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越反击战:我军打炮为何越军不敢还击?越军:美军都没这么炸过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炮兵是战争之神”。

在中越战争中我军官兵亲身体会到:

炮兵不但是战争之神,是战场之神,还是战斗的第一功臣。如果没有炮兵,步兵很难依靠自己的战斗力攻下敌人的阵地。就是能攻下阵地,也得付出重大的代价。


1、对越反击战中我军火炮有多牛?


在10年中越战争中,越军对中国军队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中国陆军占压倒优势的炮兵火力。

在1979年的“对越自卫还击,保卫边疆”战斗中,我敌炮兵力量对比为5:1,数量上我占绝对优势,质量上也远胜越军。


以西线为例,整个越军第2军区只有3个炮兵团,56个独立炮兵营,而我13军一个军就有9个炮兵团。从装备上比较,13军军炮团有85加农炮18门、122榴弹炮12门、152榴弹炮12门,而越军第2军区直属168炮团只有85加农炮和122榴弹炮各12门。

越军战俘反映,与美军作战时从未遇见过这么猛烈的炮火打击。美军由于拥有空中优势,作战中主要依靠空中火力支援。

而中国军队炮兵的配备密度和火力强度远远超过越战中的美军,通常在师一级进攻背景下,对尖刀连突破的火力强度为半小时内在1平方公里左右的设防工事区域及敌炮兵、指挥区域进行2-3次火力准备,发射炮弹七八万发,其中近半为130-152毫米口径炮弹。

越军炮兵在1979年战争全程中一直被中国炮火有效压制,直到1984年老山战役时得到苏联122毫米“冰雹”火箭增程弹后,才得以对中国炮兵进行超射距袭击。


2、我军炮兵的使用规则


从1979年的自卫还击作战、老山战役及以后各大军区的轮战,中国军队的炮兵都有一个由远程炮兵师及集团军、师、团、营、连编制的各型炮兵部署。


其中,军区直属炮兵师主要编配130毫米加农弹炮和大型火箭炮;

集团军炮兵师(旅)主要编配152毫米加农榴弹炮和中型火箭炮;

师炮兵团主要编配122毫米榴弹炮、85加农炮及中、近型火箭炮;

团炮兵营主要编配100毫米迫击炮和107火箭炮及14.5高射机枪;

营属炮兵连主要编配82毫米迫击炮和无坐力炮,后增加了12.7高射机枪;

步兵连主要编配60毫米迫击炮;边防连编配有160迫击炮。

这些各型火炮形成了从50米至30多公里的火力打击范围。

不同的火炮有不同的功能:

加农炮主要作为直瞄火炮,用于消灭坦克及工事、暗堡、火力点;

榴弹炮主要用于阵地作战,摧毁坑道工事及压制表面阵地敌人;

火箭炮主要用于大面积杀伤表面阵地敌人;

迫击炮主要用于消灭表面阵地、半地下工事火力点及反斜面敌人。

同一种炮弹,不同的引信可以产生不同和杀敌效果。瞬发引信可以杀灭地面上敌人的有生力量,短延期引信可以有效打击碉堡、工事里的敌人,而长延期引信则可以有效打击藏在坑道里的敌人。

这些都是根据战场的实际情况灵活使用的。另外,步兵营炮兵连还配备有82毫米无坐力炮,步兵班配备有40毫米火箭筒,用于抵近消灭坦克、暗堡、机枪火力点。根据任务需要,还可得到上级火焰喷射器的加强,主要用于消灭坑道、暗堡、山洞敌人。

我炮兵部分队在战场上的使用主要同时执行四个任务:

第一,对一线作战分队进行火力支援,这个任务主要是由团、营、连属中小口径火炮执行;

第二,切断敌军第二线部队和第一线部队的联系等,主要由师、团属炮兵实施;

第三,切断敌军第三线部队援军和第二线部队联系,以及重要军事目标等,主要由集团军和师属炮兵实施;

第四,摧毁越军地下工事、掩体,压制越军炮兵、破坏其炮兵阵地及远距离军事目标等,主要由军区直属炮兵师及集团军配属炮兵实施。

炮兵指挥分为集中指挥、分散指挥、逐级指挥、越级指挥、交替指挥等。


炮兵观察所分为基本观察所、预备观察所、前进观察所、侧方观察所、交会观察所、临时观察所、敌后观察组等。这些指挥和观察所的开设和派出,根据战场具体情况组织实施。

传统的炮兵组织指挥是以观、通、炮、驾为一体实施的,而现代自行火炮炮兵的射击指挥系统科技含量和自动化程度很高,该系统包括由营(连)指挥车、前观侦察车、侦察校射雷达、气象雷达、炮位诸元显示器和无线通讯网等组成。

