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土情结:龙王庙的传说

文/欧阳毛非 图/闲散居客

龙王庙历史悠久,根底深厚,绝对是农耕文明的产物。华夏子民敬天敬地拜龙王,祈祷的是风调雨顺,炎黄子孙生于斯长于斯,希冀的是国泰民安。

很久很久以前,神州西南有一个地方,杂草丛生一片荒凉,根本就没人住,后来到了夏商朝的时候,才有人来到这里草庐结舍,大概是逃荒逃难吧。这些人就在这里开荒种地,渐渐的到这儿居住的人越来越多,就形成了一个小村庄。

那个时候的人特别勤劳,经过短短几年功夫,就把这个地方从一个荒野山村变成了一个风景秀丽的世外桃源了。绿树成荫,引来了不少的珍奇鸟兽,溪水流淌,里面更是鱼虾成群。不过,这里毕竟属于偏僻之地,山势险峻沟壑纵横,行路崎岖,利益之争有时会扭曲人性,所以让人意外的事情也时有发生。


据说,当时的君王出于既要迁徙人口又要稳定人心的考虑,对这个风水极佳的小地方非常重视,特派了一个大臣到此抚慰百姓、发展生产。村民质朴勤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三年不到,八乡四野逐渐呈现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新气象。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有一年夏末初秋,天干无雨,田园龟裂,百姓眼看稻菽面临颗粒无收的危险,于是日夜排队引水救急,奈何僧多粥少资源有限,村东头和村西头两个大户人家为争水源大打出手,双方聚集了上千人械斗,死伤不下数十人。恶性事件发生后,当地县官果断派兵入乡,拘捕了一干负命首犯,收缴了案发械具,控制了事态进一步扩大的势头,但并未从根子上解决问题和矛盾。皇上闻悉,十分震怒,连夜召集工部户部刑部大臣商讨对策,除了严惩肇事者外,议定各地必须兴修水利保障生产,凡二品及从二品大员、巡抚以下官员严加巡查督办,知府州县应于本地水源要地修建龙王庙,若遇天气干旱,官员应带头祈雨。清乾隆《XX县志•杂记》 在引用 《宋志》时称:“参村龙潭庙,方二丈余,侧有大石,遇祷雨时,龟见则旱,蛇见则雨。”又有古书载:“龙潭庙在镇抚东部,水深色碧,若遇大旱,各方面来此祈雨,归末到家,即大雨淋漓,百求百应,无一或爽。”可见,此传说并非虚言,殊能考究。


古人何鲁作有《龙潭致雨》一诗:“怪石临潭辟洞空,人言直透海龙宫,若因旱魃来祈雨,云顷刻中。”从这首诗的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旱灾的可怕和求雨的急迫,从而亦可旁证当时建庙祈雨的情形不仅属实,而且普遍存在。

咱们的故土宁远之南,汉属越雟郡会无县,系历史上一条连接川、滇的古通道,早在五、六千年前即有人类栖息。清康熙四十九年(公元1710年),设披砂土千户,授以印信,属世袭制。披砂龙王庙原址就应该在今天的老地名上,只是历经千百年凄风苦雨冲刷,旧貌早已荡然无存,但在后人的心里,人们可以尽情发挥想象恢复它应有的容颜:它应该是一座雄伟的建筑,正殿朝南,两侧东西厢房,西厢为龙王塑像所在,面朝东遥望大海;东厢有三官老爷,南侧便是大门,门上有牌楼;正殿后有一株白果树,树干三个大人围着才抱得住,主枝参天,远看,好像青龙腾空,建筑金碧辉煌,蔚为壮观。。。


2022年10月29日宁南闲散居客小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龙王庙   宁远   朝南   西厢   龙潭   故土   闲散   龙王   水源   大臣   勤劳   情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