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榄再一次扛起大旗

策论

廖瀚

讨论中山,不能不重点提及制造业;提及制造业,永远绕不开小榄镇。

从GDP数据来看,2021年中山3566.2亿,小榄就占了489.1亿元,占比接近七分之一;从规上工业增加值上看,小榄在中山全市占比同样也接近七分之一。如果从市场主体数量上来看,小榄占比更是超过16%。

虽然在行政级别上小榄只是一个镇,但在产业级别上,其重要性早就超出了一个镇。因此,我们对小榄制造业的讨论和谋划,不应在一个镇级坐标系里进行。更实际的视角是:讨论小榄,必须从整个中山的发展大局出发,从中山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需求出发。

跳出小榄看小榄,这个制造重镇有优势,也有劣势。

一方面,小榄的制造业基础,使其成为中山制造的重要一极;另一方面,以“镇街的层级”承载了“市区的体量”,小榄在“小马拉大车”的背景下积累了产业大而不聚、大而不新、大而不强等一系列问题。这些特点,是小榄发展禀赋和历程所塑造的。

跳出中山看小榄,小榄的挑战,也是机遇。

从佛山狮山,到东莞长安,珠三角的传统制造强镇,面临的同样命题是产业转型升级,面对的同种挑战是重塑产业竞争力。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中,在中山建设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的背景下,小榄镇迎来了为镇域高质量发展开路探路的历史使命,和破解历史性、结构性、积累性问题的政策抓手。

小榄的问题,不仅仅是小榄的问题。小榄的发展模式,是珠三角镇域经济的典型模式;小榄的问题,也是目前中山遇到的典型问题;而小榄的探索,也是中山探索的实践者。

站在城市转型探路的今天,小榄再一次扛起大旗。

跳出湾区看全国,从珠三角到长三角,我们可以看见,近十年来,通过本土产业转型升级和导入外来新兴产业两大路径实现弯道超车、“凤凰涅槃”的镇域发展案例并不在少数。优良的改革传统、深厚的产业基础与区域政策的红利,是这些优秀样本的共同点,也是他们“破局”的关键。

今天的小榄,同样如此。既然锚定了从大到强的新坐标,小榄就必然要直面空间重塑、产业重构、队伍士气重振等一系列挑战,想方设法激发体制机制活力、干部队伍活力,进一步激活行政效能。

一个善于谋变、勇于谋远的小榄,永远值得我们期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策论   中山   制造业   机遇   活力   典型   传统   模式   政策   产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