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武警部队14个机动师历史介绍(五)

(一/7)187:前身为1945年9月以冀中8分区机关及主力部队组成的冀中纵队第2支队。1945年10月,2支队改称12旅。1946年6月,改称晋察冀军区三纵7旅。1949年1月,正式授予番号为解放军63军187师。下辖:

559团:其历史最远甚至可追溯至北伐时期叶挺领导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8连,和著名的“铁军”127师算是同源一脉。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改编为国民革命军25师73团7连。1928年4月,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10师红28团8连。1930年11月,改编为红四军11师31团2连。1933年6月,改编为红一军团2师5团1营2连,并以此番号参加长征。抗战开始后于1937年8月,发展为八路军115师343旅685团2营6连。1937年11月,6连调出685团2营建制,并以此为基础发展为晋察冀军区四军分区5团(“老五团”),是晋察冀军区最早野战军化的主力团之一,也是晋察冀军区六大主力团之一。1946年3月,以5团为基础编为冀中纵队12旅31团。同年6月,改编为晋察冀野战军三纵7旅19团。

559团团史馆(当时依然自称“老五团”)

560团:其前身为1940年7月由八路军3纵31团1营和8分区独立营组成的冀中军区任丘、河间、大城支队。1941年,改编为第33地区队。后发展为冀中军区8分区23团,是冀中军区在抗战后期大反攻阶段组建的第一批主力团之一。1945年9月编入冀中纵队第2支队,番号仍为23团。1946年3月,以该团为基础、与独立2总队及12旅原36团各一部合编为晋察冀军区冀中纵队12旅34团。1946年6月,改称晋察冀野战军三纵7旅20团。

561团:最初为八路军3纵队10支队的30大队,之后发展为冀中军区8分区第41地区队。抗日战争时期,该团的前身部队主要活动于冀中平原中部地区,与兄弟部队坚持敌后抗日游击战。1945年8月,第41地区整编为61团。而后改为冀中纵队12旅35团。1946年6月,35团改称晋察冀军区三纵7旅21团。

187师的前身各支部队,在抗战期间于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始终坚持抗敌活动,书写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之前提及的559团红军连——即当时老五团1营1连(红二连),在著名的百团大战中,负责坚守娘子关火车站西边的磨河滩村,与日寇周旋5个小时,打退日伪军10余次进攻,击毙200余人,而全连145人战后只剩17人,被晋察冀军区授予“血战磨河滩英雄连”的荣誉称号。解放战争时期,187师(7旅)参加了绥远、张家口、清风店、石家庄、冀东平北、平津、太原、扶眉、兰州、宁夏等战役战斗。

照片中左一为磨河滩血战时1连连长,特等战斗英雄邓仕均,后为559团团长,牺牲于朝鲜

1950年12月,为适应抗美援朝作战的需要,187师在山东整编换装苏式武器。1951年2月,187师随63军赴朝参加抗美援朝作战,参加了第五次战役和以后的坚守防御作战。

第五次战役第一阶段,187师一举突破了联合国军严密设防的临津江,插入纵深15公里,切断了担任掩护任务的英29旅与美3师的联系,并在雪马里地区歼灭其格罗斯特郡团第1营(因为之前立下过特殊功勋,该营官兵被特许在帽子前后各佩戴一个帽徽,因此该营又被称为“双徽营”)。而561团2连战士战士刘光子1人俘虏英军63人,战后荣立一等功,被志愿军总部授予“孤胆英雄”荣誉称号,是志愿军中抓俘虏最多的单项记录保持者。

英军俘虏

在之后著名的铁原阻击战期间,187师镇守全军左翼(西侧),在战斗最关键时刻还杀了一记“回马枪”,配合集中的63军全军火炮,给予敌人以重创(当然这里也与187师一侧不是霉菌主攻方向有关)。

1953年10月,187师从朝鲜回国,驻扎于河北省,直至1969年年底,随63军移防至山西省。1985年7月,百万大裁军中187师得以保留,整编为63集团军187师,执行北方乙种步兵师编制。559团为甲种步兵团,560、561团改为教导团,炮兵团于1986年10月改为炮兵教导团。1996年10月,187师移交武警部队,改为武警机动师,下辖武警559、560、561(大功团)、705团。2018年1月,该师疑似改编为武警第一机动总队某支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国民革命军   冀中   武警部队   晋察冀   野战军   番号   河滩   纵队   支队   军区   分区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