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新语|破解育种企业引才难,仍需多方一起努力

近日,笔者在业内知名的一家民营育种企业采访时,企业董事长、一位76岁的老育种家提到一个难题:育种难,引才更难,前阵子企业来了一名本科生,干了没多久就走了。目前,企业育种科研团队的平均年龄已超过了50岁,这个岁数在很多单位已经到了退休年龄,由此老育种家很是担忧。

记者了解到,引才难问题存在于不少于育种企业中。有人表示,“招人难,留人更难”是种子企业面临的最大的卡脖子问题。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非常复杂。

育种工作确实很辛苦且出成果较难。拿玉米育种来说,需要在每年七八七月份最热的时候到田间套袋、授粉、观察,需要长年累月地观察,记录,计算等。为了刺激作物产生变异,需要像候鸟一样,往返于海南与本地之间——需要付出巨大的时间和精力,因为,育种工作短期内难以见到成效。这是育种企业难以吸引人才的根本原因。而育种基地多在农村,难以满足年轻人日常的娱乐、消费等需求。此外,工资待遇、提升空间等也是制约因素。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种业的振兴,离不开人才。人才对于育种企业来讲,至关重要。如果没有人才,即使有再好的自然条件、技术条件、物质条件,也难以培育出优秀的品种。因为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任何外在因素都难以替代的。

破解育种企业引才难,需要企业、政府、高校等一起努力。记者采访的这家民营育种企业已有24年发展史,也在业内站稳了脚跟,目前已经有4个玉米品种、3个小麦品种通过了国家审定,14个品种通过了省级审定。但历史的“光环”仍然难以让企业吸引到年轻人。

很显然,企业需求与人才预期之间的这个咬合点,企业并没有找到。

笔者认为,对于育种企业来讲,要尽量为大学生提供适宜年轻人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比如,可以通过工会为大学生营造现代化一些的办公环境,定期举办联谊活动等。在职位晋升上,设置合理的工作成绩与提拔空间,让大学生看得见希望,够得着目标,增强自我价值的认同感。在工资待遇上,要尽量符合当代年轻人的预期,并与个人的育种成绩单紧密相连。比如,如果培育出市场认可的新品种,就要给予一定的提拔空间与奖励等。

对于政府来讲,还是要在引进人才的政策上多下功夫。育种工作的辛苦、枯燥程度,确实是其他行业难以想象的。这就更需要政府在政策制定上予以一定的倾斜,在精神上给予一定的理解与认可。

育种是一辈子的活儿,也是一份光荣的职业。对于高校来讲,要为当代大学生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让他们认识到,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自己即将从事的育种工作不仅关乎饭碗,更与国家的发展方向紧密相连,高校可以在职业规划课程中纳入此项教育。

作为相关专业大学生,也要从更长远的角度看待即将从事的这份工作。既然选择了育种这个专业,既然选择了上农大,入农门,就要客观地认识到它的特殊性、重要性,把个人理想与国家未来紧密结合在一起,把实现个人价值与打赢种业翻身仗这一目标紧密结合在一起。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评论员 刘真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7

标签:新语   企业   大众   田野   工资待遇   笔者   紧密   玉米   品种   年轻人   条件   努力   高校   政府   国家   人才   工作   空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