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被逼放弃造车!背后的隐秘让人绝望

关于华为造车这件事情,前些天我们曾经发布文章和视频,分析了华为造车的战略布局。

我们提了两个特别重要的问题,第一个重要问题是,华为到底有没有在造车。第二个重要问题是,华为为什么这么做。关于第一个问题,我们在那个视频中已经讲得非常详细了,不太明白的朋友,建议大家回过头去再去翻看一下。

我们今天重点讨论第二个问题,华为为什么做这样的战略选择?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在之前的那个视频中讲到,华为造车选择了两个战略路径,两条腿走路两边下注的战略。第一个路径是与赛力斯合作一个品牌来造车;第二个路径就是做ICT,支持中国智能汽车厂商造好车。这两条战略路径,一方面是华为公司内部在造车这件事情上存在巨大分歧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华为主动的战略选择。

但是,有很多朋友就不太服气了,即使华为公司内部存在分歧,华为为什么要放弃自己亲自下场造车呢?大家知道目前在全球来讲,新能源汽车是非常巨大的新风口,它的市场规模,可能远远大于华为已经撤退的智能手机这样的业务,市场空间也可能会大于华为目前的所有业务。为什么华为要自费武功,不亲自下场造车,不去做自己的汽车品牌呢?

这里面当然有更深层次的原因,我们今天就来跟大家分享一下。在分享这件事情之前,我们来跟大家核对两个最基本的事实,第一个最基本的事实是美国制裁华为的时间线。

美国加大力度制裁华为是从2018年1月份就开始的,先是借口国家安全从手机和通讯设备开始制裁。那个时候,说白了就是不允许华为在美国卖产品。2019年的时候,这种制裁开始全面升级,到2020年5月份,美国宣布严格限制华为使用美国的技术、软件设计和制造半导体芯片。

这跟华为造车有关系吗?

大家注意,从2020年5月份起,美国开始严格限制华为使用芯片。那时候,华为就开始缺芯片。这件事情引起了华为从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撤退这样的后果,也造成了另外一个更加严重的后果,就是华为在智能汽车上会缺芯片。

华为为什么会在智能汽车业务上缺芯片呢?所以我们就要跟大家核对另外一个事实。

我们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的是,一辆传统汽车一般需要500-600颗左右的芯片,但是一辆智能汽车需要的芯片可能要达到2000颗以上,小鹏汽车的何小鹏曾经说过需要5000颗芯片。不管是2000颗还是5000颗,造一辆智能汽车所需要的芯片数量都在数千颗这样一个量级。

那么,面临美国严厉制裁的华为,如果亲自下场造车,这是难度非常大的事情,有可能这件事情根本就做不成。所以华为公司非常聪明,选择了另外一条战略路线,不自己亲自下场,不去直面美国的芯片制裁。

那么,曲线救国之下,华为汽车的未来会是什么样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华为一方面做ICT,另一方面跟赛力斯合作一个汽车品牌,也能够曲线进入智能汽车市场,能够实现在这个市场所有的未来梦想。假如未来再过几年的时间之后,美国放松了对华为芯片的制裁,那华为公司可以顺势大举进入。

这样梳理下来,想必大家已经非常清楚了这件事情的白龙去脉,到底华为为什么不亲自下场造车?

这背后全都是华为的眼泪,让人心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1

标签:华为   美国   隐秘   下场   路径   芯片   绝望   事实   两个   战略   智能   汽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