瑟瑟发抖!连中海,都赚不到钱了...

规模的大的已经没规模了,会赚钱的也赚不到钱了。


最近的市场,一言难尽。不管愿不愿意面对,这是又到了A股企业三季报发布的时间。


和其他行业比起来,房地产企业基本都是拖到最后一个交作业。


不看还好,一看吓一跳,只能叹一口气。



一直有“利润王”之称的中海,第三季度收入下滑59.48%,扣非经营溢利少得有点可怜了。


的确有点失望。不敢相信,这是央企啊。更何况中海一直被标榜“好学生”,三季度,到底发生了什么?


更重要的是,我们发现,有一家国企这一年都没拿过地。


将中海、保利、绿地控股这三家央国企放在一起讨论,又会得出什么结论?


绝对没有捧一踩一,我们拿企业公布的数据来讨论!


中海收入跌近6成

扣非溢利只有18亿?


中海虽然销售不是第一,营收也不是第一,但利润却总能拿行业第一。


比如2021年,中海净利润431亿元,超过碧桂园、万科、保利。平均每个季度来看,至少单个季度能净赚过百亿。


这也是“利润王”称号的由来。


今年上半年,中海净利润失速下滑,降幅近2成,被万科超过。



没想到,更大的打击,是第三季度。


就在昨天,中海公布了今年三季度的经营情况,精华就在下面这张图。


第三季度,中海收入175.2亿元,扣非经营溢利18亿。


去年同期(2021年7-9月),中海收入432.4亿元,经营溢利80亿。


80变18!


换句话说,第三季度,中海收入断崖式下滑,跌超59%。经营溢利公布的口径不一,不能简单算同比,但也能看出和去年有很大的差距。


截图自中海公告


原因是什么?公告没有明说。


能推测的是,结转慢,交付减,且经营溢利受计提投资物业公允价值汇兑净损益的影响大。


不信你看昨天公布的房价数据和最近的人民币汇率。


70个大中城市,一手和二手的房价同比下降的城市越来越多,上个月一手和二手房价下滑的城市已经分别有50个和63个。


截图自统计局,赣州是个神奇的城市,一二手的房价都没跌


汇率呢?人民币贬值的趋势暂时未得到缓解。


对企业的影响,借了美债的,要还更多钱,利息和借贷成本增加。



据悉,截至6月底时,中海的有息负债有将近2700亿,其中15.9%是美债。


人民币贬值,对中海肯定有影响,三季扣非溢利的下滑就是最好的证明。



横向对比一下其他房企,如绿地第三季度的房地产收入约368亿,同比去年跌幅在29.9%。


中海拿地不多

绿地“颗粒无收”


中海的投拓力度。也在放缓。


近三个月,中海拿地10宗,新增楼面面积195万平总地价322亿


但只算中海的权益占比的话,新增权益面积182万平,权益地价288.5亿。


截图自中海公告


这么说的话,看不出差距,那就横向对比,看看保利的拿地力度。


保利1-9月拿了70宗地,新增建筑面积771万平,拿地金额1235亿。


结合半年报,保利第三季度的拿地数量是33宗,新增面积359万平拿地金额628亿


和中海比,保利在第三季度还是猛很多。


更重要的是,保利拿地的城市,上海、厦门及广州的拿地资金占比超过45%。


布局也是有讲究,上海是上个月仅存的一二手房价都没跌的5个城市之一,广州不用说了,保利的大本营。


截图自保利公告


而绿地的情况,就比保利和中海惨多了,颗粒无收。


绿地在最新的三季度经营报告中称,今年1-9月,绿地无新增房地产项目!


也就是,绿地一直在“吃老本”,啃过去拿下的项目。



房企不拿地,最直接的影响是未来几年的销售业绩会下滑。


现在房地产企业的销售业绩下滑是因为市场因素,买房的人变少了。


再过个两三年,没有销售业绩的房企,就是因为这两年没钱拿地。


在民企几乎不拿地的当下,没想到绿地作为上海国企参股的房企,如今是一块地都不拿了。


显然,绿地的钱,都急着拿去还债了。


绿地似乎想摆脱“开发商”的身份,逐渐转型为“建筑商”,即大搞基建。


接下来几年,地产的游戏,可能只剩央国企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二手   地价   绿地   国企   上海   截图   房价   收入   公告   城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