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粮于地 藏粮于技 -看各地耕地保护实践

编者按

一餐一饭,关乎国家安危、人民幸福。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近年来,各地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涌现出了一些颇具成效的做法:广东全面推进垦造水田,全省耕地从“净流出”转变为“净流入”;广西盘活存量土地保护耕地,连续多年实现占补平衡;浙江深入推行“耕地智保”应用场景,建成耕地账本“智慧体系”等四大体系。这些守护耕地的实践,践行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这些地方也依靠科技走上了内涵式发展道路。

广东

垦造水田迎来“新粮仓”

沁人心脾的稻花清香、生机盎然的绿色田野、拔地而起的农民新居……日前,记者走进广东各地垦造水田项目现场,处处传来农民们爽朗的笑声。广东省自然资源厅有关负责人说,垦造水田既增加了粮食产量,让当地农民富起来了,还改善了生态环境,连片水田已成为美丽的网红打卡点。

广东省雷州市新垦造的水田已成为丰收的沃野

2017年,广东省全面推进垦造水田工作,至今已开工建设水田43万亩,完工38万亩,验收33万亩。垦造水田在还清了16万亩历史欠账的同时,保障了国家和省175个重大项目的水田占补平衡,为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筹得113亿元资金。2021年开始,广东省耕地从“净流出”转变为“净流入”,违法用地现象逐年减少。

江中岛屿,改造旱地千余亩

肇庆市鼎湖区广利街道砚洲岛上,长势喜人的水稻迎来抽穗扬花期,整座岛屿弥漫着稻花香。据悉,这片水田原本是零散的旱地,经过统一盘活,如今已成为促进农户增收的高标准良田。

砚洲社区6队村民李光文喜滋滋地说:“以前5亩地只有我一个人种,地块分布比较散,耕种收益不高。垦造水田项目实施后,种植的水稻按照目前市场价每斤1.8元计算,平均每亩产值达2000元,想想做梦都会笑醒。”砚洲岛垦造水田项目涉及砚洲社区8个自然村、1050余户村民,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五六十岁的农民,以前参与耕种的机会和意愿不高。鼎湖区启动垦造水田项目后,将砚洲岛零散的1311亩旱地收归集体统一规划、统一建设,通过土层平整、犁底层铺设夯实、土壤层回填等,实现耕地连片种植。如今,昔日低效零散的土地变成了“田成方、路成框、渠成网”的现代化高效农业生产区。

肇庆市自然资源局鼎湖分局局长林敏炼感慨道,大力实施垦造水田项目,一方面盘活了土地资源,切实增加了耕地面积,改善了耕种条件,有利于提高粮食产量,保障粮食安全;另一方面增加了村民收入,实现了土地效益和村民收益双提升。

今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对2021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的通报》,肇庆市鼎湖区因耕地保护工作突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成效好、闲置土地比例低且用地需求量大,获得国务院奖励1000亩用地计划指标。

林敏炼表示,鼎湖今年计划垦造水田2850亩,水稻平均亩产量有望突破1200斤。

接力垦造,再增水田五千亩

蓝天下田块相连、沟渠纵横,机耕路宽敞通畅,稻浪一望无际,田野弥漫着醉人的稻花芳香……记者驱车探访汕尾市海丰县公平镇平二村的垦造水田点。

据海丰县自然资源局局长戴国钦介绍,该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深入开展撂荒地块优劣势再调研,选择了公平镇平二、平新、后山等村庄水源及土壤条件好、集中连片度高、适宜规模化种植的地块,高标准、高质量垦造水田。

公平镇还完成了全镇拆旧复垦面积约300亩,推进撂荒地复耕复种3000余亩,通过推广“企业+合作社+村集体+农户”土地经营模式,完成土地流转面积2200多亩。

“公平片区水田种植优质稻种,首次收割亩产近1000斤,增收稻谷500吨以上。”谈起经济效益,戴国钦如数家珍:公平镇4000亩旱地还耕,新增粮食产能135万公斤,不仅为海丰县乃至汕尾市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全市贡献水田指标1267亩,实现了耕地占补平衡。

