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高度重视中年产业群体的价值优势及当下的困境(原创)

当下的中年产业群体,正值45-58之间的大好职业年华,以六零后七零后为主体;是改革开放尤其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一大批响应时代发展到各大中城市特别是沿海发展的大学生、中专生及身强体壮的劳动者,遍布电子通信、IT互联网、金融、汽车、机械工程、日化消费品、交通物流、贸易、能源化工等等各行各业,涉及到研发、市场、工程、品管、财务、人力资源、生产、后勤物流等工厂企业的各个职能部门,为时代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对完整的产业链、供应链的形成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时至今日,沿海地区作为最发达地区,无不与产业群体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这批产业群体,在当时的环境下,主动到沿海解决就业问题,到外资企业学到了完备的管理、工程、技术知识,到民营企业形成一股中坚力量,促进了企业的发展与进步,如果说企业是GDP的主要载体,那么这群产业团队就是企业最有效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劳动者。

这批产业群体,当年大中专毕业,可以说一片空白,却描绘了美丽的画卷,他们所掌握的专业技能,为产业发展和产业布局做了实实在在的铺垫,这些产业群体,学会并熟练掌握了工业软件及其运用、项目管理、精益生产、工业自动化,熟练掌握并运用国际标准、质量标准,规范化管理企业,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为今后的产业升级及人工智能、信息化、大数据管理提供了基础性的产业准备。

随着全球产业的去中国化,尤其是美国当下正采取措施与中国脱钩并回流制造业的前提下,这批产业群体的当代价值对未来中国制造业的完备的产业链、供应链而言,非同凡响,并将长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价值:

1. 为工业化形成了良好的产业群和供应链。

如果说企业是GPD的载体,那遍布各行各业的企业的员工,则是具体完成任务和执行价值的最直接的参与者。

1.1. 近几十年,形成了许多我们值得骄傲的新思想新概念:组装一部电脑,无需出国,也无需出省,只在珠三角几个地区(东莞,深圳,中山,---)就够了;完成一部电子产品,早上喝茶下单,晚上可以看到样品,第二天就可以批量生产了;

1.2. 形成了独特的产业城:新加坡工业园区,日本产业园区;义务的小商品城,绍兴的纺织城,珠三角的电子城,---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集成:从一颗螺丝钉,到大型的工程;从原材料的进出到生产线上的操作;从大批产品的包装到出口至世界各地,带动了普通行业、高级产业、进出口贸易等;

在这一完备的链条中,谁也不可或缺,否则,一旦断裂,就会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

2. 培养了一大批的高素质的职业经理人和优秀的白领和蓝领。

2.1. 在改革开放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大批员工走进欧美企业、日资、韩资、台资、港资企业等,锤炼了自身的能力,提高了职业素质,演绎了许许多多动人的故事:追求卓越;第一次就把产品做对;下一道工序是我的客户,我必须负责,上一道工序是我的供应商,我必须尊重;完善的工程管理、生产管理、人员培训体系、品管圈等;

2.2. 这批员工为了赶生产赶进度,满足客户的要求,加班加点,任劳任怨,是最勤劳质朴的劳动者。

【案例1】曾经,有人建议苹果的当家人库克,为什么不把苹果的生产线搬到美国去?他的回答简单明了又直击要害:如果搬到美国,我到哪里能找到几百上千的优秀的产业工程师,一夜就能把图纸、试生产搞掂??我到哪里能够“足不出户”就能找到苹果手机全部的原材料???

【案例2】福耀玻璃为紧跟户配套生产,在美国建立了自己的工厂,评估过程中对美国的招商力度、能源供给、原材料、税收等比较后得出结论,投资是值得的,但后来的问题就超出想像了,你必须不停地与各种势力做斗争,工会、汽车联合会、环保组织;劳资纠纷、罢工等等;最典型的是,美国的工人拿着比中国工人高八倍的工资虽经多方面的培训,其劳动效率最多也只能达到中国工人的70%。

3. 是职业教育和工匠精神的集大成者。

3.1. 当下,都在大力提倡职业教育和工匠精神并形成良好的职业氛围:敬业,爱岗,师傅带徒弟。而我们的中年产业群体则集学历、实操、实践等具体的行业能力,是传帮带的好帮手,无论在会议中的工作指引,还是生产一线的具体操作,对学徒的价值无穷;

3.2. 形成了良好的职业发展纽带。企业当下招工形式多样,最吸引人的方式之一就是培训自己的行业精英团队,企业和大专院校及职校联合,招聘、挖掘、培训各自特色的产业继承人,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人才计划

3.3. 反向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和更新。很多用人企业在漫长的过程中摸索出了职业教育的一些基本规律,并反馈于职校,形成极具特色的职业教育,比如,建立模拟工厂,在实操中训练员工,学生一毕业就能直接上岗;很多职校的专业特色明显,比如,浙江某市职校的酿酒专业;上海某职校的焊接工艺,模具专业,数控机床专业,湖北某职校的生物工程专业,四川某职校的飞机后勤维修专业,等等,让企校联动,让职业教育更具特色。