1979年的自卫还击作战和收复老山作战中,我炮兵的组织指挥还是以传统的方法组织实施。老山战场后期至以后各大军区轮战,炮兵的组织指挥在观测上引进了相控阵雷达(炮位侦雷达),大大提高了炮火的打击时效。


3、战地之神的火炮


1979年2月17日,在谅山战役中,东集团55军群在友谊关内,参加炮火准备的270多门火炮对敌支撑点、炮兵阵地的指挥所等34个要点和目标进行15分钟火力急袭,发射炮弹6000余发,同时团营属炮兵400余门火炮对敌前沿1.5公里内的阵地、障碍物和支撑点发射5400多发炮弹,为部队进攻扫清了障凝。

3月1日9时30分,进攻谅山省府,东集团师属以上23个炮兵营306门火炮以强大的炮火对谅山市急袭30分钟,发射了万余发炮弹,炮火炸点密度达每平方米3发炮弹。谅山北区地动山摇,房倒屋塌,顷刻间变成一片火海。越军对我军炮火是谈炮色变,胆颤心惊。

1984年老山战役,14军继续发挥炮火优势。从4月1日起实施的“142工程”,炮火准备了20多天,已摧毁敌有生力量以及工事、武器装备。

炮兵可算打出了威风,真正步兵的冲锋,主要是消灭坚固阵地残敌。越军的工事修得十分坚固,他们打美国人是有经验的。

比如标准的半永久防御工事,几乎全是半地下式,射口很低,先搭起框架,架一层钢板,上面横一层,纵一层,再横一层三排碗口粗的原木,上面铺波纹钢板,再上面是3米厚的红土覆盖层,顶上再加两排横竖排列的碗口粗原木,覆盖波纹钢板,最后压三层沙袋,盖伪装绳网,应该说是很坚固的。


像这样的工事,一般火炮是无能为力的,只有152毫米的加榴炮直接命中才能摧毁。为隐蔽接敌,实施有效的炮火支援,第40师炮兵团把85加农炮拆散,运上阵地再组装,用吊车吊进阵地,离敌人观察所只有400一500米。

进攻战斗发起后,加农炮直接瞄准越军的观察所、暗堡、火力点,一个个将其直接摧毁。老山打下来时,最后抓获的俘虏,大多耳朵失聪,可见炮火的猛烈。

在防守阶段,对敌可能进攻的地段和进攻出发阵地,先计算好射击诸元,榴弹炮装上炮弹,指令下达马上发射。

从炮兵前观发现目标到炮弹出膛一般只用23分钟,有时不到1分钟;步兵请求炮火支援只用5分钟左右。


4、“7.12”大捷中的炮兵


1984年7月12日凌晨,越军141团、149团、174团、226团、876团、198特工团、821特工团,分5路向松毛岭的我防守阵地发起加强师规模的进攻。

14军对“7.12”敌人反扑已有警觉,判断敌人可能12日凌晨5时发起进攻。

零点,我炮兵准备好2.5个基数的炮弹;3点,上级又补充到3个基数。

为摸清越军进入一、二线阵地情况,炮兵第一次用3个连对清水河以北300米至阵地500米以内的范围进行扰乱射击,炮兵前观未发现异常。隔了10分钟,又用6个连的炮火进行第二次轰击,前沿阵地观察说没动静。

我炮兵又打了照明弹,结果还是什么也没看见,感觉没情况,是虚惊一场。3点多,指挥部下令所有部队都休息。实际上,越军已进到我阵地前500米内,我炮兵组织的两轮射击,准确地打在敌人隐蔽的战斗队形中,两个营长当场被击毙,兵员伤亡惨重。

而失去指挥的部队没有暴露,轻重伤员无一呻吟,无线电保持静默。顷刻,照明弹升起,严密伪装的越军蛰伏如前,重伤员至死不动,纪律与素质令人膛目。

凌晨5时,越军摸到我阵地前沿,所有阵地都短兵相接,与我阵地守军胶着争夺。炮火无法支援一线阵地,只有封锁前沿阵地,打越军后续部队。


这时,越军进到阵地前沿的只是连、排兵力,可后面还有营、团规模的兵力。这时,我火箭炮一口气打了13个齐射,85加农炮、122榴弹炮、100迫击炮、152加榴炮,就在阵地前200米内从左到右,从右到左来回打,用炮弹形成一道火墙将越军隔开,越军的后续部队被封锁得死死的。

那一天1个炮团就打掉1万多发炮弹,炮管都打红了。到中午12点,2.5个基数的炮弹全部打光。


5、我军火炮如何让越军战术无法施展?


