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与《志愿军一日》编辑部

“莲花池”。家中几本书扉页,写着父亲吴早文的购书地名。莲花池在北京广安门外六里桥北,为“燕之旧池”。完颜亮迁都燕京,种莲花于湖而改原“西湖”名。新中国成立,改名“八一”的解放军电影制片厂先登此地,后入驻总政文化部创作室。

1955年1月3日,《志愿军一日》编委会决定:工作及住处为莲花池,并要求参战各军及大单位各选1人参加编辑工作。3月组成编辑部,正副主编刘亮、申述,编辑二十多名,包括来自20军的我父亲。他1954年5月就到位,为第五编辑组组长。笔名“冰夫”的诗人王沄叔叔说父亲还任秘书。

莲花池时为振华制砖厂,据王叔叔描述:“环境安静,但是破败荒凉,一溜简单朴素甚至简陋的建筑,正面朝南有四排平房。主编室设在平房最末一排。所住的大院,大大小小几十间矮平房,我们27个编辑人员工作和生活的地方只占用了四五个房间”。大家搭伙八一厂,后来人多了,编辑部和创作室建小食堂,但仍借光八一厂澡堂和看外国原版片。

1953年12月,志政在《志愿军》报和《志愿军战士》杂志发《为号召全军撰写〈志愿军一日〉的决定》。至1954年12月,编辑部收稿13615篇;每稿经3位编辑看后才定取舍。父亲的第五编辑组共5人,负责后勤来稿,完成《志愿军一日》第三编用稿108篇,26万多字。父亲说:“我个人修改了《钢铁运输线》第一部分稿件,共25篇。这是我第一次参加编辑工作,学会了一点编辑业务知识。认识了魏巍、杜鹏程等一批部队作家,熟悉了入朝部队中的不少宣传文化干部。”

1956年10月,120万字《志愿军一日》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家中上下两册为编辑委员会所赠,还保存着《志愿军一日初选稿》25本,我读时还是小学生。家里还有本《冲击柏林》,以为长篇,翻开却是柏林会战参加者的回忆、信札和日记,这是《志愿军一日》编辑部为提高编辑业务所发。

父亲与莲花池战友再携手于三十多年后,他策划编辑 “将帅传记和回忆录丛书”。听到总参筹划为元帅、大将写传就去联系,总参文化部部长曹欣笑道:“我们很惊讶,总参党委刚在内部谈了这件事,怎么远在上海的出版社竟会马上知道?”

曹欣是电影《上甘岭》作者,父亲与他相识莲花池,“我们在一个党支部里过组织生活,这给我们商谈工作带来方便。他坦率地告诉我们,除彭德怀传记组刚开始外,其余还只是一种设想。主要靠出版社自己来组织作家撰写,但总参愿负责帮助三件事:一是确定写谁,二是给作者提供档案资料,三是负责书稿的送审。”

在父亲的作者中,有莲花池战友洪炉、甘耀稷叔叔等。洪叔叔为岳父、老革命家伍修权整理《往事沧桑》并为封面作画,甘叔叔整理老首长《李德生征程忆怀》。此外,还有黄万机为《志愿军一日》总负责、时任总政文化部长陈沂出了《普通一兵:记“文化将军”陈沂》。

从1981年到2001年,《将帅传记和回忆录》丛书出版31种,“由于采用纪实文学写法,读来十分亲切、感人,很受读者欢迎。既是传记文学的新品种,也是革命传统的好教材。”(《上海出版志》)徐向前元帅题名的《徐海东将军传》,获“1985年上海市优秀书刊奖”。想起解放军报陈先义笔下的父亲:“‘同志们夸奖我,表扬我,其实我也不过是为党的出版事业,为将帅文学传记的出版尽了一点应尽的力量。’他抚摸着面前那套标有‘献给新一代最可爱的人’封记的‘将帅传记文学丛书’”。

因为他从莲花池来,那是创造“最可爱的人”又一奇迹的地方。(袁念琪)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志愿军   万机   上甘岭   编辑部   文化部   平房   父亲   总政   总参   将帅   传记   叔叔   丛书   编辑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