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宇辉自爆交朋友标准,撕开了成年人社交虚伪的骗局

01

前段时间,董宇辉在直播间自爆没有朋友,可谓是惊讶到了不少网友。

他说,从小到大,他的性格就与周围人显得格格不入,当别人成群结队玩得特别嗨的时候,他往往忧郁得像个傻子。

他感觉,在自己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里,都经常找不到和自己性格相似的人。这导致他在整个成长过程中,都没有什么朋友,哪怕现在29岁了,身边平时能和他聊天的朋友,也是少之又少。

因为这样的性格,他也遭受过身边人的质疑。有朋友看到他总是独来独往的,便跟他说:董宇辉,我介绍个朋友给你认识。然后就带着他一起去参加聚会,比如吃饭喝茶什么的。

但董宇辉一到这样的场合,发现大家都是在一起互相吹牛,说你喜欢什么东西,我喜欢什么东西。这种没有营养的聊天,让董宇辉觉得社交毫无意义,然后他就直接离开。

虽然这样不仅没让他交到新朋友,而且还会让他失去原来那个朋友,但董宇辉一点也不后悔。

此外,他还透露了自己交朋友的标准,那就是价值观相似,而且聊天有深度,不是口水话。只有这种人,他才会考虑交朋友。

董宇辉在新东方西安学校任英语教研主管的时候,有个物理的教研主管,和他有一种惺惺相惜的感觉。于是那个夏天,董宇辉就直接在他家里住了两个多月,两个人经常在晚上买个烧鸡,跑到西安护城河的台阶上吹风,一边吃着烧鸡,一边聊着天,这才让他感受到了交朋友的乐趣。

有人觉得他是矫情,造作,有点莫名其妙,但他并不惧怕这些质疑和非议,也并不指望别人能够理解自己。

经常在直播间温暖人心的董宇辉,看似是一个很友善的人,没想到在生活中竟然是个独行侠,这确实有点出乎人的意料。

关于交朋友,传统教育一直给我们灌输的观点都是“多个朋友多条路”,也就是朋友多了路才好走,你才能在社会上混出头来。

20世界最伟大的成功学大师卡耐基,也曾说过一句经典名言:一个人的成功85%取决于人际关系,15%取决于专业技能。

这些道理,想必董宇辉也懂,多交朋友肯定是有利于提升人际关系的,但他为什么偏偏要去做独行侠呢?更关键的是,人家还在社会上混出名头来了,这又是为什么呢?

这似乎有悖于我们的传统主流认知,到底是哪错了呢?我们到底该怎样社交?

02

董宇辉的经历,让我想起知乎上的一个提问:为什么部分人友善,却喜欢读独来独往?

底下一位网友的高赞问答可谓是道出了社交的真谛。

这位网友说,在他小的时候,只要家里有零食和糖果,父母都会在他去上学的时候,让他带一些,并跟他说:去学校里分给同学,拿去交朋友。

那个时候,他脑子里隐约有了一些社交的概念,就是拿东西去收买人心,你有好东西分享给别人,别人就更愿意和你玩,这样你的朋友也就多了,在学校里也就不会被欺负了。

但后面长大一些,他却反而变得羞于社交了,因为大概知道了社交的本质,还是为了利益,就算是志趣相投的朋友,也是如此,因为快乐也是一种利益。

这时,他为自己的这种想法感到羞耻,毕竟在我们的传统教育中,交朋友都是一种很纯粹、很高尚的行为,而他竟然藏着某种功利的目的。

等到再长大一些,也许是社会人情世故的原因,他看到身边很多人都挺热衷于交朋友的,而且别人都称这种人“会做人”。

于是他开始抛弃原来那种羞耻的想法,混入“会做人”的大军,碰上谁都要说上几句话,以便下次联系好说话,似乎和谁都是朋友。

当然,因为这样,他也说了很多违心的套话,但好像只有这样,才配得上一个适合混社会的人。

当时他也不知道这种“会做人”究竟会有什么用,但至少多个朋友总比多个敌人好,而且大家都是这么干的,总会有点用吧。

但后面在社会上摸打滚爬几年后,种种经历和思考,让他最终明白,社交的本质,终究还是利益交换。他那些靠热情讨好换来的朋友,真正到了他需要帮助的时候,没一个靠得住的。

再之后,他几乎就没有社交了,需要他花精力去维系的关系,少之又少。在生活中,他发现需要朋友帮助的时候非常少,大多数情况,都是直接拿钱和其他资源去和别人交换。能用钱换来的,就不用去贴人脸、欠人情了。

