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仅称帝83天,为何“袁大头”能一直流通?还发行了7.5亿枚

1912年2月,旧时代的中国迎来了一次巨大的变革,以袁世凯为首的新政府走上了最高的权力舞台。本以为国内的政局会就此稳定,人民从此安居乐业,可袁世凯却在此时暴露出了他的巨大野心。

王朝复辟、恢复帝制,这位民国大总统妄图成为人世间又一个独裁者。而为了进一步提升他的统治地位,“袁大头”应运而生,结果他只做了83天皇帝就灰溜溜地下了台。

这样一个见风使舵、投机倒把的利己主义者自然不受人们待见,可是印有袁世凯头像的“袁大头”却在国内市场上广为流通,发行量甚至一度达到了7.5亿枚。

这一现象让人直呼反常,“袁大头”为何在当时的国内会如此受欢迎呢?如果觉得今天的内容不错的话,可以点个一圈三连收藏起来慢慢看!

袁世凯妄图称帝,“袁大头”应运而生

说起货币相信每个人都不陌生,即便是在网络支付如此发达的年代,我们依然会经常性地接触到纸质货币,也就是我们国家发行的人民币。

人民币的流通是市场活跃的表现,也是很多商贩积累财富的根源,一个稳定的经济体系是无法离开流通性比较广泛的货币的。

而在那个纸质货币尚未诞生的年代,海贝便成为了物质交易的媒介,也就是最早意义上的货币,这一时期大概在四五千年以前。

在这之后人类社会迅速发展,货币也经历了一系列的更迭,从贝壳类转向金银,再到今天的纸质货币。

而我们今天所要讲述的“袁大头”,就是金银类货币当中的佼佼者,当然这一切跟袁世凯本人并无太大关系,它的广泛流通完全是一个特殊的时代所造就的。

说起“袁大头”,我们就不可避免地要提一下袁世凯这个人。1859年,袁世凯出生在了河南项城的一个大家族,他的祖上都是为清政府立下过赫赫战功的功臣,所以他也算得上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大少爷了。

童年时期的袁世凯还是胸怀鸿鹄之志的,他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够参军报国,在战场上立下不世之功勋。可人生往往就是事与愿违,他的父辈希望他能做一个文官,以便将来能够重现家族的荣光。

转向科举之路的袁世凯自然是满心不快,这也直接导致了他后来的多次应试不中,心生愤懑的他也因此把怨气发在了科举制度上。从那个时候开始,其实他的心中已经埋下了一颗谋逆的种子。

1882年,朝鲜国内发生了政变,清政府应朝鲜当时国王的请求发兵救援,袁世凯主动请缨加入了这只救援部队。

没成想袁世凯还真就有着出色的军事天赋,很快他便在军营里崭露头角,这场战争最终也是以清政府的大胜而告终。

这场战争结束之后,袁世凯立刻就受到了重用,朝鲜当时的国王也对他大加赞赏。凭借着这次契机,袁世凯顺利在朝廷中站稳了脚跟,并且攀上了李鸿章这棵“大树”。

之后的十多年时间里,他一直在帮助朝鲜练兵,后来他的野心引起了朝鲜高层的不满,在李鸿章的保举下他才安然无恙回到了国内。

不久之后,甲午中日战争爆发,落后腐败的清政府在战场上节节败退,整个北洋水师几乎全军覆没。

这次战争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国内改革的声音也越来越大,首当其冲的就是以梁启超、谭嗣同为首的革新派。

在这个关键的节骨眼上,袁世凯体现出了他左右逢源、见缝插针的狡诈本色,他一边表示对改革的支持,同时也在不断巴结握有兵权的慈禧太后。

后来戊戌变法也是以失败告终,谭嗣同等人也因此身首异处,可袁世凯却能安然无恙,甚至还在之后得到了重用。

得到慈禧太后的信任之后,袁世凯摇身一变成为了北洋军队的领袖,这下他手中的实力终于可以匹配上他的狼子野心了。

辛亥革命爆发之后,他借机逼迫溥仪退位,又以支持共和的言论骗取了民主党人的信任,一跃成为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从那一刻开始,袁世凯的心思就悄然发生了变化,享受到极致权力带来的快感之后,他竟产生了复辟封建王朝当皇帝的荒唐想法。

