐纳财物入监等几种方式成为监生。监生可参加乡试,国子监乡试中试即能获得选官的资格。用现在的话说乡试后合格就能成为公务员。

孙允法苦读寒窗,即将功成名就。各种优越的条件使媒人挤破门槛,不久孙允法百里挑一的美娇妻过门了。她叫彭美清,是个十七岁的大家闺秀,她温婉恬静,身材高挑,长着一张俊俏的脸庞,肤白如雪,娇美无比。一家人是那么满足,那么幸福。孙老爷、孙老嬷天天想着要抱孙子,高兴得整日合不拢嘴。老两口子盼了七年,这年秋天,儿媳彭美清终于有喜了。

正当一家人沉浸在喜悦之中时,灾难犹如晴空霹雳,真是来得猝不及防。次年四月,孙允法得了场大病不幸身亡,孙老爷夫妇悲伤欲绝。唉!红颜薄命,这年彭美清才二十五岁。孙允法去世百期未到,六月里,他们的遗腹子出生了,孩子生得甜美可爱!虽然孤儿寡母很是可怜,但儿子的出生给了这个家庭带来了一丝温暖。

三年后,老天真会捉弄人,婆婆孙嬷嬷也因病撒手人寰。当年因媳妇身孕在身,孙允法去世时也没有举办丧礼,现在孩子也三岁了,彭美清与公爹商议,举办婆婆的丧事时也把丈夫的丧礼一起办了吧。彭美清与公爹,还有三岁的孩子,在父老乡亲的帮助下,满怀悲痛,让娘俩入土为安了。

三年内一连失去两位亲人,公爹受到严重打击,整日郁郁寡欢,长时间的一蹶不振,给家庭带来严重影响。彭美清虽然生活落寞,感情凋零,但在她的身上还没有看出多么狼狈,慢慢地她的内心反而更加强大。她没有抱怨人生的不美好,没有指责老天的不公。亲人已仙游,未呈儿孙福。彭美清对逝去的丈夫暗暗表示,请你放心,我会照顾好你的亲人,并照看好我们的孩子,让他长大成人。她经常劝导公爹,生活要走下去,要看在小孙子的份上,鼓起勇气。

教子、持家、伺奉公爹,明礼、知恩、善待他人。

二十七、八岁的彭美清,成天价雨淋日晒,就是淋不萎,晒不黑,脸盘白白净净,眉眼清清亮亮。一笑起来,嘴瓣儿像恬静的弯月,说起话来,声音像黄莺打啼。尽管她受尽了生活磨难,仍然风韵楚楚,貌美无双。

都说自古红颜多薄命,漂亮女人是非多。彭美清是乡亲们公认的“美人坯”,到哪儿都是男人关注的焦点。漂亮本无罪,但又是太漂亮的寡妇,难免招惹很多是非却是事实。各种流言蜚语,铺天而来。什么跟东家的郑、西家的薛,还跟自己的公爹有一说……

所有的“嚼舌根”她都不在乎,所有的闲言秽语都当成耳旁风。她只知道一个女人该行的大道,永远不会做对不起名誉的事情。她知道怎么感恩乡亲、善待他人;她知道怎么学习做人,怎样养育孩子;她知道怎么经营家庭,怎么孝敬公爹。

彭美清恪守妇道,从没有再与他夫相好之心思,一心帮助公爹跑里跑外,竭尽全力教育孩子,干好家务,经营好日子。

一个夏天的一天,太阳像个火球,大地被烈日烤得发烫,正是打场晒粮的好时候。场地上,孙老爷干起活来十分干练利索。彭美清提着水壶,来到粮场给公爹送水。突然看到公爹拾起一整口袋粮食一跃而起,扛在了肩上,整个动作隐隐有王者之风!“哎吆,公爹的身体这么棒!”她看到这儿,噗哧一声笑了,就像石子投进池水里,脸上漾着欢乐的波纹。

“不怪人们胡思乱想!公爹五十露头,四肢充满肌肉,宽圆的肩膀,高挺的胸脯,结实得像石柱一样,何不……”一个大胆的想法涌上心头。一连几天,她寝食难安。“心动不如行动,就这么办!”彭美清脸上露出了笑容。

树上,一群花喜鹊叽叽喳喳,叽叽喳喳地叫起来。在喜鹊的欢叫声中,孙家院子里张灯结彩,热闹起来,“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

“孙老爷娶亲啦!”

“是的。”

“新娘子是东庄的,今年才十八岁。”

“对啊,听说还是儿媳妇保的媒”,乡亲们纷纷议论着。

喜鹊门前叫,喜事来报道。在彭美清的张罗下,十八岁的小婆婆娶进了家门。人们常说,过日子就如槐连豆,粗一节细一节的。真是不假!一年多后,喜事再一次光临到老孙家,年青的小婆婆真是给力!生了个又白又胖的大小子,一家人其乐融融!老来得子,孙老爷过得更有劲了。

安安静静的日子一天又一天,花开花落的日子一年又一年。公爹已经到了颐养天年之时,他把所有的家业交由贤德的儿媳打理。彭美清不负父望,治家有方。她主动帮助小婆婆承担起了养育小叔的重担,每晚都陪小叔读书习字。在彭美清的教导下,小叔像模像样,儿子也长大成人。即便儿子及小叔已经长大,家教极严的彭美清对他们仍不放松,恐怕有什么闪失。当他们犯错时彭美清都会终日不食,直至儿子或小叔跪伏在床前请罪,方才罢了。常言道,长嫂如母。她对小叔视为已出,她时时鞭策、事事戒勉,教他忠诚做人、老实做事。

彭美清为人贤德聪明,做事坚持原则,虽然没读过书,但懂得人礼待到,懂得处理家务的方法。她身体力行,常常自己纺线织布,直到半夜才休息。她对小婆婆常说,“纺线织布是妇女本分,上自皇后,下到平民,都各自有自己应该做的事。过日子不能懒惰,还要以节俭为本,不许奢侈浪费。”她每天率先垂范,带着小婆婆下厨,教给小婆婆如何做饭。

彭美清的三从四德,潜移默化地感染了小婆婆。小婆婆虽然是长辈,但对这个晚辈心服口服。在小婆婆的心里,长辈与晚辈的角色早已换位。

这年,彭美清61岁,她的美德在当地家喻户晓。经过公爹准许,由孙允法昔日同窗好友李炳魁、朱风彩、薛凌云三位秀才,共同向官府举荐,当地官府据实颁发了牌匾,以此表彰彭美清矢志孀守、严谨持家的品德。

“秋来黄叶落,春来草自青。”孙美清走完了她孑然孤孀的一生。她一生孤孀节操,有悲有痛;严谨持家,有笑有泪;教子有方,有歌有颂。

孟子曰: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在彭美清的丧葬礼上,婆婆、小叔、儿子都穿着同样的斩缞孝服,走在送葬队伍的最前面,即便是婆婆,也亲自把她送到了林中……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涉嫌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简介:厚石,本名刘善磊。中共党员,副高级教师,平邑县作家协会会员。热爱文学,作品发表于《小学生语文报》《山东教育报》《临沂日报》《沂蒙教育》《少年天地》《齐鲁晚报·齐鲁壹点》等刊。在“泉城杯”“泰山杯”“浚河之梦”“建党一百周年”等征文中分别获得奖项。曾主编《文化温水》,主持编纂温水镇志《印象温水》。长期从事教学一线工作,现兼任教育宣传工作,一年来,100余篇新闻稿件刊登于省市县等各级媒体。

壹点号 厚石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贞洁   国子监   武安   公爹   齐鲁   小叔   官府   老爷   婆婆   儿子   女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