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氢能十年:“氢”车熟路,奔向“风口”

连日来,在佛山市南海区亮相的全国首批氢能共享单车备受关注。如今,市民游客走进位于南海区丹灶镇的仙湖氢谷,与“氢生活”最近的距离莫过于骑上一辆氢能共享单车。骑行者只需在单车起步时稍微用力蹬踩脚踏板,车内的氢能便能源源不断地转化为电能,推动电机做功,为这款共享单车提供助力。

另一边,丰田中国在近日宣布,计划通过广汽丰田在国内投放111台氢燃料电池车型Mirai,开展包括短租车、网约车以及专线旅游车等大规模示范运营活动。佛山作为唯一入选的地级市,与北京、上海、广州并列成为丰田中国此次的氢燃料电池车示范运营城市。

有受访专家分析,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的建设将会是氢能产业发展史上重要节点,未来将进一步向规模化应用发展。作为“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广东城市群”的牵头城市,佛山用十余年的前瞻性布局,赢得了氢能产业的发展先机,形成了一条完整的氢能产业链,商业化示范持续推进,成为国内最具代表性的氢能产业发展集群地之一。

万众期待的产业爆发期即将到来,当前佛山各级政府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坚持规划引领,持续给予政策扶持。已然“氢”车熟路的佛山,正不疾不徐地奔向氢能产业的新风口。

位于南海丹灶的“仙湖氢谷”,是佛山发展氢能产业的重要平台。丹灶镇供图

未来已来

从交通领域开启的氢应用

今年10月1日,国内首批25辆氢能共享单车在仙湖氢谷投入试运营。这款助力型单车采用金属氢化物固态储氢技术,整车净重约36.4公斤,最高时速可达25公里,最高续航可达80公里,目前共投放在仙湖实验室、澹如书屋、金融街、环湖南路4个站点,基本可满足市民游客环仙湖骑行。

此次氢能共享单车的试运营只是起步。丹灶镇有关负责人透露,丹灶即将启动仙湖氢谷特色小镇氢交通项目,包括打造2个示范区域,部署1处加氢站,配套70辆助力型氢能两轮车,设置4个氢能共享单车租赁点,新增2艘氢能游船,部署1辆氢能环卫扫地车,并将以上设施设备接入2个实时数据平台,以示范效应助力南海打造多样化氢能应用场景。

今年10月1日,全国首批氢能共享单车在南海区丹灶镇仙湖氢谷投入试运营。丹灶镇供图

作为化石能源的重要替代品,氢能以其零碳排放、能量密度高、可再生等优点,近年在产业化和商业化应用方面发展迅速。其中,交通运输领域是氢能应用的重要突破口。在氢能产业先行一步的佛山,对此已多有布局。

早在2016年9月,全国第一条氢能源城市公交车示范线路在佛山市三水区率先开通试运营,首批投放11辆氢能源公交车。发展至今,佛山全市地面公交已实现100%新能源化,其中氢能公交占比15%,累计投入使用1000辆氢能源公交车。佛山也因此成为国内首个大规模使用氢能源公交车的城市。

佛山累计投入使用1000辆氢能源公交车。戴嘉信 摄

世界首条商业运营的氢能有轨电车、全国首条氢能源有轨电车也在佛山。2019年12月30日,佛山高明有轨电车示范线正式开通。随着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临空经济区等建设机遇的到来,未来高明的氢能商用前景越发被看好。

除了公共交通,氢能特种车的发展也如火如荼。2021年11月16日,位于南海的蒙娜丽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举行氢能叉车项目启动仪式,标志着国内首个氢能叉车应用整体解决方案率先落地南海。到今年8月,南海首批氢能叉车获得型式试验认证并获颁发牌照,这意味着国内首批氢能叉车具备合法使用的身份。

与此同时,氢能环卫车、氢能渣土车、氢能重卡、氢能翼展车等车辆也陆续在佛山亮相。

一批批“氢”车上路,当中包含了一系列佛山制造元素。比如,由佛山市飞驰汽车制造有限公司设计制造的氢燃料电池公交车,如今已成为佛山马路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南海启用的首批氢能叉车,是由落户丹灶的英飞腾(佛山)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研制;今年6月在南海交付使用的氢燃料电池环卫车,则全部搭载了由南海本土氢能企业、佛山清极能源自主研发的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

交通运输领域之外,更多氢能应用场景在佛山得到拓展。去年11月,全国首个氢能进万家智慧能源示范社区项目在丹灶投入运营,未来该社区将会把太阳能光伏引入电解水制氢装备;而在佛山仙湖实验室,战略科学家程一兵正与陶瓷企业合作,积极研发氢氨融合的高温燃烧技术,一旦这项技术研发成功,将能打通陶瓷行业迈向碳中和的巨大障碍。

