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丨小小建筑师-变废为宝、民居创意设计

活动选题意义

衣食住行是人生活的必备条件,住房与孩子们的生活紧密联系,汶川地震又使得当前人们非常关注房屋结构和抗震能力。选择“建筑”作为活动主题,结合了当前普遍关注的问题,可以让孩子们从小对建筑进行研究,提高安全防范意识。了解和搭建研究建筑模型,可以非常好地锻炼学生的设计和动手能力,使学生在活动中有目的地学习并尝试运用很多学过的知识和技巧。模型搭建涉及到测量方法、绘图方法等一系列知识与概念,如比例、直径、半径、圆周、色彩搭配、形状组合、材料选择和组合等。通过让学生自选材料参加比赛,可以以任务驱动的方式,锻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


主题活动目标

●指导学生了解我国不同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住房样式,体会其多样性,了解人的家居变化(过去、现在和未来)及其与科学技术的关系。关注住房健康标准。

●通过了解民居变化及原因,使学生体会科学技术的巨大作用,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情感。

●培养学生调查和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包括查阅资料、整理资料、使用资料的能力,想象能力和绘画、设计能力。

●通过利用废旧材料制作建筑模型,提高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

●通过搜集资料,设计展示,参与搭建模型竞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通过了解房屋建构造型,让学生了解我国建筑特色,激励民族自豪感;通过了解房屋防震性能培养社会责任感。


材料准备

●各种风格的建筑图片和建筑常识性知识材料。

●收集房屋模型制作材料:各种包装盒、一次性杯子、面碗、牙签、包装纸、闪光塑料、即时贴、塑料布、挂历纸等。

●固定材料:乳胶、线、粗针、胶条、双面胶等。

●工具:剪子、刀子、钉子、锤子、锯条、尺、铅笔等。


活动过程

1.准备和开题

本阶段目标是了解房屋建筑常识,欣赏世界著名建筑图文资料,激励学生热情和信心,提供参考资料和讨论方法,指导学生上网了解我国不同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住房样式,体会建筑的多样性,了解人的家居变化(过去、现在和未来)及其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用丰富多彩的建筑图,把学生引入建筑艺术的世界。提示学生仔细比较这些房屋建筑的相同和不同之处,观察房屋的基本构成、建筑材料、各种建筑不同的风格、衡量一个房屋的好坏要看哪些因素等。

学生座谈对现有建筑的了解和认识,提出还想研究的内容。

资料研究:布置任务查找更多的关于建筑方面的知识和资料。

各小组讨论选题研究任务。

2.探究与实践

请各组同学回顾各组选择的内容,讨论初步设想是否可行。各小组分组讨论如何实施,并确定分工和计划。发参考表格,每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制订计划,明确分工。

各组选派代表介绍研究计划。其他组同学帮助提建议,各组再借鉴意见调整计划。

教师选择各组普遍需要用到的方法进行指导。如采访方法指导、资料整理指导、制作选材指导、分工合作指导等。

学生分组活动:课内外结合研究调查,收集整理资料,制作汇报方案和材料。教师组织几个小组成员到房屋建筑场地参观,去图书馆、书店、书刊市场查阅资料,上网搜集资料,采访相关人员,收集文字图片资料。纸介质材料分类整理成剪贴报、手抄报、资料卡等,电子材料制作成演示幻灯片等。

3.各组阶段汇报交流

通过汇报交流,了解各种常识,了解家乡城市变化及原因,使学生体会科学技术的巨大作用,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情感。

培养学生的调查和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查阅资料、整理资料、使用资料的能力,想象能力和绘画、设计能力。在本阶段,应提前要求各组自选形式汇报,可结合实物选代表讲解,也可用电子稿进行图文介绍。

抽签决定汇报顺序。汇报主题分别为“建筑民居种类特色”研究、建筑材料的特点和发展、环保安全建筑的调查了解和“我喜爱的家园”房屋模型建构制作比赛方案研究。介绍内容包括评价方法和模型创作材料提示参考。

