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业加码支持实体经济,“稳大盘”信心更足

来论

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等近日纷纷发布关于支持服务实体经济的公告。据媒体统计,上述六大国有行前三季度新增贷款余额9.53万亿元,同比增长超过30%。投放覆盖基建、制造业和绿色发展、乡村振兴、科技创新、普惠发展、外贸融资等诸多领域。几大国有行主动对接国家稳经济政策,服务实体经济成效显现。几家银行公告均透露还将进一步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促进经济发展贡献金融力量。可以预见,对实体经济的支持,除国有行之外,股份制乃至城商行农商行都会积极跟进;银行业之外,其他金融机构乃至各行各业都会积极跟进。

实际上,在疫情影响叠加之下,围绕纾困受困主体、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促进外贸出口发展等方面,金融业对于实体经济支持的力度一直在加强,这当中有主动有被动,但逐渐转化为主动,支持实体经济已经不再限于口号。当然,信贷毕竟是一种金融交易,一方愿意贷,也得另外一方愿意借,讲究一个匹配性,并且要保证借来的钱投入生产后所产生的效益,在扣除利息后有利可图,这在当前的大环境下对于一些企业并不容易。值得一提的还有,实体经济当中最有活力的组成部分——民营企业能否从这些金融业支持措施当中分得一杯羹,是很多人所关心的。毕竟对于放贷给民营企业,一些银行还是会有一些额外的顾虑,但这恰恰也是支持实体经济的关键所在。

当然,在金融手段之外,与实体经济挂钩的最重要因素是需求,支持实体经济,提振需求和消费,鼓励投资,才能促进经济发展。此外,从宏观方面来说,面对一段时间以来欧美各国的“暴力加息”,央行展现了自己的战略定力,中国的数次降息引人注目,而降息的最大获益方自然是实体企业。这也说明,我们和欧美当前面临的主要矛盾完全不一样。当前我国的经济增长、物价水平、就业状况、国际收支平衡等货币政策调控目标均运行在合理区间,并无过多通胀压力。同时中国因疫情防控应对有力,经济复苏基本面确定性强,通货膨胀率温和,有降息空间。近几年持续化解金融系统性风险,有效降低资产泡沫。加之中国的资本管制政策,有效制约国际游资的炒作。这使得我们短期虽受到美元加息的影响,但我们的战略定力必将惠及经济稳定性,资产价格不会大起大落,对于实体经济的扶持正当时。

对于实体企业的支持,实际上也是金融业等其他行业的让利。中国作为一个大国,要平衡内部经济指标和外部经济指标的关系,真实利率略低于潜在实际经济增速,处于较为合理水平,是留有空间的最优策略。过往大家最担心的是钱进不了实体,在金融领域空转。但近年来,从业内人士到普通中小微企业主,对这一点的改观都有深切感知。大家都清楚钱现在真的要进实体,但是要进什么样的实体,进入的过程是否公平,是否会有结构性和时滞性等方面的困难,则是接下来需要直面的。 □蒋光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7

标签:金融业   交通银行   实体   都会   经济   经济指标   定力   疫情   中国   民营企业   大盘   力度   主动   信心   银行   金融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