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中国电动车驶向全球,汽车行业将重新洗牌

在以往的燃油车时代,全球的汽车市场份额都被日本、德国以及美国三分天下,但来到今天的新能源时代,这一局面已经被中国重新洗牌。

就在日前,《纽约时报》发文感慨了中国汽车行业,认为今天的中国电动车迎来了蓬勃发展,而美国却远远落后于中国,或者说,美国在这一领域,已经输给了中国!

不只是美媒,德国媒体也是如此感慨,《德国之声》就先后发表了多篇关于中国电动车的报道,其中大多都是在表示中国今天的电动车开始驶向全世界,甚至粉碎了德国百年来的“燃油机优势”。

其实外媒的感慨并不是空穴来风。

从海关总署放出的数据来看,今年前八个月,中国汽车出口量达到了191万辆,一举超过了德国,成为了全球第二的汽车大国,紧追着第一的日本,这可是前所未有的突破。

特别在今天“口罩”反复,欧洲能源紧缺以及全球供应链不稳定的大环境下,全球各大汽车巨头都受到影响;

然而中国汽车品牌却实现了逆流而上,甚至一路高歌猛进,多家国产车企站在了全球化的舞台上。其中最闪耀的无疑是行业领头羊比亚迪。

从刚刚过去的9月份来看,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出口环比增长率超过50%,甚至在9~10月份不断与多国企业签署合作,进一步彰显了中国汽车品牌出海的风向。

或许很多人不理解,为何中国会在电动车领域先胜美国一局?

首先,就是电池以及背后的供应链生产线。中国被联合国承认是具有全球最完善的工业体系国家。而且在排名前十的电动车品牌当中,有一半的企业是来自中国,做电池的比亚迪和宁德时代更是位列全球前茅。

相反,美国却没有一家自己的本土电池制造企业,更没有完整的供应链生产线。

其次,中国比亚迪作为全球首家暂停燃油车生产的车企,进一步打破了西方的步伐。

最后,中国在充电桩的发展普及速度飞快,中国每卖出4辆车,其中就有一辆是电动车或者是混动车,这说明了中国对于电动车的扶持力度之大,中国市场对于电动车的认可之高。

《纽约时报》曾感叹,美国原定在2025年达到电动车20%的目标,但中国在今年就已经实行,而且还在稳步上升,这意味着老美落后了起码三年。

比如在零部件和原材料上,中国的厂商在全球市场上为多家车企提供配套服务。反而美国还在竭力培养自己的锂和石墨烯等原材料供应商。

尽管美国如今全力投入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但终究是为时已晚,毕竟工厂和供应链的搭建需要很长的时间,而且部分的电池技术也较为落后。

而今天比亚迪出海欧洲市场,无疑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崛起最好的底气。

记得王传福曾说过,中国电动车全方位超越了燃油车,到明年新能源车的渗透率将会超过35%,这意味着什么?

中国的电动车将会在市场重新洗牌!

毕竟随着“碳中和”概念越发深入人心,绿色能源出行已成为趋势,而中国已经走到了前面,比亚迪更是一马当先,这两年频繁出海就是最好的证明。

就像当年华为进军全球化市场一样,或许少不了西方厂商的“虎视眈眈”,但依靠过硬的技术和服务体系,丝毫不影响它“攻城略地”。

今年10月份17日,比亚迪携三车亮相巴黎车展,与壳牌一起为欧洲车主开放了30万个壳品牌充电桩的使用权,为比亚迪欧洲车主提供更优质的充电体验。

近日,比亚迪更是与德国汽车租赁公司签署合作,德国Sixt在未来6年内至少购入10万辆电动车,投放到德国高端汽车租赁市场。

除此之外,比亚迪还获得了欧美最新的安全评鉴协会发出的“安全测试五星评级”。

总而言之,中国汽车品牌进军海外市场,意味着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领先状况,更是摘下了当年中国制造的“大而不精”。

毕竟谈起国产车,很多人都觉得不如进口车。但从今天这个新能源汽车时代来看,无论是从性价比,工艺还是销量,国产车完全不输进口车,甚至从某方面碾压进口车,这是很多人国人没有看清的,但外媒却看的一清二楚!

以往的燃油车时代,或许国产车企被日系车、德系车以及美系车碾压,但来到今天这个新能源汽车时代,国产车显然是用实力去赢得了国内外消费者的认可,实现了真正“弯道超车”,甚至领先于国外车企。或者说,这是国产车企崛起最大的底气,也是中国制造崛起的证明。

#中国产业名片#

#头条创作挑战赛#

#10月财经新势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1

标签:电动车   中国   全球   欧洲   德国   美国   新能源   燃油   汽车行业   国产车   汽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