3.4. 生产车间的上岗培训和特殊工种的一带一的师傅带徒弟。直接解决员工的实操技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不良品的产生,节约资料和成本,也保障了员工的安全。

4. 当下西方国家意欲去中国化后产业群体的现实价值

4.1. 美国从特朗普时期就开始筹划逐步将制造业回流,作为一个有着高度发达的先进制造业的国度,已经认识到仅仅只有金融和部分高端产业是远远不够的;

4.2. 欧洲发达国家也开始跟风,大有以共同价值观为标准去中国化的趋势;

4.3. 部分国内产业没有进行梯度转移至内地,反而越来越多的企业转移至越南、印度、印尼、泰国等;谁也不能否认企业唯利是图的本性;

4.4. 国内大量的产业工人失业暴露出来的不仅仅是产业本身,也影响到了消费,产业升级,社会稳定等深层次问题。

由此可见,如果我们几十年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较完美的产业链,如果不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而是以传统的观点认为第二产业没有第三产业重要,那可能就引起蝴蝶效应,一旦断链,就会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后果是难以想象的。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就没有产业工人和群体,反之,如果产业群体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失去的不仅仅是技能人员,也会对制造业造成极大的冲击。

但是,在现实环境下,尤其是在疫情冲击和西方去中国化的恶劣氛围中,国内的很多现象对当代中国中年产业群体产生了极不好的负面影响,使产业群体缺乏自信,无法创新,过着不敢越雷池半步的谨小慎微的生活:

1. 社会舆论大肆宣传体制内的好处:稳定,旱涝保收,隐性福利,有比在企业尤其是民企优越得多的工作环境,轻松等等。这样的舆论导向导致名牌大学的毕业生甘愿去社区当一个社工,也不愿意冒险去企业锤炼自己。

2. 社会舆论大肆宣传体制内的存在感,女孩子找对象,宁可找5000元一个月的体制内的“门当户对”,也绝不要年薪几十万上百万的冒险者,让千万的热血青年谈情心叹,望而止步。

3. 学习西方所谓的经验,一窝蜂地去学金融,做高层管理者,玩金融的游戏规则,然后赚的盆满钵满,远比在车间流水线当工人强的多。

4. 企业招工严重的歧视性。当下企业招工,既要招年轻的,又要有丰富的经验,既要专业对口,最好一专多能;非统招一本不要,年龄超过40的不要。-----试问,年轻人有多少丰富的经验???一个普通的岗位单一的职能,需要统招一本的学历,让他(她)来磨洋工积累经验吗?40-60岁正是事业的巅峰期,具备创造价值的一切条件,包括精力、经验、认知等各方面,无需培训就可以直接上手干活,但企业打死不干。

5. 在疫情下,受冲击最大的莫过于这群产业群体,首先下岗,被炒;没有任何的后期生活保障(可能有一定的补偿);回首岁月,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上要养老下要养小,把最美好的青春献给了工厂、车间和GDP,现在却不知道未来的出路。

6. 对职业教育和技能工人的社会鄙视。小孩中考高考,谁也不想让自己的子女进职校,都想创造一切条件进名牌大专院校;潜意识中认为职校就是一线流水线的操作工,与脏兮兮的车间紧密相连。辛苦、麻木、忘情成为了生活的主旋律。

中国几十年的发展证明我们需要而且必将大量需要制造业,这是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基础,绝不能够走实体虚化的不切实际的道路,更不能以金融及第三服务业来代替工业立国、强国的制造业。

中国是世界上产业链最完善的国家,但这一完善的前提是有大量的千万的产业劳动者,如果失去这些熟练的产业群体,我们的产业链将不复存在,对国家的工业基础、对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必将产生冲击,我们期待中的工业4.0不能建立在空中楼阁的基础上。

如果大量的年青人不再对制造业感兴趣,而是宁愿去送外卖、跑快递、做房产销售,甚至躺平啃老,那我们的经济基础就难以为继了。

如果优秀的青年都去学金融、搞证券期货股市,玩的不亦乐乎,只想金字塔尖端的生活,那我们就会失去最根本的基础,也是别人拿捏我们的痛处的地方。

如果都想往体制内钻,只求安逸稳定无欲无求,那这个社会还有谁愿意去创新、去创造价值呢?

在当今世界各国纷纷采取有效措施回流制造业的当下,我们更加有理由重视产业群体的存在价值,避免被别人卡脖子的事件屡屡发生。当年的盾构机采购被辱、如今的芯片卡脖子、华为被欺凌,---无一不让我们心寒而又催人奋发图强;当年日本东芝、法国阿尔期通被打压的憋屈是血淋淋的事实,也间接在提醒我们必须自强。这一切都离不开我们的产业及产业工人这一群体。

高铁、高速公路、城市建设、农村发展、便捷的物流、生活需要的各类商品琳琅满目,当我们的人民享受社会发展带来的切实体会时,请不要忘记生产制造的产业群体,是他们的辛勤劳动带来了社会的繁荣。

祝愿我们的国家更加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群体   价值   产业工人   产业   美国   产业链   职业教育   困境   制造业   中年   员工   优势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