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多岁老人花300亿在横店重建圆明园,专家强烈反对,今已完工6年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圆明园,作为中国清代大型皇家园林,集当时古今中外造园艺术之大成,堪称人类文化的宝库之一。

但在经历了近代战火的摧残之后,这座曾经的皇家园林只剩下断壁残垣,诉说着曾经的辉煌。

从清朝晚期到建国初期,曾经有无数人提出要重修圆明园的想法,但最终都因重修的庞大预算望而却步。

然而就在2016年,在浙江横店,一座占地面积达到7000多亩的圆明新园,却正式宣告建成。

令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是,兴建这座新园的,会是一位80多岁的老人...

独具慧眼,创立横店

这位老人名叫徐文荣,是横店集团的创始人。

徐文荣出生于1935年的浙江东阳新东村,他的童年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

幸运的是,在他懂事之前,席卷大半个中国的战火就已经平息了。

而不幸的是,在他3岁时,父母迫于战争,家境困顿,便举家迁往了横店,另谋出路。

所以在年幼的徐文荣心里,如果每天都能吃上一碗白米饭,那就是这个世上最幸福的日子了。

因为在他的家里,光是吃饱就已经很不容易了,一年只有两顿的白米饭,在他的心里就是无上的美味。

徐文荣家庭的贫困程度,是十里八乡远近闻名的,年幼的他经常因为贫穷,遭到周围其他孩子的排挤。

他们总是会嘲笑,徐文荣长虱子的头发,和永远都不会更换的那条破裤子。

这样贫困的家庭,自然没有办法供徐文荣读书识字。但好在他自身很聪明,总是趁着放牛的时候,在村里的课堂外偷听、偷学。

虽然学到的不多,但基本的识文断字和计算,徐文荣还是掌握了,就是因为他渴望学习却无法学习,导致了后来徐文荣对于知识的极力渴求。

待到徐文荣稍大一些的时候,他的父亲为了补贴家里的生活,去外面做了小贩,家里的生活才有了一点起色。

这也让徐文荣自小就明白,如果想要摆脱贫困,一定要勇于尝试。

徐文荣人生的转折点,是在1950年。

那一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15岁的徐文荣想要参军报国,却因营养不良、身高不达标的原因,被刷了下来。

不过柳暗花明又一村,没过两个月,徐文荣就被挑选进了县供销社上班。

在供销社里,徐文荣充分展现出了自己能说会道的销售天赋,没过两年就被提升为了办公室的副主任。

后来因一些变故徐文荣辞职了,开始学着父亲做些小生意,一直到他快30岁的时候,才开始了人生的第一次创业

徐文荣家乡的山区,土地贫瘠,十分缺少肥料。

于是他不远千里跑到上海,一家一家地收集在上海没有人要的“马桶砂”,他用这种肥料与家乡当地人交换粮食,再把粮食倒手卖出去。

可是很快,他第一次的创业就遭遇了大危机,徐文荣被人举报投机倒把,不但赚来的钱全部被没收,就连自己都要逃到外地去躲避斗争。

等到徐文荣带着自己在外面积累的财富,回了横店老家,他已经到了而立之年,开始为家乡的公共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1966年,31岁的徐文荣,被选为横店大队书记。

后来他陆续尝试过,在很多不同领域开厂,试图带动家乡经济。

但这些产业都是小打小闹,真正让徐文荣跻身富豪榜单的,是他在1980年开办的磁性厂。

1981年下半年,徐文荣聘请专家开发的永磁铁氧体磁钢,和微波炉磁钢畅销全国,也带动了横店的经济发展。

然而,伴随着生意的不断扩大,一个难题也渐渐摆到了徐文荣面前:

横店的村民富起来了,但富起来的村民,却没有健康的文化生活。

久贫乍富,加上村民普遍文化水平不高,小小的横店滋生出了很多不正的风气。

为了能够带动整个城镇的文化良性发展,徐文荣决定要把横店改头换面,让横店成为全国闻名的文化旅游重镇。

横店没有自然旅游资源,没关系,徐文荣决心自己创造旅游景点。

顶着外界嘲笑的声音,徐文荣兴建了很多民国旅游景点,想要把横店打造成另一个民国小上海,兴建了很多老派上海建筑。

然而,这些旅游项目没能吸引到多少游客,却吸引来了部分民国戏的剧组,这给了徐文荣一个全新的灵感。

1995年,为庆祝香港回归,大导演谢晋准备拍摄影片《鸦片战争》。

谢晋很看重这部影片,对于现有的一些影视城都很不满意,为了寻求更真实的民国广州布景,四处奔波寻找拍摄地。

而徐文荣正愁没办法打开横店旅游的知名度,他张口就承包下了谢晋拍戏要求的广州一条街。

并且承诺不需要一年,只需要给他三个月,他就会给谢晋一个原汁原味的南粤广州。

徐文荣的行动非常迅速,他不计成本的组建了一百多支建筑队,分工明确的将民国街道和建筑分配了下去,甚至炸了横店附近的一座山来腾场地。

徐文荣花大价钱收购民国年代专用青瓦、石板,只要是能用的,就算是墓地里面的石板,他都照单全收。

3个月后,横店拔地而起一条古色古香的民国街道。

这条街道让横店开始在全国出名,很多想要体验民国特色的游客,甚至不远万里来到横店旅游拍照。

而民国街道的出名,让徐文荣看到了制作影视基地的前景。

所以两年后,当徐文荣听闻著名导演陈凯歌,为了拍摄《荆轲刺秦王》,想要新建一座秦王宫时,他便马不停蹄地赶到了北京,和陈凯歌商议这件事情。

于是,便有了后面在横店占地800亩、气势恢宏的秦王宫。

随着这些历史建筑,在徐文荣的面前被完美复刻,这些文化建筑和瑰宝,深深地打动了徐文荣的心。

他开始在心里盘算着,要将中国古代的传统建筑和艺术全部恢复起来,让现代人也可以亲眼一睹老祖宗的文化建筑。

复刻圆明园,爱国之心炽烈

现下,我们很熟悉横店的名字,很多人甚至为了能偶遇自己的偶像,会来到横店旅游。

然而当他们行走在古色古香的街道上,会不禁感慨惊叹于这里的雕梁画栋,仿佛自己已经穿越时空,来到了古代。

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徐文荣在幕后的苦心经营。

为了能够吸引更多的影视摄制组到横店拍摄,带动横店的旅游发展,1999年徐文荣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决定:

所有影视摄制组在横店拍戏,一律免费。

这个决定在横店集团内部引起了一阵震动,但徐文荣坚决拒绝继续收费。

外界都在议论,甚至认为徐文荣疯了。

只有徐文荣自己知道,为了能进一步打开横店的知名度,让它超越另外几个影视基地,免费是必行之路。

尽管如此,我们依旧不能忽视徐文荣也是一个商人,有文化情怀的同时,他也不能完全忽视收入。

徐文荣将精力放在了横店配套的服务设施上,不仅开放投资,让各类连锁旅馆、商店、饭馆都进驻横店,还专门成立了横店旅游部门,设立导游讲解,沉浸式古装体验等等。

很快,全国各地的剧组,都被免费的由头吸引到了横店,横店的名气进一步扩大,旅游的人数也急剧增多。

比起租建建筑得来的钱,这些配套的设施,让徐文荣挣得更多。

这也从侧面证明了,当初徐文荣壮士断腕放弃租借费,是多么明智的一个举措。

2001年8月,已经66岁的徐文荣宣布退休,明面上他已不再参与管理横店的经营事务,实际上却也一直在关注着横店影视城的发展。

离开了商业的桎梏、醉心于文化的徐文荣,心里逐渐构建了一个计划,那就是重建圆明园。

圆明园,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那可是中国最著名的皇家园林,集中国古代园林技艺和手工文化于一园,也承载着中国一段沉重的历史,是我国一个极其特殊的文化标志。

