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基层“班长”有为有位

“没想到,真的没想到。”2005年就投身社区工作的上海市浦东新区洋泾街道崮洋居民区党总支书记费洁,得知自己即将晋升为事业单位六级职员,获得相当于“副处级”待遇时,发出这样的感慨。

为基层“撑伞”,给一线“撑腰”——近期召开的上海市深化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会议传递出鲜明导向。正在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浦东新区,率先发布激励关怀居(村)党组织带头人的15条措施,探索进一步给基层干部减负增能、让干好的人更有奔头。


“一度以为,做到居民区书记就算到头了”


今年上半年的疫情是对上海所有基层干部的大考。费洁所在的崮洋居民区有超过4000名居民。核酸检测、看病就医、物资供应……4000多人的社区,最终只有18个阳性病例,崮洋居委会赢得了辖区居民的肯定。

“对我而言,晋升是一份沉甸甸的荣誉。”费洁说,崮洋居委会有7名社工,除了她之外全是“80后”。“这次晋升有很强的示范效应,让居委会里的年轻人都看到了希望。”

今年36岁的朱骏,目前在浦东花木街道牡丹第三居民区担任党总支副书记。计算机本科毕业后,朱骏的头两份工作都在互联网公司。最初应聘到浦东新区花木街道当社工,他的想法是“离家近又稳定”。后来朱骏发现,自己性格“不是很闷”,能和居民融在一起,制作统计表等技能在社区也很管用,就一直干了13年。

从普通社工、街道挂职、后备干部再到居民区副书记、书记,花木街道给出了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浦东“激励关怀15条”提出,盘活全区资源,加大对居民区党组织书记使用事业编制的保障力度。对已经进编、核定为七级管理岗位的居民区书记,择优晋升为事业单位五级、六级职员。目前已有5名优秀的居民区书记即将晋升为事业单位六级职员。

“通过岗位等级晋升、择优选拔等方式做实上升空间,居(村)党组织书记只要干得好,就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更好的发展前景,要让居(村)书记成为一张闪亮的职业名片。”浦东新区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徐可畏说。

“原来觉得做社区工作,干到居民区书记就算到头了,现在更加有奔头了。”朱骏说。


“拆分大型居民区是实实在在的减负”


给基层减负,是中央一以贯之的导向。如何减负?浦东新区这次也有实实在在的举措。

浦东新区东明路街道三林苑社区居民在讨论小区公共空间规划方案 杨有宗 摄


浦东新区康桥镇康桥花园是一个超大型居民区。康桥花园居民区党总支书记王晓晨介绍,该居民区实际管理小区15个,常住人口1万多人,对应的居委会只有9名社工、6名辅助人员。

拿着地图,王晓晨向半月谈记者解释康桥花园有多大:给小区贴告示,15个小区全贴到,要花1个多小时。居委会在居民区东南角,西北角的居民来一趟,腿脚慢的要走半个小时。“很多在居委会举办的活动都是在居委会开展的,老年人走不动路,也就不来参加了。”

体量太大,精细化管理和服务就没有基础。这次战“疫”,就暴露出一些居民区基层力量不足、服务半径过大的问题。浦东新区民政局基政处处长王艳介绍,对现有管辖规模超过2000户的非独立小区居委会,因地制宜创造条件适时拆分;对管辖规模超过3000户的非独立小区的居委会,具备条件的原则上可以拆分。首批拆分调整后,浦东新区将新增居委近90个。

按照目前方案,康桥花园将以自然道路、小河为界,拆分为3个面积差不多的居民区,并配齐服务力量。“对我们这样的大型居民区来说,拆分是实实在在的减负。但拆分不是‘分家’,把工作做细做好是第一位的。”王晓晨一直在留心观察,居民区里有哪些热心公共事务的居民。“有时候处理社区纠纷,哪怕居民跟我吵架,我也会特别注意哪些居民有责任有担当,尽可能吸收他们参与社区工作。”


*本文为《半月谈》2022年第19期内容

半月谈记者:何欣荣 郭敬丹 / 编辑:李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社工   基层   浦东新区   党总支   居民区   党组织   居委会   花木   班长   书记   街道   居民   小区   花园   工作   社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