越军步兵的单兵素质和步兵指挥令人钦佩,这是所有参加过对越反击战的官兵的共同看法。远距离炮战中国军队占有绝对的优势,肉搏战中国士兵单兵也占据优势,平均每人体重比越军高5-10公斤,且训练有素。

但是越军近距离的步兵战术更为出色,他们的中级指挥官都是越战或者柬战老兵,经验丰富,指挥灵活。老山一战越军信守集中优势兵力的原则,经常在一个阵地上形成以多打少的局部优势。

中越双方在松毛岭前方全线展开的激战,在“李海欣(142)高地”方向,越军174团1个加强营,198特工团一部,企图利用夜暗首先攻占142号高地,尔后向146、145号高地方向发展进攻。越军的偷袭被发现后被迫改为强攻。

我炮兵的炮弹打光了,有12个小时的火力缺口。时机太好了,越军看到中国军队炮火出现间隙,认为成功在望,一方面二线部队全部打到一线,一方面出动摩托化部队1个团,紧急赶来支援。第一个回合中国前沿阵地除了李海欣高地外其它全部失守。

这时,防守142高地只有李海欣带领的15名战士。越军发动第二次冲锋时,李海欣高地的表面阵地失守,第二线阵地全线激战。


我炮弹接上后,炮兵立即炮击李海欣(142)高地。炮兵用了一种特殊的瞄准方法,就是以李海欣高地的最高点为圆心,扩散着往外打,就像水里扔石头形成的水波,最初的弹着点在中心,一圈一圈的往外围扩大。

这样,落弹比较分散,而且一个点上连中两发的可能性几乎等于零。只要不是直接命中,坑道就不会被炸毁。而越军因为刚刚占领阵地,没有工事防护,结果伤亡惨重。

另外我炮兵用更凶猛的炮火打在了清水河以北的开阔地上。因为地形限制,越军的一线部队不能埋伏太多人,二线要通过这片开阔地才能支援上来。

炮弹炸出一道滚动的火墙,越军只要敢于接近这道火墙,立刻就尸骨横飞。这样,越军增援上不来,在兵力上没能形成多少数量的优势。

由于二线越军被我炮火拦击无法增援,大多途中被歼。攻占表面阵地的越军也基本被我炮火歼灭,阵地上少数越军也无战斗力,成了强弩之末。“李海欣高地”虽然表面阵地失守,但我少数战士还是守住了坑道,为配合我后属部队反击提供便利。

越军没想到中国炮兵的炮弹补充这样快,一个摩托化团的增援部队,车队刚过水口村,就遭到毁灭性的炮火打击,许多越军未及下车就被打得死伤惨重,一些越军纷纷跳入一口水塘逃避,结果一颗大口径炮弹正中那口水塘,当即水塘变成了浑红色的泥潭。

曾经有我军官兵惊异于一线越军为何发动了营连级的集团冲锋这么愚蠢的战术,事实是越军已经没有退路。背后就是中国军队炮火构成的火障,前面是居高临下的中国步兵阵地,反正不降即死,所以干脆发动了这种自杀性的大规模冲锋。

作战结束的时候,松毛岭上越军在中国阵地前躺着越军上千具尸体。(“7.12”防御作战歼敌3700多人)。


遗尸有两个部分,泾渭分明。一部分是从山脚到阵地前沿,最前面的离我指挥所只有不到30米,上千名士兵全都是头冲着北方,像晒干鱼一样,很多士兵衣衫褴褛,连鞋都没有,可是身上挂满了武器、手榴弹、子弹、刺刀…还有一部分就是山下清水河方向,那里简直就是屠宰场,植被全都不见了,越军的尸体和装备都是碎块,无法找到一具完整的尸体,这就是那道火墙的功效了。

中国军队在大量消灭越军有生力量后,于当日下午发动反击,越军历尽千辛万苦拿下的142、169、150、33、33副高等高地,转眼被中国军队夺回,越军败局已定,被迫下令残兵总撤退。

