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下,欧洲众巨头集体倒向中国?四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俄乌冲突致中国回血,这大概是2022年度最大的意外之一了。

欧洲能源危机下,越来越多的欧洲企业,开始抢着进驻中国。与此同时,因为能源供给、地缘冲突和欧洲经济现状也在影响跨国化工企业的投资计划,不少欧洲巨头开始加大在中国的投资。

这些集体倒向中国的欧洲巨头里,包括世界最大化工企业之一的巴斯夫(德国),德国大众,新加坡涂料制造商立邦,荷兰最大的化学制品公司阿克苏诺贝尔,全球性制造企业PPG(美国),全球领先的石化公司之一的英力士(瑞士),汽车动力总成企业德国FEV等等。

这一长串名单里,随便一个拎出来,都是昔日影视剧里,那些大佬拼了命也要招商引资的项目。他们带来的“资本”也着实雄厚——

仅仅巴斯夫在中国广东湛江投建第一家中国工厂的投资,就达到了100亿欧元。这个数字,折合成人民币就是700多亿。而宝马集团将在长春和沈阳投资建厂的钱数,也达到了大几百亿。

巴斯夫在德国的基地之一(已停产)

德国科思创投资数千万欧元在上海一体化基地新建两座工厂,德国大众于近段宣布,将在中国投资168亿,研发自动驾驶。

立邦位于江苏镇江的新厂,将在明年年中建成投产。全球领先的特种化工企业赢创(德国)宣布升级其在上海的研发基地,并直接将名字正式改为了“赢创上海创新园”。

阿克苏诺贝尔宣布,他们位于上海松江物流基地正式动工,并将于2023年6月正式投入使用。这个物流基地投资规模就达到了7500万元。建成后,它将是阿克苏诺贝尔全国最大的物流基地。

PPG则将在江苏张家港竣工投产。此外,总部在日本的罗姆集团等跨国企业,也宣布将在中国投产。英力士则直接宣布与中国石油和天然气公司中石化签署一系列协议,总价值为70亿美元。

问题来了,为什么这些很多年前,中国请也请不来的巨头们,会选择中国?

答案其实非常简单:第一,中国的营商环境太好,不仅有完备的产业链上下游,还有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第二,中国的基础设施非常强悍。第三,中国各地,尤其沿海地区,有大量税收优惠政策。第三,中国一直奉行和平发展,有稳定的环境。

先说说中国的产业链配套。

中国是联合国认定的产业链最完整的国家:庞大的工程师体系,让科技并非世界最先进的中国,在总体上达到了与发达国家平齐的地位。

中国很多高校对工程技术人员的培养是全方位的,基本上涵盖了从设计一直到生产工艺流程的所有细节。每年,中国高校都要培养大体量的工程技术人才,仅2020年,本专科理工农医类毕业生达243.4万人。这个数字,是绝大多数发达国家无法比拟的。

中国工程师

而中国有很多事业单位编制的设计院、所,比如化工设计院等,可以完成任何一个行业从头到尾的全部设计、建设及建成后的运营管理工作。

接着说说中国的基础设施。

美国的基础设施老旧,这是人所共知的。很多华人在回国后都感叹:美国老了,中国正在冉冉升起。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与美国基础设施旧有关,在美国生活过的人都知道:他们一座立交桥经常二十年也建不起来。

而中国,拥有大国里最好的基础设施,且有“基建狂魔”的称号。世界海拔最高铁路青藏铁路的建成,就曾为我们“基建狂魔”的称号添砖加瓦。今天的世界桥梁界流传着这么一句话:

“世界桥梁建设20世纪70年代前看欧美,90年代看日本,21世纪看中国。”