4.设计制作房屋建筑模型

本阶段目的是认识各种工具材料,了解其特点。通过利用废旧材料制作房屋建筑模型,提高动手制作能力,同时体验动手劳动和合作工作的快乐。

设计时,提示学生按比例用符号表示门、墙体、窗户等,各个房间名称也要求标注。定稿后给设计图上色,分组拿自己的作品到讲台前介绍。

教师应提示学生综合考虑实用、美观、环境利用、特色等各个方面的因素,让他们根据课前观察了解过的自己社区或其他公共建筑的样式,参考自己了解的知识,尝试画一画自己想建造的房屋平面设计图。设计图要求有作品名称,有各个部分的标注。

结合前面研究的各种风格的房子,小组讨论本组选择哪种类型的房屋建筑作为模型搭建的参考。学生小组内讨论制订房屋建筑模型搭建计划。小组口头汇报初步计划。教师听取收集意见。

制作时课堂开放,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制作和修改。教师及时巡视各组情况,了解制作进度和困难,适时给予指导和帮助。要提示学生可以在小组间、同学间协调材料的分配和应用。制作完成后请学生撰写模型创作经验和作品创意介绍,并组织各组研究讨论。介绍作品的形式各组自选,各组的介绍可以用实物和幻灯片演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5.“美好家园”房屋模型作品展示汇报和检测评比

本阶段活动目标是:了解建筑风格常识和建筑行业评价常识;展示和检查作品,互相学习,学会评价;通过汇报和检测,懂得互相欣赏和借鉴经验。

评分要求:作品名称要与实物作品相符合且优美、好听、有意义;语言介绍要有条理,能结合实物作品或幻灯片把创作思路和相关常识介绍清楚;在制作和展示中能表现出分工明确、合理,小组成员能团结一致积极配合;模型造型结构优美、新颖,有内涵,比例适当;模型规模大小适度;模型结构稳定,能在检测台上经过晃动、震动后,不散、不塌、不倒;能经得住吹风机中挡吹20秒不散;半纸包沙子洒下检测,“屋顶”不漏,“房子”不倒。

6.整体活动总结与资料整理

撰写小论文小总结。参考题目有:我最喜欢的建筑、我最理想的住宅、假如我是一名建筑设计师、我为自己家的小区重新规划设计、我学民居的收获、为自己设计最漂亮的房子、中国民居改进的建议等。

文本资料分组归档。文字知识、手抄报、剪贴报、互评表现、调查采访记录和评比表格等装订成册。

房屋模型作品,陈列在活动室展出。实践小组同学为其他同学作建筑导游解说。


总结与分析

通过实际开展活动和评比,我们对本次活动有如下认识。

首先,实施方案具体,条理清晰,可操作性较强。活动能使学生的手脑创新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和展示。孩子们对活动十分感兴趣。活动锻炼了孩子们的创新精神、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其次,对学生创新实践活动制定了具体有效的检测标准,对学生在实践中创新具有高度激励和引导性。促使学生在创新实践中,百花齐放,做出各具特色的作品,使学生创新能力得到很大提高。

再次,在评价方面,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由学生参与评价。师生一起对学生的创新实践过程和作品成果进行了逐一检测评价。检测评价的步骤清楚、方法得当、数据齐全。学生对评价的结果都能认可。

在实践创新教学过程中,教师及时记录留下了作品的照片资料,统计数字齐全,实践创新教学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本次活动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制作过程中,有的学生过于注重对作品外观的装饰,忽视了时间安排;有的学生分组分工不够明确,浪费了时间;还有的作品华而不实,不够结实。在活动过程中,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也能认识到这些问题,写下了清楚的反思总结。


【文轩】数学综合与实践 小学常备综合 ¥16.8 购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民居   变废为宝   建筑师   房屋建筑   创意设计   模型   小组   常识   评价   能力   房屋   计划   材料   方法   建筑   作品   学生   资料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