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斥资168亿补智能短板,竟找了家中国芯片“新秀”当救星?


最近几天,大众集团官宣了进入中国近40年以来,最大的一笔单项投资,总金额折合人民币高达168亿元。


168亿元是什么概念?这比2020年蔚来最缺钱那会儿,与合肥签对赌协议里融资额的两倍还要多了,相当于大众直接掏出了去年集团一整年税后净利润的15%。


对于一向以“稳”著称的大众来说,这么激进的操作可真的不多见。


大众把这一大笔钱,砸向了一个名字叫“地平线”的公司。


这家公司成立仅7年之久,是一家主营业务为车载AI芯片中国公司


今天就来跟大家聊聊,到底是什么“魔力”,使得大众心甘情愿的把巨资投给了一家中国芯片“新秀”了呢?


01. 理想踏上“征程”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在上个月理想的发布会上,李想在做理想L8自动驾驶相关的介绍时,特地将理想L8 Pro版即将搭载地平线“征程5”芯片这个点大肆宣传了一波。


常规情况下,车企在发布新车的时候,但凡宣传自己搭载了某某供应商的XX零部件,一般都得是博世、大陆这样的国际大厂,能拉得起“逼格”。


况且,芯片算是中国的“传统弱项”了,真要做芯片方面的宣传,也得是英伟达、高通、英特尔这样众人皆知耳熟能详的巨头啊。


而地平线这样的“晚辈”跟他们相比,至少从底蕴上就差了不止一轻半点。


为什么理想没有选择将搭载国产芯片这件事藏着掖着,而是勇敢的说了出来呢?


这,还真不是理想在硬讲爱国情怀。


2020款理想ONE,也就是理想ONE初代版本,当时它的自动驾驶方案搭载的是大名鼎鼎的全球自动驾驶龙头,英特尔旗下Mobileye的Q4芯片+配套内置算法的“一揽子”解决方案。


虽说用的是大厂的货,但据理想社区里不少2020款理想ONE车主反映,其辅助驾驶功能真的不敢恭维。


比如,打转向灯自动变道不会主动探测侧后方来车直接“硬拐”,特别危险;自动泊车很难正常识别到车位......(总之,当年有很多迷之操作)


估计是吐槽的人太多,再加上Mobileye的黑盒子模式让双方难以沟通,理想早就想在2021款理想ONE上放弃使用Mobileye的方案了。


于是,下次选哪家的芯片,就成了一个要命的问题。


英伟达无疑是最稳妥的选择,毕竟从友商的情况来看,小鹏已经在用且效果不错,蔚来也明确表示将在ET7上搭载英伟达Orin。


此时,地平线给理想投来了“橄榄枝”——要不要试试我们的芯片?


不同于Mobileye的“黑盒子”模式,地平线给出了更开放的合作空间,可以用地平线的一整套自动驾驶打包方案,也可以只用地平线的芯片,算法理想自己来做。


理想必然选择的是后者,毕竟软件决定了“魂”的归属,是必须车企自己把控的。


单论方案的开放程度,其实地平线跟英伟达没什么区别。


或许李想考虑到,自动驾驶软硬件是需要相互磨合的,需要双方的研发人员持续深度交流,中国人跟中国人交流起来,肯定要比跟外国人更直截了当。


最终,李想决定走一步“险棋”,试试这地平线的国产芯片。


于是,2021款理想ONE上搭载了地平线的“征程3”芯片,这也是地平线的自动驾驶芯片首次搭载在量产车型上。


除此之外,新款理想ONE的摄像头和雷达等感知硬件也顺便更新了一遍。


结果,2021款理想ONE的辅助驾驶能力要比初代有了非常明显的提升,甚至成功实现了NOA高速领航辅助驾驶这种高级功能。


虽说这里芯片到底有多大功劳还不可量化,但至少证明了一点,地平线的自动驾驶芯片不比Mobileye的差。


对于理想来说,跟地平线合作显然要比Mobileye这种“拒绝沟通”的供应商要舒服太多了。


李想本人也不止一次夸赞地平线:“地平线是我见过配合程度最高、最专业的芯片供应商团队。”


“地平线深度参与了2021款理想ONE的研发,直接派了一队人驻扎进了理想,随时响应,经常一起加班工作到晚上12点,特别勤奋。”


如今,理想更加大胆的把自己的大改款车型L8贡献了出来,搭载了地平线最新的“征程5”芯片,让地平线在自己身上做更多的尝试。


这也充分说明,理想对地平线这个伙伴越来越信任了。


理想大声喊出地平线的名字,似乎也想让更多人知道,至少在自动驾驶芯片领域,国产芯片不输进口芯片。


02. 地平线成大众“救星”?


