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讨厌的勇气》不喜欢我的人,我也不喜欢你

在我们身边是不是经常遇见一些人:心事重重,怨念颇深,觉得人生诸多不幸,万事诸多无奈,经常会幻想换种活法。可一说到改变,他们就长叹一声“我又能怎么办呢”

在我们生活当中,往往都离不开金钱、事业、人际关系、时间等,而这些都在无时无刻地侵蚀着、束缚着我们,但实际上,这些束缚都是心灵上的。在我们阿德勒的整个理论体系,都在试图把人从这种束缚中解脱出来,让人重获心灵自由。

曾有人这样评价《被讨厌的勇气》一书:

如果你是一个普通的人,渴望自我成长,需要心理治愈,这本书可以成为一本自助手册


如果你是一个专业的心理咨询师,长久沉浸于精神分析学,沉醉于内心和过去的世界,这本书可以提供你一种不同的视角,成为一本临床指南。

在19世纪,有一位从小就患有佝偻病的的男子。

他畸形、丑陋、矮小,也不受家中长辈所喜欢。

三岁那年,他最喜爱的弟弟也他而去。

自己也两次被车撞,五岁时差点大病死去。

可不管别人如何打击他,生活有多么坎坷,他始终坚守着自己。

最终找到了独特的人生意义,并成为了一名心理学大师。获得博士学位,成了优秀的医生,并迎娶了一位漂亮的妻子,拥有了幸福的家庭

这位男子就是我们大名鼎鼎的阿德勒,他用亲身实践告诉大家 人生最要紧的是,是拥有被讨厌的勇气 ”


《被讨厌的勇气》里面有一段话,戳中了很多人的内心:

如果可能的话,我们都想毫不讨人嫌地活着,但八面玲珑地讨好所有人,是不可能实现的事。

想要行使自由,那就需要付出代价,而在人际关系中,自由的代价就是被别人讨厌


如果不懂得如何构筑良好的人际关系,有时候就会因为想要满足他人期待或者不想伤害他人而导致虽有自己主张但无法传达,最终不得不放弃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

这样的人的确很受周围人的欢迎,或许讨厌他(她)们的人也很少;但另一方面,他(她)们也无法过自己的人生。

人际关系会带来竞争、嫉妒以及讨厌我们自己。

既然不喜欢自己有这么多坏处,人类为什么要进化出这样的心理机制?

因为我们太害怕别别人讨厌,所以必须先人一步,讨厌自己,才不会在批判来临时如此尴尬。

用“目的论”解释的话,讨厌自己的目的就是为了“避免在人际关系中受伤”。

越惧怕受伤,就越会通过自我厌弃来逃避人际关系

他人是伙伴,并非敌人。

正如阿德勒指出,自卑感是促使我们不断前进,获得卓越的动力。

认识是自己的不足,所以才通过不断完善。

但人的进步只能以昨天的自己为基础,而不是与他人做比较。

只要有竞争,便会有输赢与对错。

而“我是正确的”这一观点本身,便隐含着“你是错误的”。

于是人际关系便又会陷入到痛苦中。

每个人都可以改变,每个人都可以获得幸福。

阻止我们的,不是无能,而是对改变的恐惧,缺乏勇气。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目的论   勇气   讨厌   讨人嫌   对错   人际关系   代价   竞争   自由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