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的自由-人人向往的生活

上一篇文章我们一起学习了《提前退休,需要准备多少钱呢?》,这篇文章我们共同追求一个目标---“长期的自由”。我们都热爱旅游,之前在一部美剧里看过一句台词,印象很深刻:“房子是我们为自己打造的牢笼,就像车和智能手机。我们以为有了这些会变得更聪明,其实反而更笨了。在旅行中,你不断遇见新的城市,获得重新拥抱自己国家、家乡的机会,而不只是在电视上或者网上看到的那样。”

正所谓“生活在别处”,旅游可以让自己逃离枯燥乏味的日常生活,重获新生。从我工作以来,除去日常开销,我有很大一部分花费都用在了旅行上。印度小山村里的冰冷的空气,加勒比海翠绿的海水,土耳其迎着日出的热气球,斯里兰卡午夜璀璨的星空,那不勒斯仿佛火焰般鲜艳的晚霞……很多个这样的时刻,我都觉得自己又重新从高压的都市生活中活过来了。

然而几天之后结束假期,坐红眼航班飞回国,有时候还因为时差,需要从机场直奔公司打卡上班,瞬间就被打回冷冰冰的现实。

很长一段时间里,如果被问到梦想是什么,我会回答,环游世界——这可能也是大部分年轻人的回答。


如果实现财富自由,再也不用工作,每天游山玩水去不同的地方感受新奇,不用着急第二天结束假期回去工作,该有多好啊!

一本书的出现改变了我的想法。这本书是我在读了《富爸爸穷爸爸》之后,再一次刷新我三观的书,叫《每周工作4小时》。书里说,旅行只是选择之一,我们的终极目标是为自己多争取一些自由的时间和空间,并在任何地方都能享受它们。

换句话说,短期旅游不过是我们为了面对长期高压工作,给自己制造的止痛药,但实际上“治标不治本”,短暂休息之后,我们依然需要回到工作岗位。我们应该追求的其实不是短期的旅游,而是长期的自由。

《每周工作4小时》的作者蒂莫西·费里斯在书里讲述了自己如何从一个每天工作12小时、每周工作6天、以“玩命工作”的敬业精神为自豪的工作狂,蜕变为一个每周仅工作4小时的有钱有闲人士。虽然工作时间减少了很多,但他的月收入却上升到5万~10万美元。与此同时,他可以舒舒服服地环游世界,做一个超级数字游民。他在阿根廷赢得了探戈比赛冠军,在欧洲玩摩托赛车,在巴拿马潜水,在日本学习马背骑射……


蒂莫西认为,少做并不意味着懒惰,重要的是高效,而不是忙碌。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合理分配时间,只做重要的事情以减少工作时间,同时通过减少设定的工作时限来做最重要的事情。

这个观点有点像管理学中的“帕金森法则”:任务的重要性和复杂度与所分配的完成任务的时间密切相关。简单理解就是,同样的任务,如果给你一周去完成,你需要保持高效的工作节奏;但如果给你两个月的时间去完成,就变成了一场精神磨难。因为短时限要求精力高度集中,这样做出来的产品通常比长时限下做出来的好,甚至质量更高。很多情况下,因为每天有8小时的时间要填满,我们才会用8小时去完成工作。但如果有一件紧急的事情需要我们在2小时内做完,神奇的是,我们往往会在2小时之内出乎意料地完成工作。所以,蒂莫西觉得工作不应该占用我们全部的时间,工作和生活、娱乐、休闲的界限也没必要那么明确。直到今天,他也一直在实践自己提出的理论,过着他书里写到的生活:“告别朝九晚五,旅居世界各地,迈入新贵阶层。”而所谓“新贵”阶层的财富,在他看来不是金钱,而是时间和自由。

就如同他在书里说过的一句话:人们根本就不想要100万美元,人们想要的是那100万美元能买到的生活体验。

我曾经也以为追求财富自由,是为了再也不用工作。但后来我体验过没有工作时无所事事的生活,发现自己根本就闲不住。我在东南亚旅居的时候,渐渐发现去海岛、去度假村、去曾经向往很久的城市,都不再能那么令我感到兴奋了。我更想与人产生联结,要创造价值、学习新东西、找事情做,总觉得人不能闲着,得找点事做。

很多人觉得工作很久之后去海边休息一个星期是给自己充电,但如果真让你在海边休息一年什么也不做,我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不会喜欢这样的生活。短暂的休息会让你保持对假期的新鲜感,但是无限延长的休息,只会带来消极和懒惰。

即使你有了很多钱,每天无所事事,也并不会给你带来快乐。人生一旦失去目标,就连曾经我们最热爱的旅行,最终也只会变成日复一日的打磨时间罢了。

哲学家蒙田说过:“有那么一段时间,我在家中闲居,尽可能地不让自己被俗务缠身,我本以为,什么都不干,只是凭着自己的喜好,就可以怡情养性。可是,事实跟我料想的不太一样,这样的状态维持得越久,我的心就越沉重,越难以振作。”