虽说几年前大众在中国区总裁冯思翰的带领下,舆论上屡屡Diss理想的增程式,从此在电动化发展路线上不共戴天。


但俗话说不打不相识,理想牵手地平线之后对于理想智能化的改变,大众也是看得羡慕嫉妒恨,毕竟智能化对于现阶段的大众是一个必须要补的短板。


我认识一个在武汉的朋友,他在去年趁着促销8.5折买了一辆ID4.X,到现在开了也有一年多了。


他对于这辆车是这么评价的:


“虽然是电车,开起来却有种开油车的感觉,总体机械质感还是挺让人满意的。”


“但有一点挺让人头疼的,这车车机时不常会卡死,拉4S店里修了好几次也没彻底解决。到最后没辙了,4S店只会跟我说,让我重启,多重启几次没准就好了......”


至于智能驾驶,比如自动跟车、车道保持之类的,他起初试了几次之后发现总是会退出,适用场景挺局限的,后来就不怎么用了。


说起来,大众这几年在电动化转型的路上,走得还是挺艰辛的,尤其是软件方面,更是大众心中久久挥之不去的“痛”。


2020年,特斯拉已经在中国本土实现了国产化,开启了大卖;特斯拉的柏林工厂也即将竣工。


特斯拉已经把枪口“怼”到大众腰眼上了,大众终于顿悟过来,在德国社会面上大招特招了2万多人,建立了大众汽车软件事业部。


推动这件事的主导人,正是大众前CEO迪斯。关于迪思,我还做了个视频,过两天给大家发。


大众软件事业部人数2万人看似“人多势众”,但真正玩的明白软件的人却没几个,大多数还都是能混一天是一天的状态。


这也不能赖他们,毕竟全球软件工程师的人才流,大都集中在美国、中国和以色列,德国作为传统重工强国,机械专业人才更突出一些。


软件事业部不给力,导致了大众电动化的“第一炮”因为软件问题慢人一步,ID.3延迟交付。


迪斯很不爽,将大众软件事业部里那些混吃等死的小领导们狠狠的骂了一通;大众管理层更不爽,吐槽迪斯成天就知道瞎花钱整这些幺蛾子。


虽说大众软件事业部不太给力,但大众工会还是挺有人情味的,总不能招来没几天就把这2万人都“炒鱿鱼”了吧。


于是,这2万人的大众软件事业部就独立称了一个子公司,名为CARIAD。


估计大众也是想明白了,想补齐智能化上的短板,找外援肯定要比自己闷头干要强。


大众这次选择牵手地平线,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做自动驾驶研发需要做本土化适配,避免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而地平线恰好是中国本土公司,对中国的交通情况肯定要更了解一些。


况且,相比单纯做自动驾驶软件的公司,地平线有做芯片的能力,让潜意识里十分注重硬件的德国人来说,心底里更踏实一些。


大众这168亿元巨资,恰恰是用来让CARIAD跟地平线成立合资公司用的。


具体合作方式也很简单,地平线主要负责出技术和人才,大众主要负责出钱,同时掌控合资公司的发展管理定调。


可以说,大众把中国市场车型智能化的未来,都托付给地平线了。


至于能不能追上来,就看搭载后续搭载地平线芯片的ID系列车型的表现了。


03. 国产车载芯片“一哥”

因何而起?


讲真,地平线作为一家土生土长的中国芯片公司,能获得车企大客户的青睐,也算是有点东西的。


公司只用了短短7年时间,到底是怎么混出名堂的,这就要说说地平线创始人余凯的故事了。


1999年,年仅23岁的余凯获得了慕尼黑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的领域是人工智能和神经网络。


后来的13年时间里,余凯先后在微软、西门子和NEC等电子大厂摸爬滚打,积累了不少有关深度学习、图像识别算法方面的经验,带领团队做了不少项目,发布了不少论文,在国际学术界也开始小有名气起来。


2012年,百度老板李彦宏慧眼识珠,看中了余凯的能力,开出了百万年薪把余凯请了过来,任命余凯当百度深度学习研究院的副院长兼技术一把手,成为了不折不扣的“尖端海归”。


百度早在2010年前后就推出“识图”功能,比如你把任意一张照片拖到百度图片的搜索框里,系统就会在全网范围内给你找到相似的图片。


不过,这一功能起初还不是那么好用,经常会出现把图片扔进去,然后推送了很多毫不相干的结果,或者干脆什么都识别不出来。


直到余凯入职之后,百度识图功能开始变得越来越好用了起来,这与余凯带领团队在背后优化图像识别与深度学习算法的努力脱不开干系。


到后来,百度识图不但能完成搜索相似图片这种基础功能,还能通过大数据比对,判断图片里的东西是什么。


比如你路边随手拍了一张一张花卉照片,却不认识这花叫什么,就可以把图片扔给百度来识别。


到了2015年,在百度带了3年队的余凯,向李彦宏递交了辞职信。


至于辞职的原因,余凯的话说得也是相当潇洒:“从百度毕业,再次踏上追梦之旅。”


或许是余凯比其他人更早的意识到了中国芯片领域短板,余凯从百度辞职之后,紧接着就创办了“北京地平线机器人技术研发有限公司”主营AI芯片和边缘计算。


从公司全称也可以看出,这家公司跟机器人有关。


余凯最初想要实现的,是通过AI芯片,制造出机器人的“大脑”,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精准定位做车机芯片的。


这张饼画的可是相当的大,投资人看了也是很感兴趣,这也使得地平线在融资方面走得比较顺利。


2019年前后,地平线的估值已经达到了30亿美元,成为了当时全球估值最高的AI芯片公司。


仗着巨资在手,余凯也是一点也不含糊,开始大肆扩招,将公司团队扩到了将近2000人的规模。


一转眼3年时间过去了,问题来了,这AI芯片装在哪合适呢?