这样的想法自然受到了全国范围内的抵制,而为了扩大自身的影响力,袁世凯便大刀阔斧进行了诸多改革,其中最经典的便是货币改革——“袁大头”也因此诞生。

最终袁世凯在皇位上只待了83天便灰溜溜地下了台,足以称得上是中国历史上最“短命”的皇帝了,可是“袁大头”却没有随他一起淡出历史舞台,反而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在市场流通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这反常的一幕让人直呼不解,为何“袁大头”会如此受欢迎,以至于让人们能够放下对袁世凯的偏见,开始大规模使用这种货币呢?

其实无外乎两个原因,其一便是国内当时的混乱局势所导致的,第二个便是独特货币体制所蕴含的魅力了。

乱世纸币成废纸,怎比过真金白银?

在袁世凯上位之前,市面上其实已经有一种比较成熟的银币了,当时也是由清政府相关机构统一进行铸造并发行的。

可是彼时的清政府已经自身难保了,哪里还能够保证正常的市场环境呢?这也就导致手下一些人动起了歪心思。

只要有足够大的利益,就会有人愿意为之铤而走险,很明显铸造假币就是个暴利的行业。虽然这种行为在当时是要掉脑袋的,可是当时的统治者哪里还有什么威慑力,一时间民间假币盛行。

假币无论从材质上还是制作工艺来看,都要远远落后于中央发行的货币,其中差异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含银量。

真正的银币在熔化以后是可以提取出大量白银的,可是假币很明显就不具备这样的价值了,这样一来市场就出现了极度混乱的景象。

一些人妄图用假币以次充好,首当其冲的就是各地军阀。他们靠着手里的军权,大肆制造那些含银量极低的假币,然后以此来换取粮食、武器等军需品,弄到最后受伤的都是那些无辜的平民百姓。

后来哪怕清政府倒台了,这种歪风邪气也依然没有得到遏制,袁世凯正是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才借此机会推出了货币改革。

这样一来既可以稳定市场环境,又能解决政府的财政问题,同时将自己的头像印上去又能提升自身的影响力,简直是一举三得、稳赚不赔的买卖。

1914年2月,袁世凯正式以总统的身份颁布了《国币条例》,决定实行银本位制度,从此一圆银币进入了“无限法偿”的时代。

这一法令的颁布意味着以往的银币全部作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民间的混乱景象,所以民众心里对“袁大头”还是很认可的。

值得一提的是,币重为26.6克的那款“袁大头”含银量高达九成,简直就是白花花银锭的翻版,这也难怪老百姓对其会如此推崇了。

毕竟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真金白银才是最实在的,这一点在后来蒋介石上台后体现得尤为明显。

其实和军阀混战割据的那个年代比起来,蒋介石领导下的国民政府也没有好到哪去,官员贪污腐败的问题极为严重,普通老百姓依然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当时在国民党霸占下的城市经济其实已经混乱不堪了,为了扭转这一困境,蒋介石安排儿子蒋经国出台了一系列的经济政策。