从此越军再也没有拿回过老山战线的主动权,直到中越双方最后走向和平。


6、24发炮弹报销一个榴炮连


为消灭越军的炮兵,我炮兵采用的战术是先用小口径火炮轰击敌方阵地,或打几炮就跑,引敌暴露炮阵地,再集中用大炮覆盖压制,把越军的火炮连同炮兵一起消灭。

1984年4月2日,老山战役开始第一阶段的炮击。

某部炮兵2连长在前方观察所发现了越军炮火反击的炮阵地方向。虽然阵地隐蔽在一个大山后面,看不到它的发射点,但根据听到的发射声,又看到炮弹在落点的爆炸力,分析出可能是那种炮,再根据弹道飞行路线和时间,估计了它的发射点,立即将这个分析和估计报告了炮指。

不一会,我方的炮火对那片地域实施了压制射击,立即听到了那里传出隆隆不断的爆炸击,几天后才知道我炮兵消灭了越军一个榴炮营,报销了它一个弹药库。

1984年在老山战役中,驻守在前线的炮兵第3师创造了解放军军史乃至世界军史上的一个奇迹:

即仅用24发炮弹就歼灭了越军的一个122毫米榴炮连。

那是在老山的那拉方向,据前线侦察兵的情报,越军第325B师41团1营,拟在越军第63团的一个炮兵连的配合下,对我军阵地进行反扑。


师首长决心:

坚决摧毁敌军炮兵,同时切断敌步兵退路,造成对敌步兵形成合围态势,进而全歼敌军。

当天凌晨,炮兵第3师某连接到命令后,4门火炮迅速进入作战阵地。为了取得更佳的射击角度,其中1号火炮被吊车吊至路边的低洼地,2号火炮在公路边。战士们以最快的速度安置调试好自己的战炮。

前进观察所在529高地东侧的无名高地上,对周围的村庄、石山、树林进行反复侦察,由于当时有雾,能见度不良,未能发现敌情。9时许,晨雾渐渐消散,隐约地观察到在西北侧公路靠山一侧有敌1门火炮,不时有越军活动。由于敌火炮射向与我观察方向成直线,只能观察到火炮的防盾架和架尾。

且越军非常狡猾,常常布置假炮兵阵地欺骗我们。为切实判明火炮真假和火炮的口径、数量,确定实施抵近观察。

9时30分,在军侦察大队的掩护下,炮兵侦察小组隐蔽地接近了那无名高地,在距敌约1000米处展开侦察,采取器材观测与目视侦察、正面与侧面侦察相结合的方法,终于查明该炮为越军122毫米榴弹炮,在炮阵地侧方和后方有敌掩蔽部和弹药车,并有越军在站岗和搬运弹药。

从越军装备此种大炮分析,判定为越军正规炮兵群。前观立即用测距仪测出距离,用方向盘测定方位,确定目标坐标,报告了师炮指。

师炮指立即通报火力单位做好射击准备。

当战斗命令下达后,已调装好射击密位的1战炮和2战炮几乎同时开火。这一炮是基准射击。在炮兵射击中,前面第一发炮弹是基准炮,待前方侦察兵观测到弹着点时,根据敌方目标位置进行修正,然后进行火炮急促射。


为了有效地提高射击精度和压制力,在老山战场,炮兵改变战术,基准炮用2发齐射。

结果,阵地指挥的耳机里传来前方侦察员急促兴奋的声音:“首发命中目标!首发命中目标!”

接着一阵急促射击,炮弹咆哮着扑向敌人,在敌阵地中开了花。耳机中,又传来前方侦察员的报告:全部命中目标!打得好!打得好!

就在此时,敌弹药车在被我军炮弹击中时发生二次爆炸,离敌弹药车约一百米处有七八名越军抱头鼠窜。于是侦察员再次急促报告了修正射击数据,几发炮弹像长了眼晴般把正在逃命的越军全部炸飞。

炮兵前观从望远镜中看到越军的尸体被炸得横飞,胳膊和大腿都挂在了树上。越军的大炮四分五裂,车轮的橡胶燃烧起熊熊的大火,越军身上的军服在炮击后老半天才从空中飘落了下来。

前方步兵侦察员的声音也从耳机中响起:炮兵老大哥,你们打得好呀!我们感谢你们!

这一仗前后仅打了4分钟,仅用了24发炮弹就将越军一个正规的炮兵连全部送上了西天。在我军炮兵阵地上响起一片欢呼雀跃声。


老山地区战斗到了后期,离境1.5公里的大口径火炮阵地,几乎天天打炮,一年没动炮位,越军却不敢向这里打一炮。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2

标签:越军   观察所   榴弹炮   工事   反击战   火炮   炮兵   炮火   步兵   炮弹   我军   阵地   美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