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着强辐射穿过蘑菇云,军鸽究竟有多强?为何堪比现代地图导航?

穿越核爆云层,跨过战争军区,活跃上世纪战场上的,除了人类和兵器,还有一种看似脆弱又不起眼的小鸟——鸽子。

我国第一颗氢弹在罗布泊完成爆炸实验之后,正是50只军鸽冒着强烈的辐射穿过了蘑菇云,回到家乡,完成了一次宝贵的测试实验。

由于鸽子传输速度快、不易于被发现、便捷等特点,用鸽子传信一直保持到二战时期,“随便”一扔想让它飞哪儿它就飞哪儿。

鸽子到底是凭借什么特性飞行和寻路的?为何能堪比现代科技中的地图导航?

立下赫赫战功,不输人类的军鸽

鸽子有着非同寻常的导航能力,能像人一样辨别方向和地址,准确来说鸽子的方向感比人还要好,因为这一特性,所以它们也被卷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在残酷的战争中,无线电、电报和电话等通信设备常常被敌军破坏,所以信鸽在战场上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只叫吉杰的信鸽,跟随盟军到达意大利之后这个小东西开始了它的表演。有一次,在盟军部队突破防线一路向意大利北部前进的时候,英国的一个步兵师准备占领一个村庄,于是向指挥部请求轰炸,就在进攻之前,他们发现这个村庄已经被别的军队占领了,而这别的军队正好也是英国的军队,这颗炸弹炸下来对他们自己损失可就大了。

这支英国军队想向指挥部请求取消轰炸,关键时候他们却无法与指挥部取得联系,箭在弦上非常紧急,部队军官想到了吉杰,于是就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它。

吉杰仅用了二十分钟就把消息带到了指挥部,指挥部及时取消了轰炸计划。正是因为信鸽吉杰,这个村庄才存留下来,无辜村民才得以活下来。

二战结束后这个小家伙被授予了最高的奖章——玛丽亚迪肯奖,这是英国为在战场上有着杰出贡献的动物们专门设立的奖章,认可度还是相当高的。

除了吉杰,还有名为“亲爱的朋友”和“嘲笑者”也非常出名,由于科学训练,即使面对炮火和机枪弹幕,信鸽也不会动摇,它们的勇气完全不亚于冲锋陷阵的一线士兵。

1918年10月,在阿戈讷森林,美军第77步兵团一支纵队突然深陷重围,“亲爱的朋友”于是立刻带着信息起飞,它穿越过敌人的枪林弹雨,弹片打穿了它的胸膛,打瞎了它的一只眼睛,捆信那只脚也几乎被打碎了,但是这封信最后还是送到了美军后方,这封信的传出拯救了100多名纵队队员。

“嘲笑者”也是一只经历了生死的信鸽,它在前线执行了整整52次任务,1918年一个深秋的早上,“嘲笑者”携带重要军事情报起飞,穿越德军重兵重重把守,炮兵在收到情报后半小时内就给了德军沉重打击,可见信鸽效率有多高。

不止是二战时期信鸽发挥了很大的重要,在古代各种大大小小的战争中,它们也是功不可没,传信能立下功劳,但反过来,如果被非正义之师利用,那信鸽也会带来无穷祸害。

传信鸽能立下汗马功劳,也能带来无穷祸害

侵华战争我们打得非常惨烈,传信鸽也是罪魁祸首之一。

日本明治年间已经将信鸽投入战场中,侵华战争的时候,日本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培育优良品种信鸽,并在军方建立鸽舍对信鸽进行训练,战时利用它们传递信息。

中日交战之时,天上经常有很多鸽子飞过,最吃亏的就是我们中国军队的战士一开始并不知道军鸽的危害,所以他们也没注意,以至于造成巨大的损失。

侵华战争时,日本安插了不少探子在中国收集情报,这些探子将他们收集到的情报通过信鸽传回日军部队,日军部队据此对我们的军队进行“精准”打击,当时我们损伤惨重,经此一败,中国军队也就对军鸽重视起来了。

