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进》:摒弃过度准备,突破固有思维,在行动中增长智慧

曾经想写本很厉害的小说,后来写了几千字没坚持下去,想着是不是该先去报个写作班。


曾经列了年度计划,准备读上五十本书,后来看见书本就犯困,不知道是哪里出了问题。


曾经想成为演讲达人,改了无数遍稿子,对着镜子张牙舞爪,最后还是没有勇气举手报名,现在想来总有几分遗憾。


曾经想成为很厉害的人,最后败给了现实,更败给了自己。

曾梦想仗剑走天涯,想象着成为一个非常厉害的人


我们都曾经有过一腔热血,做过遥不可及的梦,规划过气势恢宏的将来。


可青葱岁月一逝而过,让曾经成了曾经,现实里却留下一地鸡毛。


但我们在内心深处还是依旧相信,总有一天可以成为很厉害的人。


《精进》系列,教你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


拒绝平庸,告别平凡!


如果你正在探寻成功的路径和方法,也许这本书能给你带来一些启发,让你重新审视自己,开启一段新的征程。


不得不说,《精进》这本书有着神奇的魔力。作者结合认知心理学、脑科学、生态学、逻辑学、文学,横跨多个学科,为你精心准备了一场头脑风暴。


关于如何做出改变,成为一个更厉害的人,书中给出了这样三条建议。

一、克服“过度准备”的惯性,勇敢迈步向前不彷徨。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候,是十年前,其次就是现在。大概是因为,十年前种下的树苗如今已经长成了参天大树,有了容人乘凉的树荫和芳香的花果。而现在种下一棵树,十年后同样也能收获美好。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就是现在。

可最要命的是,今天的十年前没想好,十年后的今天依旧没想好。


在脑袋里想了十年,要不要种下树苗,还没有下定决心。


很多时候,我们设定一个目标,很想去把它完成好。计划做了几页纸,脑子里也过了好多遍。


可越想做好,越是牢牢被困在“我还没有完全准备好”的思维里。


其实啊,当你决定出发,就已经离终点不远了。


书中提到这样一种方法:把你要做的事情不断细分,细分到很简单就能做到的一小步。

如果你想拥有一笔好字,那就从当下开始练字

如果你想拥有一笔好字,那就从当下开始练字。练字可以从关注抖音号看网课教学、去书店买本练字帖或者报名参加书法补习班开始。


然后再继续往下细分,看网课教学可以从打开抖音号看前三个教学视频,看教学里的第一个基础笔画怎么起笔开始学起。


不要想得很难,再复杂的事情,也是由很小的一个个环节步骤组成的。拆解再拆解,行动再行动,才发现原来也没有那么难嘛。


并不是要先准备好所有的建筑材料,才能去盖一栋高楼。而是可以先打地基,一边继续筹措建材一边往上盖。当然了,也不能盲目蛮干,总体规划还是要有的。


就像《腾讯传》里提到的,微信的发展过程里,蕴含着“小步试错、快步迭代”的大智慧。

微信发展史蕴含着“小步试错,快步迭代”的大智慧

如果当初张小龙一直闭门造车,誓要把微信打造成天下第一再上线,而不是先上线了再发布后续更新版本、持续优化客户体验,“一步慢步步慢”,恐怕如今就不是微信一统国内社交软件市场的大好局面了。


同样的,在人生的赛场上,我们可能也没有充足的准备时间,那么不妨就边上场边准备或者先上场再准备。有时候被现实胖揍得鼻青脸肿也没关系,尽快去调整适应就行了。


因为,如果不出发,你便看不到途中美丽的风景。人生苦短,把时间都浪费在出发点上多可惜啊。


如果理解了第一点,相信你已经能够勇敢地向前迈出一大步了。接下来,我们看看书中的第二个建议。

二、克服“自我防卫”的心态,耐心接受批评不傲娇。


一旦你开始做出改变,朝着你认定的方向前进。势必会遇上褒贬不一的各种评价。这时,内心强大的人和懦弱的人就会做出不同的选择。

理性分析判断,耐心剖析评价,将会让你终身受益


内心强大的人,会耐下心来听,把注意力的焦点放在评价的内容上,然后做些理性分析,看看哪些要点能对未来发展有所帮助,而后去糙取精,把精华铭记在心。


内心懦弱的人,会产生质疑,把注意力的焦点放在发出评价的人身上。要么对内攻击,认为自己能力不足、性格有缺陷、不足以完成未来目标,逐渐陷入了自我怀疑;要么对外攻击,认为发出评价的人没有水平不懂行,评价完全不值得一听,结果导致明明很有借鉴意义的评价,却落得个“左耳进右耳出”。


自欺欺人并不会让情况变得更好。一定要清楚地分辨出本能厌恶的闭目塞听还是深思熟虑过后的接纳和扬弃,这两者是有本质区别的,也会给你的未来发展带来截然不同的影响。


那么如何做到内心强大,顺利汲取到各种评价中的精华呢?书中提到了这样一个词汇:转译


其实,信息在表达和接收之间都会有失真。评价的原本含义可能和你理解的大相径庭。因此,把评价里隐含的真实意思剖析出来,将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


著名演员邓超在《开讲啦》中提到的一个故事,就体现出了正确转译评价的重要性。

著名演员邓超在《开讲啦》节目上做演讲

他说,在中戏即将毕业的时候,被安排去北京人艺排演节目。一般情况下,意味着他毕业后可以顺利留在北京人艺。那是多少艺术表演者梦寐以求的天堂,毫不夸张地讲,那时他离梦想只差一步之遥。


