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听过最毒的鸡汤是:圈子不同,不必强融

按理说,这个话题我是不太敢说的,因为在过去,我在交朋友这件事上是最没底气的。


以前我的朋友极少,因为性格极度内向,不敢主动结交,所以导致在人情世故这方面几乎是一窍不通。


从未想过刻意经营任何朋友关系,也几乎从未主动结交过任何朋友。


这么多年,身边朋友换了一波又一波,真正留下来的没几个。


朋友来到自己的世界,从不拒绝,朋友离开自己的世界,也从未挽留。


随意的人生,随意过。


但是现在,我对交朋友这件事却格外有了热情,为什么?


听我细细道来。



01

不管什么圈子

想融入,就先融入再说



电视剧《三十而已》里顾佳想通过融入太太圈,来获得自己想要的资源。


但她发现无论自己怎么费尽心思,都融入不了她们的圈子。


明明一起拍的照,但刷朋友圈才发现,站在边上的自己竟然被裁掉了。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她融错了圈子。


不是圈子不同,不必强融,而是错误的圈子,不必强融。


错误的圈子,强融是没用的,因为你们不是同类人。


但这并不是一件坏事,为什么?


因为你不去试错,不去融错几个圈子,你哪知道哪些圈子是你能融进去,并且是最适合自己的呢?


所以,想要构建自己的人脉圈,不是先选择不去融入,而是融入过后发现不合适,才会有更好的选择。


对于“圈子不同,不必强融”这句话,以前我是一直坚信的,但后来发现这越来越会让我陷入一种先入为主的思维误区,即感觉大部分圈子都不适合自己。


太优秀的圈子,不适合,会让自己自卑;

太佛系的圈子,不适合,会让自己变懒;

太狼性的圈子,不适合,会让自己很有挫败感;

……


因为这些理由,所以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是要么不去尝试,要么浅尝辄止。


结果导致身边朋友少之又少,眼界格局永远都只有自己那一亩三分地,比井底之蛙还可怜。


最起码井底的蛙还能仰望天空,而我不仅被困在井底,还自己给自己盖上了井盖。


一个人如果既不学习又不交朋友,可不就是盖上井盖的井底之蛙嘛。



02

交朋友很多时候

都是先功利后感情的



很多时候,我想靠近优秀的人,但发现比起和他们交朋友,我似乎更在意自己自卑的情绪。


直到逼迫自己多和一些优秀的人相处过后,才发现,其实我一直都低估了他们的包容度,高估了自己的重要性,才会导致我融不进他们。


这个过程,我一直在修炼,逼迫自己不去考虑自己的重要性,而去想自己能在他们身上学习到什么。


就比如去年我主动认识了一位离自己很遥远的人,一位跨国公司的老板,悉尼大学客座讲师,同时还是一名国际成长教练。


我主动向他请教问题,还约了电话,跟随他一起进行线上微创业。


在他身上学习到很多宝贵的知识和经验,也通过他,结识更多优秀的同龄人朋友。


但同时,也会有人和我说,你有没有想过,是因为他们情商高,包容性强,一直在向下兼容,所以才和你做朋友的?


如果是以前,我会被这句话吓退。


但是现在,我在想,那又如何?


我只要对得起他们在我身上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尽我所能的和他们达到等价交换,不就好了吗?


也许你会觉得这有些功利,交朋友怎么能带着目的呢,显得很不真诚。


这个很好解释。


首先,在这个功利的社会,不带着目的做事的人,还活得下去吗?


其次,大多数情况下,交朋友其实都是先功利后感情的。


这一点,在职场里,体现得最为淋漓尽致。


因为在刚开始,大家都是来赚钱的,很少有人跟你谈感情。


在利益面前,人性很难禁得起考验。


但为了利益,大家可以在一起做事,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奋斗,在奋斗的过程中,才会慢慢有感情出来。




03

凡是你仰望的人

基本都不算你的人脉



对于人脉,可能很多人都理解错了,误以为人脉就是自己能结交上的人,但其实不是。


润米咨询创始人刘润老师在他《5分钟商学院-个人篇》一书中说过这样一句话:


人脉不是那些能帮到你的人,而是那些你能帮到的人。


这句话一下敲醒了我。


以前以为我认识了某个厉害的人,那个人就算是我的人脉,今后就可以肆无忌惮的找人家帮忙。


其实这样的做法很危险。


在和对方还只停留在利益关系,关系还很微弱时,就把对方当朋友,实际是在不断的损害这段关系。


所以,人脉不是那么容易获得的,特别是优质人脉。


但正因为难,所以才要不断的去尝试,向那些优秀的人请教,学习,待到自己有能力时,可以帮助更多的人,人脉自然也就越来越多。


你不强大,认识谁都没有用,这句话是真的。


但谁都不去认识,永远都很难变强大,也是真的。



04

写在最后



我虽然在结交人脉这件事上也是菜鸟级别,但好在发现了一些底层逻辑,并进行了几次成功的实践。


所以,分享3条我的交友经验吧。


第一,对于很优秀,同时又很陌生的人,有个心理暗示很重要。


那就是:


把自己清零,专注于挖掘对方身上你能学习的点。


忘掉自己是谁,优点也好,缺点也好,屈辱也好,自尊也罢,统统都从脑海中抹去。


只想一件事,那就是:


你结交对方是为了什么?对方身上有哪些地方你可以学习到?


这个方法特别是对于我这样内向者来说很有效。


第二,尽量用实际行动表达感恩。


发红包也好,送礼物也好,总之,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很有限且宝贵,特别是优秀的人,他们每分每秒都很有价值。


同样也是刘润老师说过的一段话,也让我醍醐灌顶,他说:


时间颗粒度为一天的人,喜欢说:“你到北京了?那怎么不顺便绕道天津来看我一下啊?”


时间颗粒度为半天的人,喜欢说:“你下午在办公室吗?我过来找你聊聊天。”


时间颗粒度为1小时的人,喜欢说:“路上堵疯了,我还有一会儿就到,你等我一下啊。”


时间颗粒度为半小时的人,喜欢说:“这事儿微信里说不清楚,我给你打电话吧。”


这些话都没错。


但是如果别人不去天津看望你、拒绝你的临时到访、不谅解你的迟到、或者不接你的电话,你要理解,那只是因为他的时间颗粒度和你不同。


所以说,表达感恩这件事一定要做,因为即使你只是请教一个小问题,但是可能对别人来说,这份时间和精力他能做更多有价值的事。


第三,尽所能及的去帮助自己能帮助的人。


之前看到一个朋友的视频号,她有一个观点让我很受触动,视频的主题是:


只有60分的你,也可以去教40分的人。


是啊,并不一定你要很厉害才能帮助别人,帮助别人可以是分享一些经验,表达一句安慰,送一份小礼物等等。


总之,格局越大的人,越不吝啬帮助别人。


这也是我在很多优秀的朋友身上看到的共同特质。


希望我的小建议能带给你一些启发或帮助。


最后,再来一句:


不是清楚自己的能力之后再去做事,而是你去做事才有那个能力。


交友也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9

标签:人脉   圈子   鸡汤   功利   交朋友   颗粒   主动   身上   优秀   时间   朋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