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一农妇参观博物馆,指着展览柜说:这包是我的!暴露了身份

1972年,山东菏泽地区展览馆正式开业,数百人走进展览厅,欣赏各种各样的文物。

而在这些人群当中,一位佝偻着身子七十多岁的老妇人,显得尤为特别。

老妇人步履蹒跚,在身边子女的搀扶之下走进了一个战争时期留下的针线包,然后突然笑了起来:“孩子们看,这是我的针线包!”

一听到老妇人这话,一旁的展览馆管理人立马走了过来,惊讶地看着老妇人问道“您,您就是朱文起女士吗!”

“什么女士不女士的,我就是一个普通的老太太。”

这位七十多岁的老人究竟是什么身份?为什么展览馆里会出现她的针线包?

普通农妇

1905年出生于山东定陶的朱文起,和同时代的很多人一样,她的家庭并不富裕,一家人连基础的温饱都无法保证,更不用说让朱文起去上学了。

在这样的环境之中,朱文起很小便开始帮父母务农,或是织补衣物来补贴家里,勉强让一家人能够过得下去。

随着国家局势的愈发动荡,朱文起又迎来了一个小弟弟。

这个小弟弟的出生,让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为了谋求生存,朱文起只能独自一人外出,通过走南跑北贩卖小物件赚差价养活自己。

刚开始的一段时间,朱文起的小生意做得还算顺风顺水。但是在一次刚刚进完货准备卖货的时候,朱文起偶然碰到了战斗。

她自己虽然受伤,但刚买的货物却全丢了。

朱文起一时之间没了办法,只能拿起破碗一边乞讨,一边踏上了归乡之路。

回到老家以后,父母自然也没有能力帮助她,只能找媒婆说媒,让朱文起和当地一个农民结婚。

朱文起的丈夫家里也十分贫穷,但还能有朱文起一口饭吃,生活还算充满了希望。

结婚以后,朱文起天天帮着丈夫一起务农,还先后生下了三个孩子。眼看着家里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时间却突然来到了1936年。

整整一年的时间,没有下过一场大雨,全国各地都出现了严重的饥荒,尤其是四川地区最为严重,农田里可以说是颗粒无收。

而朱文起所在的山东地区,也同样受到了这场旱灾的影响。

朱文起的丈夫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吃饱,自己天天节衣缩食,没过几个月就被活活饿死,只留下朱文起独自一人抚养还没有长大的三个孩子。

在饥荒年代,一个寡妇光是独自生存就已经十分不易,更不用说还有三个孩子要养活的朱文起。

朱文起只能天天下地干活,尽可能保证三个孩子的口粮。所幸有丈夫同村族人的帮助,朱文起和三个孩子才不用面临饿死的命运。

也是因为这样的生活,当年仅仅三十多岁的朱文起,满脸、满手都是因为干活而出现的裂口,看起来甚至像是五十多岁的样子。

不过此时的朱文起虽然还只是个普通的农妇,但没有人能够想到的事,这位普通的农妇竟然走上了一条不普通的道路。

参加革命

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革命的浪潮席卷到了朱文起生活的定陶县。

朱文起丈夫的很多族人都加入其中,帮着中国共产党建立根据地,还有不少人直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这些人加入共产党以后,也没有忘记孤儿寡母的朱文起,帮忙安排她在根据地打杂。靠着这份打杂的劳动,朱文起和三个孩子的生活越过越好。

也是因为这一点,朱文起始终对中国共产党十分感激,心中一直将中国共产党视作中国人民的未来。

只不过面对其他同乡劝说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邀请,朱文起却一一拒绝了。

并不是因为朱文起害怕参与革命,只是她认为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农妇,加入中国共产党也做不了什么贡献,反而可能会拖大家的后腿。

一直到1941年,负责地下工作的游文斋告诉朱文起说:“四婶,你要不要来帮我们做情报工作。”

游文斋是朱文起丈夫的侄子,从朱文起丈夫去世之后,就一直对朱文起照顾有加。

但是面对侄子的建议,朱文起却连忙摇了摇头:“我就是一个普通农妇,连字都认不得几个,怎么能做好情报工作呢!”

游文斋笑了笑:“这情报工作,还就得是不认识字的普通农妇做,而且还是非你不可。”

游文斋

听到游文斋这么说,朱文起也不好意思推辞道:“那,我就试试吧?”

刚刚答应下来做这份工作的朱文起,完全没有想到自己能够在这项工作上发挥怎样的作用。

在接受了游文斋的邀请以后,36岁的朱文起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1年才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一众党员同志当中算是比较晚得了,不过却没人敢因此而轻视朱文起。

当时的山东还在日本的控制之下,朱文起所在的定陶县虽然建立了革命根据地,但事实上大家还是活动与地下,生怕隔三差五的扫荡会暴露他们的身份。

但哪怕如此小心翼翼,还是有不少情报员在日军的扫荡中失去了性命,所以负责地下工作的游文斋才只能找到朱文起做这项工作。

虽然此前朱文起没有加入中国共产党,但一直在根据地帮忙劳作,她这个人组织信得过。

只不过组织还是担心,朱文起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很有可能会暴露自己。

所以在每一次向朱文起下达任务的时候,负责地下工作的同志都会再三提醒朱文起,一定要注意安全。

但是出人意料的是,朱文起这个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农妇,竟然是情报工作中的一块璞玉,经过了组织的几次打磨之后,就成为了一个藏匿情报、反侦察的专家。

农妇与特工

其实从1936年开始,朱文起就无数次来根据地帮忙,期间耳濡目染学到了很多东西,为她今后的情报传递工作积累了经验

等到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以后,她数次承担起情报传递的工作,并且无一例外全部成功,没有一次被敌人所发现。