起初,余凯的想法很简单:“只要自家的芯片、工具链算法足够好,客户自然就会找上门来,无论客户是谁。”


所以,地平线最开始走的是先从B端生态做起,进而推广到C端产品的路线。


2018年前后,地平线发布了基于其AI芯片的“未来城市解决方案”。


包括城市管理、商业管理、安防、道路、水路等等各个场景,都可以覆盖,突出一个大而全。


不过现实很骨感,愿意为地平线“未来城市解决方案”买单的市政单位并不多。这使得地平线的业务进展十分迟缓,内部出现分歧。


此时,有人向余凯谏言,“地平线的业务应该更聚焦一些,应该从定点客户出发,用实际应用来证明地平线的芯片是好用的。”


余凯并不是个执拗的“杠精”,对于这一点他还是很认同的。


余凯要做的,是重新为地平线AI芯片找一个“主人”。


这时他发现,这几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在快速膨胀,蒸蒸日上。


他产生了一个有意思的想法:“新能源汽车或许会成为未来机器人的雏形。而推动这一过程,就需要让车拥有智慧。这样自家的芯片就能派上用场了!”


不得不说,余凯果然是百度出身,跟集度推出“汽车机器人”的理念都是十分相近的。


余凯下手也真是够狠够果断,自从明确要主攻车载芯片之后,地平线就开始了“瘦身计划”


有曾就职于地平线的知情人士称:“2018年以来公司内部一直在调整。最多1900号人,现在也就1400号人吧。”


仅仅2019年一年,地平线人员收缩的比例高达25%-30%,不少部门直接全员都被“一锅端”了,“N+1”该赔偿还是要赔偿的。


从外界看来,地平线这家潜力十足的AI芯片独角兽,陷入了“裁员”风波,怕不是要完犊子了,不少资本也开始对地平线敬而远之。


估计只有余凯和公司少部分人坚信,只有断臂才能得以生存。


可喜的是,地平线主攻车载芯片的战略,在2020年前后终于有了成效。


长安汽车成为了地平线的“伯乐”,新车长安UNI-T给了地平线“征程2”芯片一个初次亮相的机会,地平线实现了国产AI芯片上车“从0-1”的突破。


后来,越来越多的车型开始使用征程2作为车机芯片,除了长安UNI-T之外,还有UNI-K、智己L7、埃安Y、岚图Free等车型。


再后来,就是前面所提到的与理想和大众的合作了。


现在地平线最新推出的“征程5”,属于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一体式的芯片,除了理想以外,上汽、长城、比亚迪、哪吒、岚图等等车企已经成为了意向用户。


客户越来越多,也侧面反映着地平线这家国产AI芯片的“雪球”已经滚起来了。



04. 写在最后


记得一次采访中,余凯被问到,“假如再过20年,自动驾驶水平已经普遍到L4-L5级别了,那时你会把驾驶完全交给车来做吗?”


“不会!”余凯的回答特别斩钉截铁,这也出乎了主持人的预料。


余凯解释道:“在古代,人骑马其实也算一种自动驾驶吧。马有马的思维,人有人的思维,二者互相配合,才能顺利到达目的地。你肯定不敢骑着一匹脱缰的野马到处疯跑对吧?”


“自动驾驶也是一样的,车会变得越来越聪明,会去主动感知环境,做出判断,甚至拥有自我意识。这时需要人加以正确的引导,人与车将成为伙伴,自动驾驶始终是需要人和车去配合的。


余凯真不愧是国内顶级芯片大佬,思维果然骨骼惊奇。


对于现阶段的地平线,余凯给出了这样一个远大的目标:“做智能汽车领域的英特尔。”


余凯自己也明白,想要实现这一目标有多么艰难:“车载芯片这个细分领域,能赢得未来的只有第一、第二,没有第三。就像现在PC处理器市场,大多数人只能叫得出英特尔和AMD两家的名字,道理是一样的。”


面对英伟达、英特尔、高通这样的国际巨头,地平线像是在漫漫岩石中破土而出的一缕嫩芽,是中国芯片人不屈不挠,努力打破外资垄断的一个缩影。


从一缕嫩芽破土而出,到把根扎稳,再到长成为参天大树,必然离不开我们所有人的期望与支持。


加油,中国芯片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6

标签:大众   芯片   英伟   英特尔   救星   征程   地平线   新秀   中国   家中   理想   智能   软件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