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安全吗?


后疫情时代下,互联网技术支撑起我们社会的许多基本功能,例如物流、餐饮、购物、交通、出行、通讯等等,网络渗透进我们生活方方面面,同时也出现了许多人隐私被泄露的困扰,愈发引起了人们对互联网隐私技术透明性人为控制的强烈关注。



互联网隐私泄露问题早已屡见不鲜,最好的证明就是近几年的娱乐圈塌房事件,甚至有网友调侃,谁说互联网没有记忆?而在今年9月,由檀健次、荣梓杉领衔主演的网络安全题材网剧《你安全吗?》在腾讯、爱奇艺首播。


阿喵本着看“弟弟女装”下饭的心理点开了这部剧,没想到是纯纯一个法制科普频道,真的是看到就是学到!



毕竟在看之前,喵是不知道原来互联网简单捉奸四步走如此简单,轻轻松松get出轨行程!

在好笑下饭的同时,“网络安全”这个话题引发了我的共鸣,所以阿喵今天打算跟大家好好唠唠:大数据时代,我们享受互联网的无限便利,而繁华的表面之下,却暗藏危机


在屏幕背后的你,是安全的吗?


01|网络隐私安全问题成为一把利刃

在开启网络隐私这个话题前,我想先抛出一个问题:为何当下“网络隐私安全被频频地提及,成为行业和学界都十分关注的议题。”想要知道当前这个局面的形成背景,我们需要先来回顾一下,中国互联网+信息安全行业发展历程,其发展轨迹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包括萌芽期、爆发期,到惠普阶段。

如上图所示,自2011年后,网络信息安全便伴随着中国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而发展。


那么,网络安全是什么呢?


网络安全

Cyber Security

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因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受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


我们在网上可能遇到的一些互联网安全威胁主要包括:

1、黑客攻击,其中未经授权的用户可以访问计算机系统、电子邮件帐户或网站。

2、病毒或恶意软件(称为恶意软件),它们可以损坏数据或使系统容易受到其他威胁。

3、身份盗窃,其中犯罪分子可以窃取个人和财务信息。


而在生活中,更常见的例子包括,网络钓鱼、黑客攻击和远程访问(疫情宅家办公,远程访问软件使用率也随之增加)、恶意软件广告、公共场所和家中的 Wi-Fi 威胁(数据包嗅探、中间人攻击、流氓Wi-Fi网络)等。


以明星塌房为例,互联网无疑使得窥探隐私变的更加方便快捷。网络无形间形成一种液态监视,中心主体不是具体的人,而是在无形的凝视中隐匿的视线,社交平台的发布就是一种曝光形式。例如,通过朋友圈发布的原图照片,查看EXIF参数,能看到地理位置、拍照的器材、时间、地点、手机版本等信息,一旦被有心之人利用,后果不堪设想。

无数的案例和现实摆在我们面前,网络信息隐私成为人们敏感的话题。但即使意识到这个问题,大部分人在日常生活中也并没有对自己的信息进行过多加密,重视是一方面,而行为却呈现出悖论,例如通过朋友圈批露私生活,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看法:


VS

02 | 公私消融与无感隐私——伤害的日常化

隐私无所遁形,一方面是技术发展加大了网络信息隐私的泄露风险,但另一方面,如果没有网络,隐私就不会泄露了吗?

阿喵认为,隐私泄露其实归其根源,便是人为。


因为技术不会对八卦感兴趣,人才会。隐私大范围泄露,一方面是技术进步的使然,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有利可图。例如手机会监听你的日常生活,推送个性化广告;千万不要把手机带进厕所,支付宝摄像头审核暗藏风险;百度网盘审核员才知道的秘密,私密的相册真的私密吗?诸如此类的危险数不胜数。

即便知道这些危险,但人们依旧并无产生实际行动,其背后隐藏的原因可能在于:当前的互联网呈现出公私消融与无隐私的日常化的特性。

其一,“公与私”是一组对立统一的概念。


数字化时代下,社交媒体已然嵌入我们日常生活,网络交往的隐匿性为人们提供了大量自由表达的渠道和平台,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的界限逐渐被瓦解,私人空间呈现许多公共性内容,“无隐私”“透明化”成为人们日常现象。社交媒体上进行发言,既是情绪的宣泄,也是发声的渠道,人们已经习惯在网络平台活跃发声。


其二,在法律上,日常聊天大都不被纳入隐私的范畴,用户在社交媒体上的自我表露与自我呈现遗留下大量的数字痕迹,带来了隐私泄露的风险。


隐私泄露导致“无感伤害观念”的盛行。顾理平先生就将大数据时代的隐私侵犯定义为无感伤害。所谓无感伤害,即侵犯公民隐私权行为的客观存在,但隐私主体没有感知这种伤害。因为日常低程度的聊天不被人们自主纳入隐私的范畴,用户在社交媒体上往往会自我批露并呈现,这便遗留下了大量的数字痕迹,带来了隐私泄露的风险。


03 | 小结

当下的数据隐私安全已经不单单牵扯到个人,更牵扯到企业、社会、国家,如若不加强信息隐私安全保护,不法分子钻漏洞,经济损失事小,信息隐私泄露造成严重后果事大。近几年此类事件数不胜数,包括网课聊天记录泄露、机密网站遭受黑客攻击、网络电信诈骗等,都是不法分子利用网络的空子,实施诈骗。

即使已经许多人有注意到数据隐私的问题,但真正的数据安全隐患就像一颗地雷,一枚炸弹,埋在了我们的生活中,不知何时就会引爆。

那面对这样的无形隐私监控


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阿喵给大家总结了几个小Tips

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

归纳总结了各种诈骗案例,教给你反诈知识,还有诈骗预警的功能。

公安机关互联网站安全管理服务平台

网络安全保卫局是公安部组成部门,是全国公安机关网络安全保卫工作的领导机关和指挥机关。上面有全网的网站备案,当碰到不良网站,可以在上面查询网址核验。

密码密令

如果不同的网站全都用同一个密码,是很不安全的,但是密码多了又记不住。怎么办呢?首先选取一句自己熟悉的话,比如“你发誓不骗我”,然后把这句话变成谐音数字加首字母,“你发誓不骗我=084bpw”,接下来加上网站的大写字母缩写。如去抖音网站密码:DY084bpw;去微博网站密码:WB084bpw。

我们希望网络空间更加安全,希望人与人之间有更多的真善美的存在,但防患于未然,才能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正如《道德经》中所说:“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图源网络,侵删)


文稿:湫湫

审稿:毛里求斯

排版:斯威士兰

作图:涂涂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7

标签:网络安全   社交   恶意   日常   隐私   密码   数据   信息   网络   网站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