蒋经国一方面从那些富豪的手中圈钱,一方面开始发行金圆券,希望以此来重新统一货币体制,让沉寂的金融市场起死回生。

可是民众很明显对这一举措不买账,因为“金圆券”说到底就是一堆纸,在当时根本不具备保值的功能。

可胳膊毕竟拗不过大腿,在国民党的高压政策下,许多民众手中的真金白银都被换成了“等额”的金圆券,包括之前流通性比较好的“袁大头”。

如果蒋介石领导的政府能够有所作为的话,群众对此也是能够接受的,可事实证明国民党是不值得人民信赖的。

随着国内局势混乱的不断加剧,蒋介石领导下的国民政府已经到了自身难保的地步,哪里还顾得上老百姓的死活,“金圆券”因此急速贬值。

到了最严重的时候,一百万“金圆券”甚至都买不到一斤大米,其作用简直连废纸都不如。

而且这种趋势似乎并没有要缓和的意思,随着国民党在大陆的节节败退,“金圆券”也越来越不值钱。

更要命的是,蒋介石在兵败逃往台湾之前,还利用军事力量从民众手中搜刮了大量的金银财宝,然后“等价”交还给了他们大量的“金圆券”。

这种行径无异于抢劫,民众也因此对纸质货币深恶痛绝,这种货币体系是需要一个有作为、有信用的政府来维持的,国民党显然不具备这种能力。

对比之下,含银量极高的“袁大头”就成了名副其实的香饽饽,很多人都争相收集这种硬通货,“袁大头”本身具备的独特价值也使得它一直流通了下去。

所以即便袁世凯只做了83天皇帝便匆匆下台,即便他不久后就因尿毒症去世,他推出的货币体系下的产物“袁大头”却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流传开来。

民间的老百姓都认可这种银币,哪怕是将来“袁大头”无法作为货币使用了,也可以用来打造一些银制品。

凡是货币皆体系,强大才是硬道理

银币这种独特的货币体系不仅仅适用于国内环境,甚至可以说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通用的,这就是金属货币自身所蕴含的魅力。

与此相同的还有一个著名的案例,那就是美国在二战以后建立起的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直接让美元与黄金挂钩,这让美元在世界范围内的流通率大大增加,也变相提高了美国在全世界的影响力。也正是凭借着黄金这种硬通货的性质,美国才得以迅速建立起了其世界霸主的地位。

不过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很多国家都从布雷顿森林体系中获得了大量利润,甚至有些人专门用美元兑换了大量的黄金。

这一做法直接导致美国遭受了巨大损失,毕竟全世界范围内的黄金都是有限的,不可能一直开采。后来美国为了止损,直接把黄金换成了石油,这才稳定了国际金融市场。

但归根结底,美元之所以能够广泛流通是得益于美国的强大,恰好当时的袁世凯也具备这种条件。

再加上“袁大头”本身含银量非常高,所以这种银币才在国内被广泛地使用,成为了最受欢迎的货币,这也是“袁大头”一度发行量达到7.5亿枚的根本原因。

如果袁世凯不是为了满足一己私欲,强行搞什么封建王朝复辟的话,相信他所建立起的货币体系会一直稳定下去。

虽然他常常以一个投机者的身份出现在历史教科书里,但如果单从建立货币体系的角度来说,袁世凯还是为人民做出了突出贡献的,虽然这一切跟他并无太大联系。

“袁大头”独特的流通体系也注定了其独特的历史地位,以至于等到新中国成立的时候,一些偏远的地方依然还有“袁大头”在流通。

虽然中央政府颁布了全新的货币制度,但是很多老百姓依然不太愿意相信,直到国内的环境彻底稳定下来,人们才逐渐接受了新的货币。

由此可见,只有稳定而强大的政府才能够推行不依赖“硬通货”的货币政策,“袁大头”也是因为吃了时代的“红利”,所以才得以广泛流传。

不过从另一种角度来说,能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流通长达几十年的时间,“袁大头”的确也蕴含了其独特的历史意义。

后来中央政府为了实现货币的完全统一,也是专门对流落在民间的“袁大头”进行了回收,不过还是有少部分人留了一些在手里。其中有些人是为了留作纪念,而还有一部分人则是看到了“袁大头”自身所具备的价值。

时至今日,那些流落民间的“袁大头”已经成了稀罕物,它们的价格也因此水涨船高,成了许多收藏家争相收购的对象。

虽然“袁大头”本身的材质就是实打实的白银,但其实收藏家们更多的是看重它所承载的独特历史记忆,毕竟它曾在中国货币史上留下了一抹独特的印记。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故事,属于“袁大头”的时代已经过去。随着我们国家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人民币的流通价值也越来越坚挺,我们也在通往幸福的道路上不断迈进。

看完了“袁大头”能够广泛流通的历史原因,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1

标签:袁大头   金圆券   朝鲜   假币   银币   货币   清政府   独特   体系   国内   袁世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