“这里叫平岗,就是平坦的荒野的意思。”公平镇平岗村村民巫坤炎开心地说,在首批垦造水田项目中,就有平岗村1000多亩土地,“从小就看着的荒地现在变成了稻田,风景也很美,我们打心里高兴”。

“下一步,海丰将通过垦造水田新增5000亩水稻种植。”戴国钦信心满满。

水田指标,转让获益数亿元

在清远市英德市桥头镇博下村329.85亩水田里,绿油油的水稻在阳光照射下闪着点点亮光,宛如一片绿色的海洋。

清远市自然资源局总工程师黄庆生介绍,英德这片新增“粮仓”,得益于耕地提质、垦造水田项目。2017年以来,英德市在英城街道办、石灰铺和桥头等9镇开展垦造水田项目,通过对田、水、路综合治理,把零散、低效的地块整合为连片、土壤肥沃且适合水稻生产的水田。

“垦造水田除了能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水田面积外,对当地经济发展也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英德市自然资源局局长李书海实话实说,“缺乏水田指标一度成为限制地方经济发展的瓶颈。英德市大规模垦造水田,通过盘活水田指标交易,推动了一大批重点建设项目和民生项目落地”。

2018年,英德市完成首批垦造水田建设1083亩,是广东省自落实“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政策以来首批完成垦造水田项目的县(市)。2021年,英德市通过在广东省耕地储备指标网上交易平台公开竞价,成功以每亩75万元的价格将600亩水田指标售予中山市,获得指标转让收入4.5亿元。

目前,英德市共实施垦造水田项目27个,新增水田1.5万亩。黄庆生透露,英德市计划再垦造水田1480亩。

广西

守护耕地为了稻飘香

寒露节气,稻香遍地。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土地“小块并大块”发源地崇左市龙州县,龙州镇塘巧村、东合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新增的110多公顷水田,成了当地新的丰收点。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自然资源系统坚决落实“先补后占、占一补一、占优补优”的耕地占补平衡政策,坚决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保护耕地,通过立体动态监测、节约集约用地、推行网络化监管等一系列举措,严守耕地红线。

严格占补平衡守红线

广西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库区)项目因占用耕地未直接落实“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政策,用地审批一直未能通过。为此,广西自然资源厅积极完善补充耕地指标交易机制,通过建立自治区补充耕地指标调剂库,确定补充耕地指标交易指导价格,规范完善耕地开垦费征收及缴纳标准等,有效解决了项目耕地占补平衡落实难题。其中,自治区本级保障耕地数量2359.63公顷,贵港市保障水田规模105.39公顷,来宾市保障水田规模812.27公顷。

面对保发展、保红线压力,广西启动耕地占补平衡三年攻坚行动,力争2021—2023年完成补充耕地数量36万亩、水田规模23万亩。2021年,广西实现新增耕地入库1.24万公顷,“旱改水”承诺兑现率达100%,实现了“旧账清零”;强化自治区补充耕地指标调剂和交易,统筹落实建设项目用地补充耕地997宗;补充耕地指标购买费用列入项目投资成本,消除了耕地占补“瓶颈”。

广西大力垦造水田推进耕地占补平衡,图为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旱改水”项目区

“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新增补充耕地水田类指标,对于保障项目用地、稳住经济大盘来说很重要。”广西自然资源生态修复中心主任叶宗达说。十年来,在精准保障发展用地的基础上,广西累计完成补充耕地7.96万公顷,连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

节约集约促保护

在发展中不占或少占耕地,促进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是广西保护耕地的又一举措。

为了避免占用耕地,贺州市明确不具备独立再开发利用条件、单宗用地面积不超过3亩的零星建设用地,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可以协议出让,给边角地、夹心地、插花地等提供了融入周边相邻土地统一再开发的“入场券”。依据这一政策,贺州市将鞍山路一处零星国有建设用地协议出让给企业,将该地块与周边两宗地块集中规划开发,整体提升土地价值。据统计,2021年以来,贺州市先后盘活存量建设用地2.09万亩,其中供应存量边角用地1800亩,既防止边角地块积少成多、粗放利用,又避免因商业住宅开发、绿化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占用更多耕地。