目前全世界已建成或在建的最高桥梁中,中国桥梁就霸占了15座之多,可见:中国基建实力之“狂”,并非浪得虚名。

青藏铁路

2021年,中国仅用了43个小时,就完成了北京三元桥的新建。如此速度,着实让建一座桥,动不动就需要三个总统任期的西方诸国看呆了。

说完了基建,接着说一说欧洲巨头们选择中国的第三方面原因:中国各地区的税收优惠政策。

改革开放后,外资企业对于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作用。中国制定了很多具体的优惠税收政策,以促进国内经济进一步发展。其中包括增值税优惠、减税、退税等政策。而且根据政策,在中国经营期越长,所享受的各种税收优惠就越多、越广。

为了鼓励外资企业,中国的很多地区,出台了相应的地方税收优惠政策,其中上海会针对地方重点发展的产业,在地方财政上予以一定的补贴。上海如此,江苏苏州、徐州等各地也都是如此。

接下来,重点来说一下第四点:中国的“稳定”。这个问题,实际可以通过侧面进行阐述。

俄乌冲突爆发半年多后的2022年9月27日,伴随着北溪管道的一阵巨响,这条俄乌合作的天然气管道,发生了多处泄露。紧随其后的,是海水倒灌,这也意味着:这条管道已经基本废了。

“北溪”管道被炸,大量天然气在海上泄露

北溪管道是压垮欧洲重工业的最后一根稻草,那声巨响后,原本还犹豫要不要搬迁的他们,迁出欧洲的趋势迅速被提上了日程。

雪上加霜的是,那声巨响后,俄罗斯石油也被掐了。随后,欧洲的问题,已不仅仅是没有能源的问题,电力供应也严重短缺。

对于很多重工业企业而言,电价动不动就占到了总成本的50%。所以,电价哪怕涨一倍,对他们而言,很可能也是要命的。而随着欧洲电力短缺的出现,这里的电价最高已经上涨了10倍。

搬或者不搬,已经不再是选择题。迁移已成定局,那么迁到哪里去呢?放眼全球,中国和美国,成了唯二选项。

相比美国,一直坚持和平发展的中国,在很多项目上,都做到了绝无仅有的“稳定”,尤其在重工业最看重的电力上——

美国电力供应,在历史上还算充足,可因为他们的电网老化,有时也会出现很多州全部停电的情况。尤其今年,美国的电力供应短缺全面爆发。

电力短缺导致的美国电价上涨,其程度已达到让人吃惊的地步。居民用电一度由0.83元涨到几十块?没错,这就是美国的电力的现状。

对比之下,中国的民用电价长达几十年不涨,工商业涨价也极少。这种“稳定”是美国等绝大多数国家望尘莫及。

中国电价稳定背后,除了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稳定做保障外,还与我们拥有世界上最好的电网有关。

西藏电网

近年,中国的稳定,在防疫面前,被体现得尤其明显。

对于企业而言,任何形式的停工停产都是巨大打击。近三分之一人口感染的美国,有1700万人成了“长新冠”。而中国则控制了疫情,如此一来,在中国的企业,很少出现因疫情期间大批感染而导致的停工停产。

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稳定,是欧洲众巨头集体倒向中国的一个很大的因素。

欧洲众巨头纷纷搬迁中国后,一小部分人对此表现出了担忧。他们的担忧重点是:

“如此多跨国企业被引进,中国的民族企业怎么办?这是否会影响到他们的生存、发展、壮大呢?”

相比他们,对此持积极乐观态度的人占多数,更多人认为:

“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外国资本注入,将大大拉动中国的经济,提升我国的科技水平,并解决大量就业,增加老百姓收入。”

他们甚至还预测:高端制造业搬入中国,将使中国的发展迎来新的时代。

于是,极小一部分国人拍手称好的同时,也喊话道:

“美国想让我们跟世界脱钩,我们更要抓住一切机会实现产业升级,眼下正是好机会。”

未来,预计会有更多的欧洲巨头们要向中国转移。对于中国而言,未来,已经在路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欧洲   阿克苏   中国   诺贝尔   电价   德国   基建   美国   巨头   基础设施   冲突   集体   因素   作用   稳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