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世界经济会迎来明斯基时刻吗?

2020年以来,全球主要国家为了应对疫情冲击,都采取了激烈的加杠杆手段。

宏观杠杆率是指非金融企业部门、政府部门、住户部门的债务余额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

它反映了债务性融资规模与经济发展的比例关系,过高的宏观杠杆率意味着较高的负债和更高的经济风险。

根据国际金融协会的统计,截至2021年末,全球有统计数据的国家的宏观杠杆率为267.9%,相比于2019年末上升了24.7个百分点,其中居民、非金融企业和政府部门分别上升了3.3、5.7和15.8个百分点,政府部门是加杠杆的主体。

发达国家杠杆率上升的幅度要大于发展中国家。

2019-2021年,发达国家宏观杠杆率上升了28.0个百分点至301.6%,其中政府部门上升了19.2个百分点。

宏观杠杆率的上升好的一面是缓解了疫情的负面冲击,支持了经济的复苏。

但坏的一面也是显然的。

负债的目的是为了发挥杠杆的作用,好帮助我们集中资源办大事。

等事情办妥之后,再用收益来化解杠杆。

所以,盈利能力是衡量债务价值的重要指标。

未来收益可以覆盖债务本息,这个杠杆上的就有意义;反之,就是浪费,就只能换回越来越高的负债率。

起初,负债率的提高只是一个数量上的变化,但随着数量的积累,它早晚会迎来质变。

而这个量变到质变的拐点就在还款能力的变化上。

著名经济学家海曼·明斯基(1919年9月23日-1996年10月24日)对此有过精彩的阐述。

明斯基把债务风险分为三类,第一类是预期收入足够偿付到期债务的本息;第二类是预期收入仅够偿还利息,本金部分则需要借新还旧;第三类是收入连利息都无法偿还,债务人只能靠不断扩大负债来满足本息的偿付要求。

三类负债中:

第一类最安全,这种杠杆上的值,这是我们负债的目的;

第三类最危险,这其实就是大家常说的庞氏骗局;

第二类则居于中间,安全与否完全取决于收入和利率的情况。

如果收入提高或者利率降低,那么第二类债务就会逐渐消减,并慢慢转变为第一类;但反之的话,第二类债务就会滑向第三类。

由于第三类债务中的利滚利现象,债务规模会越聚越大,债务人的偿债压力也就越来越大。

直到六个盖子再也盖不住十个碗,庞氏游戏撑不下去了,债务危机就会爆发。

而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明斯基时刻。

明斯基时刻(Minsky Moment)指资产价格崩溃的时刻,由美国经济学家海曼·明斯基提出。

明斯基认为经济长期稳定会导致债务增加、杠杆比率上升,进而从内部滋生爆发金融危机的风险,并最终使得经济陷入漫长的去杠杆过程。

当然,明斯基在分析债务危机的时候,是想阐述市场经济自身会内生的爆发金融危机,他并不是针对国债超发和央行量宽的操作后果。

不过,如果他能够活到现在,亲眼目睹财政部和央行为了对冲疫情冲击而实施的超宽松政策的话,也一定不会对此感到意外。

正如前述,宏观杠杆率是非金融企业部门、政府部门、住户部门的债务余额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

或者简单一些,宏观杠杆率就是一国负债总额和GDP的比。

国家要想避免明斯基时刻,就得想方设法削减宏观杠杆率。

而杠杆能不能降下去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

一是财政平衡情况,二是利率和GDP增长率之间的关系。

这二者分别对应着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如果一国能够努力实施平衡财政,压缩新发国债,同时保持名义利率低于名义GDP增长率,让利息少于新增GDP,那么宏观杠杆率就可以得到逐步压降。

但目前的现状是:财政,财政猛发债;货币,央行猛加息。

对,没错,我说的就是美国!

这个场景用脚后跟也能想到会是个什么结果,宏观杠杆率只能是继续往上。

那么明斯基时刻会因此到来吗?

这倒是未必。

这有两个原因。

首先是因为美国的负债率还有上升的空间。

据国际清算银行 (BIS)通报显示,2021年二季度末美国和日本的宏观杠杆率分别为286.2%和416.5%,二位分别比2019年末高31.3%和37.1%。

美国仅仅是日本的一半,日本都不着急,美国着啥急?