可老师的一句话把他从云端拍落谷底。老师说“你是个好演员,但你不适合北京人艺”。


被北京人艺拒绝的遭遇,曾让邓超无比失落。可几经思索,他最终还是悟到了精髓,从阴霾中走了出来。


因为原先他记住的,只是后半段“不适合北京人艺”。


但其实,前半句话更为重要“你是一个好演员”。

邓超在喜剧片《美人鱼》的精彩演出给人映像深刻

后来他真的做到了,他把表演的热情保持了下来,在《乘风破浪》《烈日灼心》《美人鱼》等等银幕巨作中,一点点积攒起口碑,多次斩获最佳男演员奖。


理解一句话的方式有千千万万种,用心聆听把握重点会让你终身受益。有可能词不达意,表达得不够清晰,也可能言者有意、听者无心。如果你听着刺耳,想要逃避,那可能是你打开的方式不对。

评价里隐藏着期盼和祝福,真诚地给你一些建议


当然,偶尔也会有恶语中伤,可那毕竟是少数。请记住,那些善意的批评里隐藏着对你的期盼、祝福,是真诚地给你一些建议,想帮你做得更好走得更远。


不要被掌声和完美蒙蔽了双眼,更不要因批评或诋毁而自怜自艾。


无论跌倒多少次,让我们再次竖起战旗,穿越荒野,在狂风暴雨间勇毅前行,彼岸终将抵达。

人生再苦,生活再难,也要竖起战旗,穿越荒野

如果你理解了第二点,开始理性分析判断,那么恭喜你,又往前迈出了一大步。当然仅仅如此还是不够的。


这是因为,一个善于听取批评的人,有机会发现自己的错误,但是如果他没有断然舍弃过去那些错误付出的勇气,他便会把这些错误继续下去,去赌一个微小概率的成功机会,后果可想而知。


接下来,让我们看看书中给出的第三个建议。

三、克服“沉没成本”的固执,逐步修正偏航不迷路。

沉没成本:往者不谏,来者可追


沉没成本是指,由于过去的决策而导致已经发生了,不能由现在或将来的任何决策改变的支出,比如:时间、金钱、精力等等。


传统思维观念里,把坚持到底永不言弃看得很重要,甚至有些偏激。但我们如何理解什么是坚持呢?


现实一再告诉我们,并不是所有的坚持都有意义。


信守忠义不离不弃是坚持,坚守岗位无私奉献是坚持,从老旧观念里突围创新也是坚持。


可是,不撞南墙不回头式盲目蛮干也能算坚持吗?那只是狭隘的坚持,非但于事无补而且将是南辕北辙。


历史一再告诉我们,敢于纠偏正向,敢于断舍离,才会拥有一个更好的自己。

2004年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的“北京八分钟”

张艺谋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执导的“北京八分钟”被全国人民谩骂,甚至很多人来信建议奥组委永远不要再用他做总导演。


然而在身边人的鼓励下,他还是选择重振旗鼓,力排众议执导了2008年奥运会的开幕式。


从被激烈批评到满载盛誉,大家只是看见了08年奥运会开幕式的雄伟壮观,却并不知道张艺谋为这次演出赌上了“全部身家”。


半年时间里,张艺谋团队提供了一沓沓的细节方案,开了2000多次会议,推翻了无数创意,鼓不行太旧,扇子不行没气势,长枪不行攻击性太强,灯笼不要、旗帜不要,最后从典籍中找到了一种古乐器,这才有了这震撼人心的开场舞——击缶而歌。

2008年奥运会闭幕式开场舞——击缶而歌

为了平衡鼓声和青铜声,花了近半年时间设计了几百个样品,才把鼓皮敲定下来。


而演奏的时长、方法和人员更是推翻了一次又一次,筛选了一波又一波,最后顶住了重重压力,才选出了最佳方案,把中华民族泱泱大国的气势和民族自豪感展现在万国面前。


假设张艺谋团队采取的是一种妥协、将就的态度,想着前面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了,不敢从沉没成本中抽离出来,那08年奥运会开幕式可能又成了件残次品,一场华丽的堆砌。


我们都知道“条条大路通罗马”,却很少有人真正明白,成功的道路不只有一条,这条不行就换另一条试试。

壁虎遇到危险断尾逃生,将损失降到最低

壁虎遇到危险敢于断尾逃生,孤狼咬断伤腿逃离捕兽夹,虽说残酷,比起其他野兽坐以待毙,总算是多了一分生机,多了一种可能。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我们无法改变过往已经发生的,但至少我们可以决定以后的路怎么走。


没有必要为已经打翻的牛奶惋惜,因为再惋惜洒掉的牛奶也不会回到杯子里去,倒不如好好珍惜还在杯子里的那部分。

带上梦想出发,沿途会看见美丽的风景

总的来说,书中给出了三个宝贵建议,就是要告诉我们,带着梦想大胆出发,耐心接受批评质询,及时复盘调整航向。


成功也许没有固定的套路和一成不变的答案,也不能生搬硬套轻易成就。


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的主人,人生苦短,欢喜是七八十年,悲苦也是七八十年


当你满头白发,回头看向来时的路,至少让自己不后悔,这人世间我真正活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2

标签:战旗   闭幕式   小步   北京   十年前   批评   思维   智慧   评价   建议   时间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