所以,我们所追求的财富自由,并不是要逃离工作,而是要改变工作的意义。

现代社会常常强调“工作生活平衡”,是因为我们在潜意识里把工作与生活当成了两个对立面。工作是为了赚钱,而生活是为了放松。但是大部分人放松的方式,不过就是消费,然后为了填补放松带来的缺口,继续玩儿命赚钱。

但是,当我们观察整个人类历史,就会发现,那些度过幸福一生的成功人士,大多是没有工作与生活的边界的。他们热爱工作,也热爱生活,他们在生活中愉快地工作、创造价值,也在工作中放松地享受生活。

疯狂工作然后用旅游麻痹自己或是工作几十年后彻底退休对于他们来说都不够理想,他们追求的是最基础的财富自由和更重要的时间自由。

比如有些人会选择“兼职退休”:在退休后,做一些兼职工作,例如做自媒体、写小说或者去咖啡店或青年旅社打工,做自己喜欢的同时也能赚到一点钱的事情。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利用时间,还可以增加资金收入。

还有的人会选择“间隔退休”,有点像我们常说的间隔年,就是在人生的任何阶段都可以暂停,而不是非要等到自己达到一个硬性的前提条件。

前面提到,如果想彻底退休、完全靠利息生活,你需要存够25倍于一年生活费的费用。但是,如果你只要间歇性退休一年或是两年呢?那你只需要存够接下来一两年的金钱,就可以提前去体验退休的生活。

例如,我在北京一年的生活费是10万元,我只需要存够10万元,就可以给自己一个间隔退休年,即使不做任何与赚钱相关的事情,也不用担心自己的生活受到影响。在此基础上,拥有充足的时间去探索、尝试,发现自己的热情所在,让工作和退休生活交织在一起。

兼职退休、间隔退休的目的其实都是为了更高效地工作,也都是一种寻找、探索、创造的旅程。你也完全有可能在体验退休之后,发现退休生活根本不需要你以为那么多的钱——就和去到东南亚旅居之后的我一样。

比如现在的我,就对短期旅游不那么感兴趣了。我去过很多国家和城市,但在我看来,如果只是几日的观光旅行,即便再深度地旅行,都无法真正地和一座城市建立深层次的联系。旅游仿佛一个美好滤镜,你看到的大多数风景是这个城市精心准备、要展现给游客的最美好的一面。而只有住在一个地方,在那里生活,看过它的美丽与友好,也看过它卸下妆容的另一面后,你才能真真切切地爱上它。因此,旅居生活是一种完全超越于旅游之上的优质体验。

例如我在泰国、越南、马来西亚、印度,每个地方一住就是一个月。时间很充裕,每天也都过得很充实。在吉隆坡,比较多的日子里,我会早起去楼下的便利店吃个早餐,然后找一家舒服的咖啡店,点一杯冰拿铁坐一整天,做设计、写代码、写作、剪视频、研究投资。傍晚没有那么晒的时候,就出去走走逛逛,去附近的夜市找一家小餐馆吃个晚餐,然后回家继续看书,有时看一部电影或者美剧。偶尔去电影院看场电影,逛逛美术馆,路过不同的商场进去逛逛,跻身游客当中感受热闹,也很开心。

现在的我每周工作时间其实也不算长,我不用再身心疲惫地加班,也不再无所事事,而是能够在生活里获得工作的灵感,又在工作中表达我对生活的感悟,这样的状态让我感到非常满足。因为时间可以自由安排,当我想旅行的时候,我可以随时出发,换一个城市短暂生活,认识新朋友,在新鲜的环境中产生与一座城市的连接,当然,也可以在各式咖啡店里工作,这和以往那种观光式的旅游完全不同。

这就是拥有被动收入后的好处——一定程度的财富自由下的工作,可能是为了自我实现、获得成就感或是追逐自己的兴趣,而不是只为了赚生活费,也不会只以金钱报酬为衡量标准。你可以一边旅行,一边工作,一边生活。你不再需要用旅游来麻痹自己,因为自由已经成为你长期的状态。

我们想通过投资理财实现财富自由、提前退休,并不是只关心银行余额,而是要学会用钱买回我们的时间,去过自己真正喜欢的生活。在这个过程中,真正重要的不是赚到多少钱,也不是走过多少国家成为旅行达人,最重要的是知道自己要什么,并拥有选择的能力。

下一次当你很想去旅游的时候,不如回想一下我们前面提到过的延迟满足。说不定放弃这一次的旅游,把这笔钱换成一份能带来收入的资产,也许它会在几年后为你带来随时随地享受旅行的自由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自由   间隔   事情   小时   财富   时间   旅行   城市   旅游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