为了防止军鸽为日军传递消息,八路军专门成立了一支灭鸽小分队,并且还制定了一个特殊的规定,在战场上首要击毙的是传递消息的信鸽,其次才是日本军官,如果为了击杀日军而放走了信鸽,那他们将受到处罚。

除了专门的灭鸽小分队,当时很多猎人和老百姓也自发加入了灭鸽行动,有的用弹弓、有的用猎枪,其中比较著名的除鸽事件,是除鸽队长华荣龙假意投降,混入日军的鸽舍送食物的队伍中,并在鸽子喝的水中投下剧毒,这才杀死了大批“助纣为虐”的日本军鸽。

在战场上知道最新形势就占据优势,所以绞杀日本军鸽,拯救了多少抗日战争英雄的生命。

能传讯的鸽子是如何训练出来的?

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的信鸽,都能快速高效地把信息送达指定地点,让人非常好奇的一点是:送信人是怎么告诉鸽子们把信送到哪里的?鸽子们是怎么听懂的?难道鸽子和人类的语言是相通的吗?即使语言相通,鸽子能找到目的地,是因为自带导航吗?

这个想法显然太离谱了,我们还是从科学的角度来看看吧。

大家应该听说过几种会说话的鸟吧,比如八哥、鹦鹉之类的,然而这些品种的鸟并不是天生就会说话的,而是后天经过训练才修炼成“精”,会说人话的,类比得出,军鸽或信鸽其实也是经过人工训化才具备送信能力的。

以前训练信鸽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一种是经常带信鸽到一个固定的地方去,也就是需要它送信的地方,经过数次训练,信鸽就能通过自生分辨磁场的能力记住这条路线,在需要的时候就可以利用信鸽在这条线路上送信了;

另外一种比较常用,利用鸽子天生恋家的特性,让信鸽时常往返于需要传递信息的两个地方,因为信鸽非常恋家,所以把它们放出去传递信息后能够回到原来的地方,就达到了让信鸽往返两地送信的效果。

还有一种就是使用信鸽的人并非信鸽主人,而是与信鸽主人联系之人,他们彼此之间认识,信鸽主人通过恰好途径的朋友把信鸽带给自己的联络人,联络人将信鸽笼养起来,待需要传信之时放出,信鸽凭借它们的归巢能力准确回到主人家中,这样也能成功送信。

现在用于竞翔比赛的信鸽训练方式则更加复杂,是一套科学的训练方法。

第一步就是基础训练,其中又包括亲和训练、归巢训练、开棚训练和熟悉信号训练;

基础训练完成后就开始第二步放翔训练,放翔训练包括四周训练和夜宿训练,目的就是使鸽子在无论多恶劣的气候条件下都敢于归巢、培养以后远程飞翔在外过夜的适应能力;

第三步就是防天敌训练,鸽子最大的天敌就是禽猛,通过这一项训练避免信鸽在外飞翔时被禽猛所伤;

接下来就是最后一步提高归巢速度训练了,驯养员使用的方法主要有寡居法、思偶法、占巢法和饿食法。经过这一整套科学完整的训练,信鸽可以说所向披靡了。

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训练信鸽的方法都大同小异,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如何将路线深深“烙”在信鸽脑海中,驯养人员也都通过各自的方法做到了,小小的鸽子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最开始是谁发现鸽子可以用来传信的?

中国文字记载的最早使用鸽子传信的记录是在盛唐时期,《开元天宝遗事》中记载有传书鸽章节,书中称“张九龄年少时,家养群鸽,每与亲知书信往来,只以书系鸽足上,依所教之处,飞往投之,九龄曰为飞奴。”按咱们中国的记载,最开始发现鸽子可以传信的就是盛唐张九龄。

张九龄

根据达尔文《物种起源》记载:公元前3000年左右,埃及人也开始使用鸽子传信,早在5000年前,希腊人已经把野生鸽子驯养为家鸽。由此可见,外国的鸽子传信起源得也挺早。

飞鸽传信谜底到现在就解开了,它们天生具有磁场能辨识方向和它们的恋家特点决定了它们能成为几百年来的信使,一种动物能体现这么高的价值,不枉来人间一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军鸽   盛唐   指挥部   蘑菇云   信鸽   恋家   英国   日本   日军   鸽子   军队   地图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