崇左市争取将太平古城改造项目列入自治区统筹推进的重大项目,依托历史古城进行部分低效用地再开发,对9个地块实施棚户区改造,由政府收储土地,挂牌出让后再统一规划开发建设。如今,太平古城已重新开街,共改造盘活城镇低效用地144公顷,既实现了低效土地和旅游资源的再利用,又避免了旅游开发造成土地粗放利用。“太平古城项目占地面积大,如果全靠新增用地指标保障,将不可避免占用大量耕地。”崇左市自然资源局负责人坦言。

“节约就是最好的保护,对山多地少的广西来说尤其如此。”广西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自然资源系统已先后两次开展盘活存量土地三年行动,累计盘活存量土地20.30万公顷,仅2021年就盘活存量土地2.29万公顷。从过去主要依赖新增建设用地,到如今重点依靠盘活存量土地,广西保障发展、保护耕地的路子越走越宽。

立体网格监管见实效

近年来,广西坚持规划引领,建立了覆盖全区、上下衔接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数据库,构建起“天、空、地、人、网”自然资源综合监测监管平台,推进图斑智能分类,提升发现问题“快、准、全”的能力。同时,该平台还开发了问题上报功能,各地自然资源执法督察部门、各级田长和网格员在日常巡查中发现违法违规问题,可通过“调查云”应用软件直接上报监测监管平台。基于此,广西对土地的监测频次从原来的一年一次提升至目前的实时动态监测,重点对2008—2020年获批准的63098个地块进行监测。截至2021年年底,已将监测到的疑似违法用地线索和疑似批而未用问题地块全部转交涉及市县核实处置,实现了早发现、早制止、严查处。

2021年9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办公厅、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行耕地保护田长制的实施意见》,从省级层面全面推行田长制,实行自治区、市、县、乡、村五级全覆盖的耕地保护网格化监管。自治区、市、县成立田长制办公室,通过构建耕地保护长效机制、建立耕地保护快速反应机制、推进系列重大专项整治等措施,层层压实各级田长责任,推动耕地保护共同责任落实、落细、落地。

如今,随着各级田长、耕地保护网格员配备到位和各级田长办的成立,广西已初步构建形成了“地有人种、田有人管、责有人担”的耕地保护网格化监管体系。

浙江

“耕地智保”织密监管网

“大佳何镇葛家村有块耕地种植了苗木、花卉、草皮。”前不久,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大佳何镇田长葛桂仙在日常巡田时,发现一块耕地有“非粮化”现象,马上拿起手机打开“耕地智保”应用系统,上传实时数据图片。看到系统信息后,执法人员吴晓东也到达现场,向村民讲解政策,要求村民将该块耕地改种农作物。据悉,6月以来,该县“耕地智保”已有效阻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行为18起。

这是浙江省应用“耕地智保”升级耕地保护模式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浙江全省推行田长制、“耕地智保”等10项耕保举措,切实保护每一块耕地。

“探头技防”,乱占耕地逐年减少

浙江耕地保护的“探头技防”,最早出现在嘉兴市。2017年,利用平原地形、现有基站铁塔等优势,嘉兴市率先在全省建设“探头技防”系统。

记者在嘉兴市南湖区余新镇自然资源所了解到,此前,安装在余新镇余南村的铁塔高位探头发现一台挖掘机在曹王村公路边的耕地施工。“曹王村巡查员第一时间核实,查明挖掘机正在对土地进行平整,属于正常施工,不是违法建设。”余新镇自然资源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借助科技手段,嘉兴市耕地保护实现了“人防+技防”。如今,全市共架设1241个铁塔高位探头,监控全市209万亩耕地,覆盖率达98%以上。这些铁塔高位探头集高清视频监控、图像采集分析、移动指令发送、现场处置全过程记录等于一体,实时监控耕地保护和土地开发利用情况,基本构建起监控全覆盖、监督全过程、监管全方位的耕地保护动态监管模式。

