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郁气滞?脾胃失和?心肾不交?手足寒凉?4味药或能解决问题


秋冬之交,临近年底,人们忙工作、谋生活,也要养身心、保健康,但时下却是肝郁症、脾胃病、情志病、寒热病的高发期,为工作忧上加忧,生活乱上添乱,需要引起关注。

肝郁症的原因:肝气要升发舒畅,秋冬讲肃降敛藏,经常疏解不及时容易肝郁。

脾胃病的原因:秋冬进补,但脾胃不给力,或长期脾胃虚寒失和,会损脾阳胃阳。


情志病的原因:工作多、压力大,带来焦虑、抑郁、失眠等,肝郁也会引起情志问题。

寒热病的原因:气温变化剧烈,冷热不均,感冒咳嗽、心慌心悸常见,手足长期冰凉。

这里有一个4味药组成的方剂,也是千古名方,有5个特点:


1、创立时间久远,东汉时期,距今1800多年。

2、出自名家巨著,医圣张仲景首创,载于《伤寒论》。

3、衍生众多良方,后人在该方基础上,创新了大量名方。

4、用药精妙独到,4味药在精不在多,是《神农本草经》的“上品药”。

5、解释众说纷纭,围绕方剂的解释、体会、辩论一直存在。


它就是“四逆散”,由柴胡、芍药、枳实、甘草组成,可拆分成枳实芍药散、芍药甘草汤、小柴胡汤的核心部分。

方中柴胡疏肝、升阳、解郁、散邪,为君药;枳实消积、除痞、化痰、敛阴,为臣药;芍药泻热、养血、益肝,为佐药;甘草调和当使药。


柴胡+芍药,疏肝气

枳实+芍药,养气血

柴胡+枳实,调气机

柴胡+甘草,解表里

芍药+甘草,和肝脾

枳实+甘草,健脾胃

当4味药混合在一起,就是“疏肝第一方”。


四逆散在中药里属于和解剂,主攻疏肝益脾,主治气机紊乱,主调行血和血,所以肝郁症、脾胃症、情志病、寒热病都适用。

作为“气药”,柴胡升气,枳实降气,芍药敛气,甘草调气。

作为“血药”,柴胡行血,枳实破瘀,芍药养血,甘草和血。

作为“肝脾良药”,柴胡疏肝木,枳实除脾滞,芍药平肝阳,甘草和中缓急,最终气血通畅,阳气通达。


四逆散,业界不少人认为是“少阴病”里的四逆,通俗理解为气机不畅,阳气闭合,引起四肢手足逆冷不温,但四肢逆冷的病机很多,除了这里说的阳气不足外,阴血不足,肝胃虚寒,心肾不交,三焦不通,心肾阳虚也会有“四逆”,所以光围绕“手足”来做文章,显然低估了“四逆散”的作用,否则,后人如何利用四逆散诸多功用,创造出那么多的新名方?


医生认为,四逆中的“逆”不是手足冰凉的意思,而是循环失常、方向错乱的意思,四种“逆”就是气机升降相逆,阳气收散相逆,气血阴阳相逆,最终引起寒热相逆。四逆散目的是畅通气血,疏通气机,调肝益脾。


现代利用四逆散及增加药材,可治疗的疾病有且不限于:

慢性胃炎、胃溃疡,如四逆散本方或加半夏、延胡索等。

慢性肝炎,四逆散加丹参、茵陈、猪苓等。

胆囊炎,四逆散加鸡内金、木香等。


慢性肠炎,四逆散加怀山药、白术、防风等。

精神抑郁,四逆散本方或加酸枣仁、香附、知母等。

月经不调,用四逆散加当归、川芎、红花等。

由于四逆散可用的范围较多,需要辩证施治,遵医嘱用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脾胃   手足   枳实   肝气   寒凉   寒热   柴胡   芍药   阳气   甘草   气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