2021年11月,全国首个氢能进万家智慧能源示范社区项目在丹灶投入运营。丹灶镇供图

十年探索

从无到有打造完整产业链

回顾过去十年,是氢能商业化应用在国内取得突破的关键时期,也是佛山从“入局者”向“领先者”快速赶超的重要阶段。

佛山清极能源董事长钱伟介绍,氢能产业链包括从上游的制、储、运到下游的燃料电池应用,其中技术门槛最高的就是燃料电池,如果燃料电池应用端没有突破,产业就无法发展。

因此,佛山与氢能的故事也是围绕燃料电池的研发、生产和应用展开。

早在2009年,广顺集团斥资3000万元在丹灶成立广顺新能源公司,探索燃料电池车核心零部件研制。两年后,南海在丹灶布局广东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为燃料电池汽车“心脏”——动力装置提供核心配件。2011年和2013年,南海又联合国家机构举办了两届燃料电池及氢能技术发展国际峰会。

十年前的2012年,国务院发布《“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提出推进燃料电池汽车的研究开发和示范应用,成了氢能产业近十年发展的“敲门砖”。

国家规划导向下,佛山也拿出了更大的决心发展氢能产业。2014年开始,佛山依托佛山(云浮)产业转移工业园,通过国鸿氢能引入加拿大氢燃料电池电堆系统半自动化生产线,实现氢能产业真正商业化落地。

在云浮氢能产业加速壮大的同时,南海氢能也一直在上演新的篇章。但跟云浮稍有不同的是,南海开始瞄准氢能配套产业发力。

2015年,南海率先明确加氢站的主管部门为住建部门,为佛山乃至全国的加氢站从规划设计到建设验收建立了规范。此后的2017年和2018年,全国第一座商业运营的加氢站、全国首批高密度商业化标准化加氢站在南海相继投运,大大完善了氢能在南海大规模商用的配套。

伴随着氢能产业的活跃,南海在2017年又在全区层面进行系统布局。这一年,南海出台全省首个氢能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同时,南海率先启动科技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促进中国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发展项目”,并成功举办了全国首个“氢能周”活动。有观察者称,这一年是南海氢能的元年。

当产业步入关键期,构建产业链、打造产业集群成为新的关注点。2018年,南海正式启动仙湖氢谷建设。此后,48平方公里的仙湖氢谷迅速崛起。平台带动下,目前南海已吸引国家电投华南氢能产业基地等一批氢能核心项目落户,这些项目计划总投资额超400亿元,预计达产后可形成超亿元的产业集群。

而自2017年、2018年成功举办两届全国氢能周活动后,南海从2019年起又连续三年举办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氢能产业大会,成为国内氢能企业技术与产品的重要展示平台以及国际氢能技术发展最新动态的窗口。

在另一边的高明,国企中车四方在2014年签约落户,建设氢燃料有轨电车制造基地,促成高明在轨道交通领域率先应用氢能。

来自市一级的支持力量也在加码。同样是在2018年,佛山首次制定市级层面的氢能专项规划——《佛山市氢能源产业规划(2018-2030年)》。该规划提出在空间布局、氢源保障、示范推广等方面进行系统谋划,力争将氢能源产业培育成为佛山新兴产业的重要支柱。

针对氢能产业核心技术的短板问题,佛山还与武汉理工大学合作,在2019年底共建仙湖实验室。经过两年多的发展,该实验室在材料、部件和氢能应用层面逐步形成优势。

佛山仙湖实验室坐落在南海丹灶仙湖氢谷。丹灶镇供图

从区到市合力并举,推动佛山形成了从制氢、储氢、加氢到零部件、整车制造的完整产业链,商业化示范持续推进,成为国内最具代表性的氢能产业发展集群地之一。

机遇当前

以“有形之手”继续扶强产业

进入21世纪第三个十年,已经打好氢能产业发展基础的佛山,在氢能产业新赛道上迎来了更大的机遇。

去年9月,财政部等五部门联合批复广东城市群为首批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广东省发展改革委此后明确,结合产业发展实际,确定由佛山市牵头,联合广州、深圳、珠海、东莞、中山、阳江、云浮等城市,组建“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广东城市群”。

佛山仙湖实验室副主任、科技部“十四五”重大专项“氢能技术”领域专家唐浩林认为,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的建设将会是氢能产业发展史上重要节点,这个节点比大家现在想象中要重要得多。

他以当下发展火热的电动汽车为例。参照2009—2012年电动汽车示范应用的“十城千辆”计划,该计划推动电动汽车产量在2012年达到1万辆,到10年后的今天,电动汽车在汽车领域的渗透率突破20%,产值突破万亿元;在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建设牵引下,燃料电池车产量即将突破1万辆,预计此后将进入快速发展通道。

在仙湖实验室副主任、智能氢复合动力车辆技术研究院院长周飞鲲看来,尽管在过去十余年佛山在氢能政策环境、产业集聚、氢能多场景应用领域踏实发展,但整体而言佛山氢能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比如,佛山没有低成本的副产氢、灰氢,也没有充足的可再生能源可以生产低成本绿氢;由于佛山缺乏化工原料生态基础,导致氢能关键材料产业发展受阻;此外,佛山的氢能应用技术创新主体缺乏优势,技术竞争力、成熟度仍有待提升。