一直到1941年,朱文起迎来了自己的第一个大任务。

当时从定陶到鲁西南地委中间的通信员暴露,电台什么的全部被破坏,通信也因此彻底断掉。

恰巧此时又有一个关键的情报要送到鲁西南地委,无奈之下只能让情报员们承担这项任务。

当时鲁西南地委和定陶县之间,有一片着日军的封锁区,想要及时传送情报,就必须要通过这片封锁区。

面对这样危险的任务,朱文起毫不犹豫地将情报收入自己的针线包中,换上了一身要饭的衣服便出发了。

面对敌人的层层封锁,一般人可能没办法通过,但朱文起可有的是办法。

早年贩卖小货物的时候,朱文起走南闯北经常路过各地的封锁区,对于寻找封锁区的漏洞别有一手,总能成功绕过敌人的耳目,通过一层层的封锁。

当然其中也有很多绕不过去的关卡,这个时候就要靠朱文起的交流能力来解决了。

作为曾经的货郎,朱文起很擅长与人交流,在被伪军盘问的时候,也总能平静地隐藏自己。

偶尔遇到想要对路过行人揩油的伪军,朱文起也会用自己乞丐一般的穿着,将情报安全地藏在自己的针线包里。

一路上朱文起穿过了层层阻碍,最终成功将情报送到了鲁西南地委,完成了这一次任务。

经过了这一次情报传递的成功,朱文起的能力得到了组织的一致认可,交给她的工作越来越多,也越来越重要。

甚至在1945年,组织准备清除重要汉奸王子杰的时候,都是让朱文起去负责情报的传递。

王子杰过去是个土匪,后来又搭上了日本人那条线,在定陶县一带是为非作歹、无恶不作。他的存在,对于定陶县的抗日起到了阻碍的作用。

对于组织来说,清除掉这个王子杰并非难事。但问题是,组织想要将他和他身后的伪军、日军势力连根拔起,这就必须要加强情报工作。

于是组织先是将地下党员秦锡爵,安排到了王子杰的身边搜集情报,等到时机到了再进行清除。

在派出朱文起去传递情报的时候,已经是组织认为时机到来的时候。

起初,朱文起准备继续以普通乞丐的身份混进城里,但是很快她便发现这个办法不行。

王子杰早就知道自己作恶多端,平时在定陶县城里过得十分小心,无论自己还是自己身边人的位置都隐藏得极好。

如果一乞丐的身份混进城里,那可能很难与秦锡爵见上面

就算见上面了,也很有可能会引起王子杰的怀疑。

想到这里,朱文起突然找到游文斋问道:“大侄子,秦锡爵结婚了吗?”

“还没,这有什么问题吗?”

朱文起没有回答游文斋的问题,只是坏笑了两声便离开。

得知秦锡爵还没有结婚的她,准备扮成秦锡爵父母找来的媒婆,以说媒为理由来与他取得联系。

几天之后,朱文起先是成功地混进了城里,并在其他同志的帮助之下找到了秦锡爵的住处。

朱文起没有贸然行动,她猜测王子杰或其他的伪军有可能也在秦锡爵附近,于是她先是在暗处观察了一会儿,等确认房间里有其他伪军以后,才大刺刺地推门进入喊道:“锡爵在不在!上次给你说媒的几个姑娘,有看上的不!”

屋子里的伪军刚开始看到有人闯入,立马便掏出了武器。

不过当他们发现来人是一个说媒的中年妇女时,纷纷收起了枪,指着秦锡爵哈哈大笑。

秦锡爵虽然没有见过朱文起,不过他很快便反应过来,朱文起是来与自己进行接头的。

于是他赶忙装出一副害羞的模样,拉着朱文起的胳膊说道:“大娘,我这好些朋友还在那,你也给我留点面子,咱们去屋里面说。”

“这孩子,就在这说呗,咋这么害臊呢?”

朱文起的话再一次引起了伪军们的笑声,之后便被秦锡爵硬拉着走进了里面的屋子。

就这样,两个人当着一群伪军的面,完成了情报的交换。

在获得了朱文起拿回的情报之后,组织在3月王子杰外出抢粮的时候,提前在王子杰的必经之路上设下了埋伏,将王子杰成功消灭。

紧接着,王子杰背后的伪军和日军势力,也分别在其他根据地的帮助之下,被连根拔起。这一伙儿汉奸,就此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代价。

朱文起和秦锡爵两个人都因为出色的表现,被组织记了特等功。

不过对于朱文起来说,得了特等功虽然高兴,但是她带了半辈子的针线包,却在传递情报的过程中丢失了,无论她怎么找也没能找到。

在抗日战争结束以后,组织希望朱文起能够留在党内,并承诺给予朱文起一定的职位。

不过朱文起却以自己是个普通农妇拒绝了,回到老家继续务农去了。

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组织准备以抗日英雄的名义给予朱文起补贴,但却被朱文起拒绝,她不想因为自己一个老妇人而麻烦国家。

后来还是在游文斋的强烈要求之下,朱文起才在组织地安排下去了一家饭馆做服务员

1972年,朱文起在子女的陪伴下去逛菏泽展览馆时,才再一次发现了自己过去的宝贝,那一个陪伴她穿过无数艰难险阻的针线包。

在那个年代,朱文起本应是一个普通的农妇,和丈夫孩子生活在幸福之中。

但因为战争与动荡,这位普通的农妇扛起了重任,为组织抛头颅洒热血,将一个个重要情报传递给组织。

在为组织传递情报的几年间,朱文起同样没有放下对几个孩子的教育与抚养,他们长大以后也先后加入了人民解放军,继续为国家、为人民做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8

标签:定陶县   农妇   定陶   针线包   中国共产党   伪军   地委   可能会   山东   根据地   日军   博物馆   情报   丈夫   身份   组织   孩子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