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里的一味中药竟然揭开了《金瓶梅》的百年谜案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各种各样的社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很多人就会因为工作、社会等各方面的压力而感到焦虑。这个时候,外出旅游无疑是缓解这种压力最佳的调节方式。在口罩常态化防控的当下,远距离、长时间的外出旅游显然很不现实,而自然优美的周边乡村游则成为了很多“城里人”向往的地方。

早就听闻在蕲州镇风景秀丽的雨湖之畔,有一处仿明代古建筑群,李时珍墓和李时珍纪念馆就坐落在这里。幸得今日闲暇,能够从武汉驱车前行,走进这座民族中药文化的艺术馆,“追忆往昔,复兴传统”,“零距离”接触和体验中医药文化的魅力和底蕴,打call武汉乡村文化之旅。

刚刚踏上蕲春的土地,似乎就在这里感受到空气中多了一丝淡淡的艾草香。起初还以为是种错觉,后来,蕲春的朋友告诉我:这里盛产的艾草,被称为“蕲艾”,是天下艾草质量最好的品种,因此蕲艾也成为了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蕲春也是李时珍的故乡,他更是对产自故乡的艾草推崇备至,他在《本草纲目》中是这样记载艾草的:艾以蕲州者为胜,用充方物,天下重之,谓之蕲艾。

晚明名医李时珍世代为医,三十三岁时任楚王府(太祖朱元璋第六子朱桢及其后裔的府邸)“奉祠正”(掌管明代王府祭祀乐舞的官员),不久又被推荐到京城当“太医院判”。当时,嘉靖皇帝热衷于炼丹求仙,并不关心医药事业,李时珍在太医院并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不过,他却因此获得了可以阅览官府藏书的机会,积累了大量资料卡片,为其著书立作创造了条件。

李时珍在编写《本草纲目》时,参考了八百余种古书,三易其稿,是我国本草的集大成者。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历时三十三年,毕其一生之心血,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的医药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本草纲目》成书于万历六年(1578年),但是成书两年都没有找到愿意刻书出版的书商。后来,有人给李时珍出主意,让他去请当时的文坛领袖王世贞题序。为了这部伟大的本草著作不湮没凡尘,六十二岁的李时珍背着重重的文稿,从蕲春一路跌跌撞撞来到了江苏太苍王世贞的家中,诉说了其著作的艰辛和苦衷。

王世贞仔细阅读了《本草纲目》后,认为这部本草著作的价值不可估量,挥笔为其写序道:博而不繁,详而有要,综核究竟,直窥渊海,兹岂仅以医书观哉?实理性之精微,格物之通典,帝王之秘录,臣民之重宝。

期间,还有一段佳话:在《本草纲目》中,李时珍首次记载了“三七”这种中药的性能和疗效。而就在李时珍将文稿送往江苏太仓请王世贞写序期间,一部署名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横空问世,并与《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合称为明代“四大奇书”。有读者发现,《金瓶梅》这本书里也出现了“三七”这味药材,但是,此时的《本草纲目》还未正式出版,兰陵笑笑生怎么会熟悉“三七”这味中药呢?因此,史学家大胆推测,《金瓶梅》的作者兰陵笑笑生一定在《本草纲目》正式出版之前就已经知道了“三七”这味药材,兰陵笑笑生正是为《本草纲目》写序的文坛泰斗王世贞。

王世贞因其父被严嵩谗害致死,于是就化名为兰陵笑笑生,以手中之笔芯泄胸中块垒,借“西门庆”这个小说人物,来影射严氏父子荒淫无度的生活。

有了王世贞的序文,《本草纲目》终于1596年在南京首次出版,十年后传至日本,后又传入到了朝鲜、欧洲,先后被译成日、拉丁、德、法、英、俄等多种文字,成为了世界性的重要科学文献。

在蕲春李时珍纪念馆珍藏着一套书业堂刊印的《本草纲目》,线装,全套共47册,竖长方形纸本,扉页内页字为黑色楷体,正文为从右至左纵列的阅读方式,其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都是极高的国之瑰宝,堪称是李时珍纪念馆的镇馆之宝。如果你来蕲春,一定不能错过李时珍纪念馆,更不能错过这套《本草纲目》带给我们的文化震撼。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本草纲目   金瓶梅   蕲春   李时珍   本草   中药   纪念馆   明代   艾草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