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离2个消费陷阱,告别月光,开启你的财富增长之路

“经营之神”王永庆有句名言:节省1元钱等于净赚1元钱。

王永庆自创了一套瘦鹅理论。他说,人要像瘦鹅那样能忍饥挨饿,用刻苦耐劳的精神面对困境,并以坚毅的态度等待机会的到来。多挣1元钱的生意会受外在环境的限制,但节省1元钱可以靠自己的努力,所以节省1元钱就等于净赚1元钱。

这话你觉得有道理吗?

如果你赚来的钱已经在日常消费中花掉了,那么你就是月光族了,你也没办法积累第一桶金了。但是,如果你能存一部分下来,它就有可能转化成你实实在在的资产,开启你的财富自由之路。

我们来看看《财富增长》这本书中说到的两个消费陷阱:

1、便宜陷阱

如果你看到这样的商家宣传活动:

1元换购、满100减50、买1赠1、打1折……你是不是就被勾引得心痒痒的?

很多时候,不怪你消费免疫力低,而是商家太狡猾!

这是一种典型的消费心理偏见:买东西拿到了不错的折扣,直觉上就会觉得很划算。精明的商家出售的不仅仅是商品,更是捡漏的感觉。一旦你有了“好便宜”的想法,接下来就会害怕“以后没有这样的机会了”,于是就跟着多巴胺买买买了。

问题是,看似会计算,其实被算计。你这是掉进商家的“便宜陷阱”了。痛快地买买买之后,问题没有变少,反而更多了:

每天都为穿什么发愁,满柜子的衣服,就是缺少一件适合的;头脑一热买了按摩椅,在角落里静静蒙灰;

去年双11买的纸巾和洗发水,到了今年双11还没用完;买了360度都好看的高跟鞋,结果没有适合穿的场合;

……

扎心不?

2、拿铁因子

比起冲动消费,更吓人的是习惯性的不必要消费,也叫作“拿铁因子”。拿铁因子是美国作家大卫·巴赫提出来的。他说,“一杯拿铁咖啡20~30元,看着不贵,平时也很少会在意价格。可如果每天一杯,夫妻两个人30年的消费积累下来,却是高达70万元的一大笔支出。

有个学员听完薇薇老师的课,回家就做了一次“物品大清洗”;把家里用了一次的烤箱、没拆封就过期的化妆品、孩子只玩了一次的玩具、老公买的跑步机等各种闲置物品的价格都加起来,看到结果后后悔得不要不要的。她说,“薇薇老师,这些钱都够我在老家买两套房子付的首付了!”

看似不起眼,但房子就这样被悄悄花没了。

注意力在哪儿,财富就在哪儿

互联网想尽一切办法收割你的注意力!通过低价和养成的习惯吸引你的注意力,把流量带上来之后再进行广告投放。

你的注意力,就这样悄悄地被卖掉了。而你,还在替人数钱。你的注意力,才是更贵、更值钱的。

如果你的注意力在消费上,在当下的享受上,你的财富就只能停留在当下。

每一次购物的时候闭上眼睛冥想一下:选择满足当下的需求,还是用来增加未来的资产?你还有多少东西被打入冷宫,占用了你宝贵的空间和金钱呢?

请你记住,你未来的财富,正是你今天忍住不必要消费置换来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巴赫   陷阱   大卫   财富   因子   不必要   注意力   节省   月光   便宜   商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