“针对以上发展问题,业界仍需要政府扶持发展,同时政府也需要有一个前瞻性布局,通过确立阶段性目标和重点工作任务,逐步推动氢能产业良性发展。”周飞鲲说。

这样的背景下,南海再次率先行动,在今年4月制定出台《佛山市南海区推进氢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5年)》,从技术创新和产业体系、氢能基础设施、氢能多元化应用、产业政策和制度保障方面,确立了明确的阶段性目标和扶持举措。

面对产业新机遇,佛山市禅城区也开始积极布局。今年4月22日,禅城区南庄镇与广东新氢动力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计划在打造氢燃料电池工业车辆发动机生产基地项目,总投资达10亿元。广东新氢动力科技有限公司还分别与广晟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盈峰环境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动氢能工业车辆、环卫车辆的研发及生产制造。

今年9月30日,《佛山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正式印发,其中针对氢能产业,佛山提出要重点推动实现质子交换膜等核心零部件技术自主可控;加快推进集中/分布式制氢项目落地,支持高效氢能储运示范和多元建站模式探索,推进交通领域应用和探索储能、发电、工业等领域多元化应用;并在现有30座加氢站的基础上,力争到2025年建成60座加氢站。

立足当下,展望未来,一座更具竞争力的“氢城”佛山仍在快速成长。

■链接

佛山氢能产业发展大事记

2009年

南海引入广顺新能源,开始探索燃料电池车核心零部件研制。

2011年

南海在丹灶布局广东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为燃料电池汽车动力装置提供核心配件。

南海举办燃料电池及氢能技术发展国际峰会。

2014年

佛山利用对口帮扶云浮产业共建平台——佛山(云浮)产业转移工业园,超前布局氢能产业。

广东省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产业基地核心区在丹灶挂牌。该基地是广东省唯一的燃料电池和氢能技术核心部件产业基地。

中车四方落户高明建设氢燃料有轨电车制造基地。

2015年

南海明确加氢站参照燃气加气站管理,主管部门为住建部门,填补了此前国内加氢站建设没有相关主管部门的空白。

南海加入科技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促进中国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发展项目”,成为全国5个示范城市之一。

2016年

佛山、云浮与广东建行氢能产业基金、加拿大燃料电堆合资生产线合作协议签署。

飞驰客车整体从佛山搬迁至云浮,建成投产年产5000辆氢能汽车整车柔性化生产基地。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与佛山(云浮)产业转移工业园共建首个国家级氢能及燃料电池实验室。

全国第一条氢能源城市公交车示范线路在佛山市三水区率先开通试运营。

2017年

全国首批量产的28辆氢燃料电池公交车在云浮、佛山投入试运营。

南海出台全省首个氢能产业发展扶持政策——《佛山市南海区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扶持办法》,对在南海区从事新能源汽车(含氢能)产业的企业进行扶持。

南海成为全国首个启动科技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促进中国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发展项目”的城市。

南海启用全国首座全商业化运营加氢站。

南海出台全国首个加氢站建设运营及氢能源车辆运行扶持办法。

南海举办全国首个“氢能周”活动。

中车四方与高明签订中国首个落地的氢能源现代有轨电车订单。

2018年

佛山市氢能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成立,由市长和副市长分别任组长和副组长。

《佛山市氢能源产业规划(2018-2030年)》出台,力争将佛山建设成为全国领先的氢能源产业示范城市和集聚高地。

南海在丹灶启动“仙湖氢谷”建设。

2019年

佛山与武汉理工大学合作建立佛山仙湖实验室。

世界首条商业运营的氢能源有轨电车在高明上线。

2020年

全国首个综合能源制氢加气一体化站在佛山开工。

中国城市燃气氢能发展创新联盟在佛山成立。

2021年

《佛山市南海区新能源(氢能)市政物流车辆推广应用实施方案(2021—2024年)》印发出台。

自2017年、2018年成功举办两届全国氢能周活动后,南海从2019年起又连续三年举办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氢能产业大会,成为国内氢能企业技术与产品的重要展示平台以及国际氢能技术发展最新动态的窗口。

首届氢能国际(中国·南海)主题峰会暨2021全球氢能企业TOP100榜发布会在南海举行。

全球第一款氢动力环卫作业机器人在盈峰环境顺德产业园下线。

全国首个氢能进万家智慧能源示范社区项目在南海区丹灶镇投入运营。

仙湖实验室与欧神诺、德力泰公司合作发起成立先进零碳燃烧技术联合创新研发中心,在国内率先开展氢氨高温窑炉零碳燃烧技术研发。

2022年

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政府与国家电投集团氢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签订国家电投华南氢能产业基地项目合作协议,华南氢能产业基地正式落户南海。

《佛山市南海区推进氢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5年)》印发实施。

南海首批氢能叉车获得型式试验认证并获颁发牌照,标志着国内首批氢能叉车具备合法使用的身份。

《佛山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印发出台,聚焦氢能、光伏、新能源汽车等技术研发和装备制造,推动先进产业集群蓬勃发展。

国内首款氢能共享单车在南海试运营。

【南方日报记者】林洛峰 刘佳伦

【作者】 林洛峰;戴嘉信;刘佳伦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佛山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云浮   熟路   佛山市   南海   风口   燃料电池   能源   产业   全国   汽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