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与狠活!“海克斯科技”的食品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是什么?

“左手科技,右手狠活”,抖音博主@辛吉飞带火了“海克斯科技”这个词。海克斯科技,原本出自网络游戏,指的是一种魔法与科技融合的顶尖技术,现在则被代指添加了各类食品添加剂制作的美食。其视频中的口头禅“科技与狠活”广为人知,短短30天内就涨粉623万。

△辛吉飞月涨粉量

“科技与狠活”揭秘食品添加剂“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

他发布的网络视频,展示各类“科技美食”,让人们见识到食品添加剂“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蜂蜜香精和甜味剂合成的蜂蜜、添加肉味香精的烤肉酱、芝麻香精增香的芝麻酱......。

△“辛吉飞”蜂蜜制作视频截图

抖音博主@辛吉飞的快速走红,说明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普遍焦虑,食品添加剂使用问题备受广大消费者关注。

△网友评论添加剂截图

食品添加剂十分专业,种类多、添加范围广,一般消费者了解的可能不到万分之一。从网络评论上可以看出,消费者普遍对未知的食品添加剂东西会产生恐惧感,往往会对食品添加剂谈虎色变,从而心理排斥食品添加剂。

△对食品添加剂谈虎色变(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公众普遍对食品添加剂缺乏了解的背景下,博主为吸引眼球,博取流量关注,而不对食品添加剂的功能来源做详细解说,更加容易引发公众恐慌情绪。比如,博主用“谷氨酸钠”等陌生专业话语来代替日常通俗说法“味精”。其实近代才发现味精,和酱油和食醋一样也是由各类谷物(包括薯干、玉米、高粱、大米等)发酵而来。

△味精生产工艺流程图

食品添加剂由来历史和发展

接下来,就带大家认识从食品添加剂使用历史、现代工业“食品添加剂”术语的出现、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规定的发展历史、以及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本身来解密食品添加剂。使大家走出食品添加剂的认识误区,消除对其的误解。

△解密食品添加剂(图片来源于网络)

食品添加剂作为科学概念虽然只有几十年,但作为一个客观存在却具有悠久的历史内涵。据专家考证,早在一万多年前,人类就已经开始使用食品添加剂了。从世界范围看,食盐是人类社会最早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从现有的资料看,食盐是由中国人最早发现的。中华民族最早使用了食盐,开创了食品添加剂的应用历史。

△中国古代人民煮盐图(图片来源网络)

作为从炎黄时期开始,作为最早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民族,中华民族为食品添加剂的发现与应用做出了巨大贡献。

△食品添加剂使用的悠久历史

尽管中华民族首创食品添加剂的应用技术,但是食品添加剂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的价值选择,它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其发现和应用具有普遍性,其他民族也同样做出了巨大贡献。比如,公元前1500年,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埃及就开始使用天然食用植物色素为糖果着色;公元前4世纪,欧洲人就开始为葡萄酒人工着色。上述事实表明,人类社会之所以选择食品添加剂,其目的就是要进一步提高食品的品质,为人们带来更好的视觉、嗅觉和味觉享受。

△天然植物色素来源(图片来源网络)

食品添加剂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作为一个科学技术概念,食品添加剂(foodadditive)最早是以“化学添加剂”形式出现的。直到20世纪70年代这个“食品添加剂”概念获得了广泛应用,成为学界通用的科学术语。

△食品添加剂的科学概念历史

我国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规定,最早可以追溯到1953年规定清凉饮料的制造不得使用有危害的色素和香料的规定。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的制定、发展和不断修订已有40年的历史。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规定的发展历程

经过多次修订,2007年发布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改版 GB2760-2007《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该标准基本采用了 CAC的《食品添加剂通用法典标准》(GSFA)模式。作为食品安全基础标准,对其他标准制定中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具有指导作用。

△我国对于食品添加剂使用的标准体系

什么是食品添加剂,依据最新的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2.1条给出明确定义: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食品用香料、胶基糖果中基础剂物质、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也包括在内。”

标准中也规定在四类情况可以使用食品添加剂。

△标准中规定在下列情况下可以使用食品添加剂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食品添加剂是为了改善食品外观、性状、品质,或为保鲜、防腐,方便食品加工、运输、贮藏等而添加到食品中的物质。 既可以是天然物质,也可以是人工合成的物质。

目前我国的食品添加剂有2000多种,按来源分为天然和人工化学合成两大类,标准中根据食品添加剂功能的不同,将其分为了 22大类,分别是酸度调节剂、抗结剂、消泡剂、抗氧化剂、漂白剂、膨松剂等大类。