明白了这一点之后,他就懒于社交了,专注深耕自己的领域,让自己有足够多的可交换资源就可以了。

之所以还需要少部分的长期社交,是因为有些东西,是用物质资源换不来的,比如快乐,也就是那种志趣相投、惺惺相惜所带来的快乐。能用资源交换解决的,就一概用资源进行交换就好了,不用长期维系关系。

这也许是像董宇辉那种人,不太喜欢广交朋友,喜欢深度社交的真正原因了。

就如这位网友所说,社交的本质,终究还是价值交换,要么是精神价值的交换,比如快乐,要么是利益价值的交换,比如实际的好处。

像董宇辉交朋友,图的就是精神价值的交换,所以才不会违心去和不喜欢的人交朋友。

当然,除了这一点之外,也有自身的天赋倾向,让有些人更喜欢深度社交。

在社交心理学上,有一个“取悦/交往”模型,取悦型的人倾向于浅且多的交流,交往型的人倾向于深且少的交流。

假如你能在短时间内与大多数人熟络起来,给人八面玲珑的感觉,那么你就具有“取悦”天赋。

假如你喜欢慢热,需要很长时间才能与一两个人熟络起来,那么你就具有“交往”天赋。

像董宇辉这种,就是典型的具有“交往”天赋的人,对人际交往的深度和内容非常在意,只有那些有深度的交流,才会得到他的喜欢,而对那种粗浅无价值的泛泛之交,往往就比较排斥。

著名作家周国平,也是这样的人,他曾在书中写道:我天性不宜交际,在多数场合不是我觉得对方乏味,就是害怕别人觉得我乏味。可是我既不愿忍受对方的乏味,也不愿费劲使自己显得有趣,那都太累了。

这就是个人天赋在起作用,让有些人倾向于深度社交,有些人倾向于八面玲珑的泛泛之交。

03

这些天性喜欢深度社交的朋友,在工作和生活当中,很容易陷入孤独和孤僻的困境。就如董宇辉所说,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很长时间都是一个郁郁寡欢的人。

而且这样的人,当碰到一些需要众多人支持的事情,比如投票选举,或者领导别人,人缘不够好就很容易吃亏。

那当自己天性不善社交时,又该怎样打开社交局面,让自己人缘好起来呢?这里主要给两个建议。

第一、就是专注提升自己,然后被动社交。

社交的本质就是价值交换,当你身上的价值越来越高了,就算你不主动去和别人交往,别人也会主动来和你交往,因为你有别人手里没有的东西,比如知识、阅历、技术等等。

而且你的高价值,会更容易吸引另外一些高价值的人来和你交往,而高价值的人,往往又都是有深度的。这样你找到和你相似的人的概率,也就大多了。

显然,董宇辉就是走的这条路线,当他努力提升自身能力,当上英语教研主管,才遇到了同样有深度的物理教研主管这个知己。当他靠着出口成章的才华,在直播间爆火,才收获了社会各界的赞誉和掌声。

第二、就是巧用人脉杠杆。先与一小部分人建立良好联系,然后再以这一小部分人为中介,进而与更多人建立关系。

刘媛媛在她的《精准努力》这本书中,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她有一个高中女同学,长得一般,学习也不好,所以在学校里人缘不太好,没人想和她一起玩,但她又特想加入学校里最活跃的那个小群体。

怎么办呢?她非常聪明,先集中精力搞定班上一个非常漂亮的女生,而这个女生又正好是校花,这样学校里没有她交不了的朋友了。她也不用通过一个一个地讨好,去交朋友了。

再比如,在职场中,搞定了领导这个关键人物,就等于搞定了一批人,你和领导关系处得好,其他同事自然也不会冷落你。

这就是人脉杠杆的智慧,搞定一个关键人物,就等于搞定了很多人。

在生活和工作当中,如果我们并不是那种八面玲珑的社交高手,可以考虑与某个人缘好的人,建立良好的关系,这样你的人缘会好得多。

这两个方法,也是很多性格内向、不善交际的人,看似朋友不多,但是却能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如果你也是一个性格内向、不善交际的人,不妨收藏采用。

总结: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社交天赋,有的人适合做八面玲珑的社交能手,有的人只想找惺惺相惜的知己。我们需要根据自己的天赋,来找准自己的社交定位,条条大道通罗马,关键在于你要找对适合自己的路,切不可跟风盲目社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0

标签:交朋友   社交   人缘   骗局   玲珑   成年人   天赋   虚伪   深度   价值   关系   标准   喜欢   朋友   董宇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