但徐文荣认为,中国现在已经繁荣强大了,一个崭新的圆明园,不但可以向外国展示中国的富强,也可以更好地传播文化。

毕竟圆明园号称“万园之园”,里面的传统建筑和手工技艺,哪怕放到今天也是光彩夺目的。

但同时,徐文荣也希望残破的圆明园可以得到保存,提醒人们过去的历史。所以他想在家乡,复刻一个圆明园。

有这个想法的时候,徐文荣已经退休。但他一向是想干就敢干的性格,即便已经离开横店集团,项目只能全靠他自己个人集资,他还是不肯放弃。

项目太大,银行不给贷款,徐文荣就找自己的老朋友借,拿自己的棺材本出来。

后来又有人举报他非法用地,他就自己搜集材料去申诉。等到徐文荣到了耄耋之年,他才东拼西凑了200亿。

虽然仍然觉得不够,但他深知自己的年纪已经耗不起了,为了在有生之年能看到新圆明园,他立刻召开了新闻发布会。

然而徐文荣的想法是好的,却不是每个人都可以理解。

2008年2月18日,73岁的徐文荣,对外宣布自己要修建圆明新园的计划,瞬间就引起了轩然大波。

对于这个文化标志即将要重建之事,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开始如雨后春笋般冒出。

一类人认为,圆明园是中国的瑰宝,现在中国的国力强盛了,国家应该修复圆明园,既可以彰显大国强盛,也可以让现代的孩子一睹它的风采。

另一类反对的声音很响,代表了包括媒体、学者和民众在内的许多反对者的意见。

他们更看重圆明园的历史意义,不希望有人随便加以篡改和颠覆。

一方面是因为很多园林技艺已经在战争中遗失,另一方面也是希望人们能够在看到圆明园的断壁残垣时,可以做到勿忘国耻。

不但各类的媒体和记者蜂拥而至,外界的议论从未停止,就连这个项目也很快被政府叫停了。

已经古稀之年的徐文荣,感到万分的伤心,他为这个项目所倾注的心血,远超于自己人生中的任何一次项目。

在过去的15年里,徐文荣不顾自己老迈的身体,多次前往北京的圆明园,实地考察测量,观察遗留下来的圆明园图纸,找专家试图还原圆明园的古代建筑技术。

徐文荣用自己最大的诚意,做了最完备的准备,他也预料了自己可能会面对外界质疑的声音,但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会被官方叫停。

徐文荣认为,重建圆明园不仅能传播文化,还能解决当地就业问题,他预计等到一个园区的项目完工,就至少可以带动3.5万人就业。

徐文荣不能理解,这样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为什么会被叫停。

在极其悲愤的情绪下,徐文荣甚至想到,去国外修建圆明新园。

事实上,当他向国外露了这种意思之后,的确有很多国家联系过徐文荣,希望他可以到国外去建造复刻圆明园。

不过徐文荣最终还是拒绝了这些邀请,圆明园是属于中国的,它不应该出现在国外的土地上。

徐文荣一直不肯放弃。经过多方谈判和交涉,徐文荣被允许借鉴圆明园建筑,但不允许一比一复刻。

退了一步的徐文荣,对自己的圆明新园有了新的期许,他希望这座圆明新园里,除了古代的精美建筑和园林技术之外,还可以包含现代的服务设施。

古今融合之下,不但能够继承历史,还能超越历史,被时代赋予新的意义。

2012年5月,这座总占地7000余亩的横店圆明新园,动工兴建。

2016年,在耗资300亿的情况下,仅用4年时间,全部景园就相继建成,终圆了这位80多岁老人的梦想。

徐文荣兴建的圆明新园,将精力主要放在了花草园林上,因此又名万花园,共4个园区,包含有100个园林。

这座圆明新园里,搜集了来自各个时代和不同阶层的园林建筑,从明清到民国,从皇家到商贾,无不应有尽有。

其中最富有圆明园元素的,是皇家建筑群。

虽然没有办法将圆明园完美复刻,但徐文荣找到了另一种方式,来提升圆明新园的观赏度,那就是在里面栽种了,来自世界不同国家的奇花异草,争取做到四季皆有美景。

与此同时,为了进一步的吸引游客,徐文荣还特地加入了一个《红楼梦》园区,名为新畅春园。

新畅春园,主要是根据《红楼梦》里,所描绘的大观园来兴建的,于2015年就开始对外开放。

这个园区,一方面可以更好的宣扬中国古典文化和四大名著,另一方面也是自带名园效应,能够吸引到更多的游客。

同时所有的园林,都在不同程度上,进行了现代化改造。

园区里除了有大量古典外形的商铺外,还会定期会举办各式各样的游园会、庙会,并且配有很多世界一流的游乐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这座圆明新园中的春苑部分,对外开放的时间正好赶在北京圆明园被毁155周年之际,具有伟大的爱国纪念意义。

如今,距离横店圆明新园完工,已经过去了6年。

络绎不绝的游客,每年都会从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国来到横店,畅游其中,感受横店浓厚的影视文化。

尾声

在人生的耄耋之年,徐文荣终于完成了自己的理想。

他用30年的时间,将横店从一个靠种地为生的穷乡僻壤,打造成了如今全国文明的经济旅游强镇和影视强镇。

他一手创立的横店集团,更是解决了当地数万人的就业。

面对外界滚滚而来的鲜花和掌声,徐文荣始终坚称自己只是一个农民,他能有今天的成就,离不开时代和周围亲朋好友的帮助。

他这辈子想做的事,就是可以尽可能的回馈自己的家乡横店,让横店的老百姓可以过上好日子,奔向小康。

作为老一辈生意人,徐文荣真正做到了先富带动后富。

在自己赚钱的同时,也不忘振兴家乡,回馈社会,他身上的社会责任感,实在令人钦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圆明园   中国   民国   皇家   园林   家乡   老人   建筑   项目   专家   文化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