△我国的22大类食品添加剂

每类食品添加剂都有其特定的功能作用,食品添加剂按照主要功能作用可以总结分为六大类。

△食品添加剂按其作用分类

下面我们认识下几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

说起防腐剂大家都不陌生,广泛存在于各类食品中。山梨酸钾具有很强的抑菌作用能够防止食品腐败变质,延长食品的储存期。广泛用于蔬菜水果、火腿香肠、水产品、酱油酱菜、面包糕点、饮料罐头、糖果蜜饯等各类食品的防腐。在超市中,随手翻看一件食品的配料表或食品添加剂成分表,大概率能看到山梨酸钾。

△蚝油产品配料中的山梨酸钾(图片来源网络)

膨松剂也是很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大家也很熟悉,是能使产品发起形成致密多孔组织,从而使制品具有蓬松、柔软或酥脆的物质,馒头、包子、面包、蛋糕、油条都离不开膨松剂。

常见的膨松剂有碳酸氢钠(小苏打)、碳酸氢铵、焦硫酸二氢二钠等。平时所说的泡打粉、发酵粉、也属于膨松剂,是由多种膨松剂和其他辅料构成的复配膨松剂。

△蛋糕产品配料中的山梨酸钾(图片来源网络)

被误解的食品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大大促进了食品工业的发展,并被誉为现代食品工业的灵魂,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食品工业和现代的美好生活。但是在生产厂家和商家面前,消费者是弱势一方。消费者根本无法通过感官来判断眼前的食物中是否加入了添加剂、加的是否为合格的添加剂、剂量是否符合规定。导致食品添加剂被误解,被“妖魔化”。

△被误解的食品添加剂(图片来源网络)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食品品质有了更高要求,大家也越来越注重食品的安全性,各种“无添加”、“纯天然”食品越来越受追捧。更加导致有些消费者见到食品添加剂就摇头,认为含有添加剂的食品都不安全、不能放心食用。

△“无添加”、“纯天然”特色食品(图片来源网络)

食品添加剂真的有那么可怕吗?其实食品添加剂其实有其严格的使用标准,我们来看标准中对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基本要求。

△标准中规定食品添加剂使用的基本要求

其中第一条就是“不应对人体产生任何健康危害””。

同时标准中详细规定了每种食品添加剂的功能、可以使用的食品范围以及在每种食品中的最大使用量(或最大残留量),部分特殊的还规定了使用方法。

△山梨酸钾及其钾盐使用限量

按照《标准》,在加工食品中,食品添加剂的含量其实非常少。所以,严格按照标准中的规定范围和用量使用食品添加剂是安全的,大可不必担忧。

凡列入我国国家标准的食品添加剂,均进行了安全性评价,要进行严格动物毒性试验确定动物最大无作用剂量,将最大无作用剂量除以安全系数(一般是100),即可求得人体每日允许摄入量(ADI)。确定某物质的每日允许摄入总量后,就需要进行人群的膳食调查,根据膳食中含有该物质的各类食品的每日摄取量,制定出其中每种食品含有该物质的最高允许量。可以看出食品添加剂的允许使用量非常低的,合规使用不会对人体产生毒害。

△膳食金字塔

任何一种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标准都是严格按照程序制定的,绝非“拍脑门决定”的。在超量或超范围使用的情况下,食品添加剂才可能会带来危害。超量大家都能理解,就是超过了规定的最大使用量或残留量;超范围使用是指超出了该添加剂允许使用的食品种类,比如把规定只能用于水果干漂白的漂白剂,用在了面粉、馒头漂白上,这就属于超范围使用。

△食品添加剂对健康有害的谣言(图片来源网络)

食品添加剂本身并无错,只要按照规定添加,不仅不会危害消费者健康,还能保证美食的口感和品质。真正让人担心的,是添加非法的食品添加剂,或者不按照规定乱添加。比如臭名昭著的 “吊白块”、“苏丹红”、“三聚氰胺”、“瘦肉精”、“罂粟”等根本就不在食品添加剂之列,这些都是非法添加物,是不允许在食物中使用的。而很多人将这些误以为是食品添加剂,这已成为当前中国消费者在食品安全认知方面的最大误区之一,因此对食品添加剂恨之入骨、谈之色变。

△食品添加剂背锅侠(图片来源网络)

由此可见,食品添加剂问题的背后,归根结底是人的问题。如今食品添加剂的触角已经是无孔不入,涉及到日常饮食的方方面面。它如同钢筋水泥一般,支撑起整个现代食品工业。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的食品工业和现代的美好生活。

参考资料:

1.《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4)

2. 食品有意思网站(www.foodu14.com)

3. 食品添加剂使用安全问题的探讨[J].翁定孟,沈文元,吴瑛.职业与健康.(2003)

4. 食品添加剂 该不该回避?[J].张文馨.中国食品添加剂.2004(01)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1

标签:山梨   食品添加剂   食品工业   添加剂   消费者   来源   标准   食品   图片   科技   网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