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情商,学会说话》之26““不是说话直,而是情商低”


有些人总爱以“心直口快、说话直”来标榜自己,觉得那些说话圆滑的人都是“虚伪”的人。他们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只顾着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痛快自己的嘴,完全不顾及别人的感受,完全不管别人是不是愿意听,听了是不是高兴。


例如,看到别人穿衣服有些不合适,他们会说:“你穿这件衣服看上去像个茄子,小腿太粗了!”听到别人没有升职成功,他们不但不安慰,反而幸灾乐祸:“哎呀,我就说你肯定升不了职,你哪有那个能力啊!”……如此等等,最后还加上一句:“我说话直,你不要生气!”他们的口头禅就是:“我这个人说话就是直,有啥说啥,你不要太介意啊!”当别人表现出不高兴的时候,他们反而埋怨说:“这个人真小气,我只是实话实说,有什么可生气的!”


鲁迅先生在《立论》中讲到一个故事:


一家人家生了一个男孩,合家高兴透顶了。满月的时候,抱出来给客人看,——大概自然是想得一点好兆头。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发财的。”他于是得到一番感谢。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做官的。”他于是收回几句恭维。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是要死的。”他于是得到一顿大家合力的痛打。


“说要死的必然,说富贵的许谎。但说谎的得好报,说必然的遭打。你……


“我愿意既不谎人,也不遭打。那么,老师,我得怎么说呢?”


“那么,你得说:‘啊呀!这孩子呵!您瞧!多么……。啊唷!哈哈!Hehe!He,hehehehe!’”


鲁迅先生创作上文的本意,是抨击旧社会黑白不分、真假不辨的丑恶现象,更为了讽刺当时社会上的懦弱逃避的“哈哈主义”和“老好人哲学”。如今时过境迁,旧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但是文中的故事,用于我们关于“情商问题”的讨论,仍有很现实的借鉴意义。


譬如,“甲”说新生儿以后要发财,“乙”说新生儿以后要当官。至于孩子以后能不能发财当官,有可能实现,也可能实现不了。虽然有逢迎恭维之嫌,总之算是吉祥话,大家喜欢听,在喜庆祥和的场合也无伤大雅。


反观“丙”的说辞,虽然是大实话,因为人类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新生儿即使高寿百年也不可能永生不死。但是,在小孩儿满月的喜庆日子里,说这么一句,就不单单是“说话直,情商低”的问题了,这是给人家找茬添堵,是来讨打的。所以丙遭到“大家合力的痛打”也是活该!不值得同情。


如果我们在小孩满月的喜庆场合里,即使不想阿谀奉承(当然更不能“哈哈主义”),完全可以说些“这孩子真漂亮、真可爱”或者“祝福孩子健康成长、聪明伶俐”之类的吉祥祝福的话。这不仅是情商高低的问题,这是与人交往的基本要求。


生活中,真正说话直的人,虽然有时候有话直说,但是也会充分考虑别人的感受,不会说出伤人的话语。相反,那些情商低却不自知的人,一边标榜自己“真诚率直不虚伪”,一边经常说出一些伤人的话。他们不知道这样的说话方式真的非常令人讨厌。事实上,他们从来都不受人欢迎,也很少有人愿意跟他们交往做朋友。试想,谁愿意跟那些不知尊重、没有教养,整天伤害自己、打击自己的人交往呢?


情商高的人,心里始终装着别人。他们在说话之前会考量对方的感受:“我说出这样的话会不会令别人不高兴”?“我应该怎么说才不会伤害别人”。情商高的人即使说话直,也知道在什么场合、什么时候该说什么话,不该说什么话;知道该怎么说,不该怎么说。


所以,不要拿说话直当借口了。即使是最亲密的人,说话也要留点口德,也要讲究场合和分寸。在说话之前,我们必须要顾及别人的感受,管住自己的嘴巴。如此一来,我们才能修炼成为说话让人舒服的高情商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8

标签:情商   说话   新生儿   满月   什么话   合力   喜庆   场合   将来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