其次,更重要的是美国还拥有货币霸权。

美国的第三类债务跟其他人不一样。

别人得借新还旧、得拆东墙补西墙,美国不用,美国可以直接把偿债凭证印出来,因为美国有美元。

所以,有此两点,美国毫无意外地必然会使用美元霸权继续推高负债。

这一方面是因为用美元来解决债务问题最容易,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就是权力的妙用。

权力就是让你不能说不的权力。

美国死死地攥着美元霸权不是为了供起来,而是为了用——不用不符合经济和政治的利益诉求和运行规律,不用对不起美元霸权。

那么,既然美国的负债率还有很大空间,是不是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呢?还真不是。

因为美国的债务上限快到了。

美国财政部最新公布数据显示,截至10月3日,美国未偿联邦政府债务余额约为31.1万亿美元,其中公众持有的债务约24.3万亿美元,政府间债务约6.8万亿美元,已大大超过美国去年全年约23万亿美元的国内生产总值。

上一次联邦政府触及债务上限还是在2021年10月底,当时的债务上限是28.9万亿美元。

当时,美国财政部采取了非常规措施,才撑过关键阶段,避免了债务违约的出现。

到当年12月美国国会通过立法,提高债务上限至31.4万亿美元,这个定时炸弹才算解除。

但这也只是暂时。

于是在那之后不到一年的时间,美国联邦政府债务规模再次攀升到31.1万亿美元,距离上限仅余3000亿美元“额度”。

近十年美国国债规模

美国债务上限是美国国会批准的一定时期内美国国债的最大发行额。

1917年之前,每次美国政府需要借款时,都要获得国会授权。

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为提高国家机器灵活度,立法者决定授予政府一揽子关于借款的权限,条件为联邦政府的总借款额要在债务上限以内。

这事搁以前不会形成问题,因为今年借的钱,明年平衡预算的时候就能背回来。

但自打国际货币体系从金本位进化到信用货币体系时代之后,由于政府失去了发钞约束,导致政府支出规模开始不断膨胀。

于是,债务上限就从一个象征,变成了新时代限制政府支出能力的重要约束。

对动辄签出万亿支票的拜登政府来说,区区3000万美元着实不解渴。

2022年为了控制通胀,美联储蛮力加息,连续3次大幅加息75个基点,当年累计加息300个基点,预计到年底累计加息甚至会达到425个基点。

照此计算,31万亿美元光利息就得是1.3万亿美元。

换句话说,这3000亿美元连一个季度的利息都付不起。

所以,美国要想继续庞氏游戏,就得马上上调债务上限。

尤其是,考虑到印美元这种无本万利的买卖特性,美国应该彻底放弃债务上限的限制才对。

这样虽然不道德,但对美国利益却是最有保障的。

但这个时候就不得不提美国的两党政治了。

民主共和两党,平时没事的时候还得为了鸡毛蒜皮争得你死我活;如今债务上限这么大的事情,不用想也知道,反对党是不可能放弃这个找茬的工具的。

所以,可以预计在未来几个月内,美国两党会对债务上限进行激烈博弈。

而这个两党博弈却是以美债信用为代价的,真正是因私废公。

美国资本市场是全球资本市场的龙头老大,美国的问题就是全世界的问题,美国的风险势必会通过资本市场向全世界传播出去。

所以当债务上限博弈出现的时候,就是全球资本市场剧烈震荡之时。

两党会有以大局为重的格局吗?

百分之一百不会。

所以,剩下的就是在等待这个债务上限被触碰到的时间。

世界经济不会迎来明斯基时刻,但却会迎来金融危机时刻。

最后提醒大家需要注意的还有两点。

首先,债务上限引发的金融危机只是一个保底,不排除在此之前危机会按捺不住先行发生。

因为美元加息本身就具有巨大的破坏力。

在美联储暴力加息的刺激下,美国不排除经济突然收缩,出现硬着陆的可能。

而经济危机同样可以沿着全球化打造的各种交流通道,传导到全世界,从而引发全球经济危机。

其次,美国可以是金融危机的肇事国,但却不一定是危机后果的承受者。

这种情况我们在2008年次贷危机已经见到了。

在次贷危机中,正是美联储的长期宽松货币环境吹起了房地产泡沫,也正是美联储的加息刺破了泡沫,引发了次贷危机。

但在引爆这场号称大萧条2.0的危机之后,美国却于次年下半年就早早走出衰退,并在此后十多年中一直都是发达国家中的一枝独秀。

而包括欧洲在内的世界其他区域则在危机中艰难复苏,直到又遭遇到2020年。

这一次也是同样的道理。

即使美国再引爆一次金融危机,承受后果的也未必是它。

美国反而可能会借此把病根甩给别人,自己轻装上阵。

至于谁最有可能坚持不住,咱们留着下回再说。

欢迎关注塔哥FRM。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9

标签:时刻   联邦政府   杠杆   美国   世界经济   上限   利息   债务   金融危机   危机   美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