浙江省海宁市丁桥镇海潮村探头自动识别耕地区域

近年来,卫片执法监督检查发现,嘉兴市违法占用耕地行为大大减少,违法占用耕地比例逐年下降,从2018年的1.07%降至2020年的0.15%。

四大体系,监管全域耕地

保住耕地,是保种粮面积、保粮食产量的前提。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早稻产量数据,今年浙江省早稻面积、亩产、总产实现“三增”。全省早稻种植面积169.65万亩,同比增加16.67万亩,增幅为10.9%;早稻总产量70.2万吨、亩产量413.79公斤,同比分别增长11.7%和0.7%。

早稻“三增”的实现,首要是守住耕地红线。今年以来,浙江全面压实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耕地保护责任,全面建立田长制责任体系。浙江设立省、市、县、乡、村五级田长,由党政一把手担任,在行政村配备1~2名耕地保护巡查员,构建上下贯通、“条抓块统”、田长办推动的耕地保护责任体系和工作机制。

同时,浙江全面推行“耕地智保”应用场景,实现“人防+技防”。各地做好“耕地智保”场景实施,将视频监控设施优先安装在城镇村周边、公路及铁路沿线两侧、耕地集中连片分布的区域,力争覆盖平原、盆地所有耕地。

地面有田长和巡查员巡查,空中有铁塔探头监测。浙江省自然资源厅耕地保护监督处处长宋迎新介绍,目前,浙江的“耕地智保”场景全面建成四大体系——

耕地账本“智慧体系”将全省现状耕地、永久基本农田等相关耕地数据集成一张工作底图,建立耕地空间数据库,形成耕地资源空间“一本账”,用户可以随时查询数据,提供即时决策依据。目前,日均访问量已达3万人次。

田长“人防体系”将6.6万多名田长和村级巡查员纳入场景,明确各级田长监管范围,并设置巡查打卡点,做到巡查有迹可循,实现“人田对应”。截至目前,全省总巡查数已达64.7万人次。

铁塔“技防体系”利用铁塔高位视频、电子围栏、智能算法等技术资源,智能识别违法违规占用耕地行为,实时向田长、巡查员手机端推送预警信息,实现动态监管耕地变化,做到“塔田对应”。浙江全省已安装摄像头1.4万个,约80%耕地纳入监管范围。

闭环“处置体系”建立“发现—核实—处置—销号”全流程闭环管理的田长巡查机制,问题处置更加及时、精准。截至9月27日,巡查和铁塔发现疑似问题6000多个,大部分问题被现场处置;上报耕地“非农化”“非粮化”问题351个,已完成整改340个,闭环处置率达96%。

“人防+技防”,不断完善应用系统

建立“人防+技防”监管机制,“技防”如何通过铁塔高位探头,全方位智能识别违法违规占用耕地的行为?铁塔高位探头是否会存在误判、误报警的情况?宋迎新说:“我们在‘耕地智保’场景中,利用铁塔高位视频、电子围栏、智能算法等技术资源,按照耕地图斑划定电子围栏,并针对‘非农化’问题开发设置了21种人工智能算法,包括机械施工、围挡、垃圾堆放等违法内容,电子围栏内发生这些问题,就会触发预警,实时向田长和巡查员的手机‘通风报信’。”

8月7日,台州温岭市发现一块耕地上有挖掘机在作业,触发电子围栏报警,及时将疑似问题预警发送到相关田长和巡查员手机,及时完成整改。宋迎新表示,“技防”手段也会发生误报,有些机械设备在复耕或翻土施工,会被报为疑似问题。对此,再利用“人防”进行补充,巡查员收到预警信息后,立即赶到现场查看,经核实后解除预警,从而实现耕地全方位监管。

据悉,接下来,浙江将进一步提高耕地巡查质量,完善“耕地智保”场景建设,努力完善“耕地智保”应用系统。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作者:祝桂峰 黄尚宁 植小敏 吴静 李风 褚立波

文字编辑:赵 婧

新媒体编辑:闫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英德市   鼎湖   耕地   嘉兴市   自治区   水田   存量   广西   自然资源   铁塔   地块   浙江   指标   土地   项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