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是如何收割韭菜的?

10月11日,美国长债收益率劲升至多年高点,30年期美债收益率跃升近12个基点,达到近九年来的最高点3.959%。10年期美债收益率也一度涨超12个基点,升至4.006%。这折新闻的背后意思,就是美国又在收割韭菜了。

那么,美国是如何“割韭菜”的?被割韭菜的国家为何甘愿?美国为什么能够“割韭菜”?“割韭菜”的对象为什么以新兴工业体为主?本文将以最基础的金融知识逻辑,通过回答这几个问题,来讲清楚背后的原因。

一、先回答第一个问题:美国是如何“割韭菜”的?

回答该问题之前,先回顾一下美国近三十年的经济发展。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关注到,美国近三十年年平均的经济增长率保持在2%左右,这在主要的发达经济体中是相当厉害的,因为经济越发达,增长面越少。在前几大发达的经济体中,日本近三十年经济负增长,英国、法国经济偶尔有增长,但很难超过1%的增长率;德国依靠其强劲的实体工业,也只能偶尔达到2%的增长率。唯有美国能够保持年平均2%以上的经济增长率,美国是如何做到的呢?

近三十年来,每当美国经济出现问题的时候,美联储就会放水实行货币宽松。2020年,美国新冠疫情最严重的时候,经济受挫,美联储的应对措施,就是加大印钞,直接将美元发给民众。民众拿着美元去消费,购买生活的必需品(比如衣服、鞋子、电器等),而这些生活必需品,美国不生产,主要从新兴工业体进口(比如中国、印度、印尼、越南等),美元流向了新兴工业体国家。

另一方面,由于新兴工业体经济发展相对较快,投资机会多,美元也会以热钱的形式投向了新兴工业体。

当美元流向新兴工业体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消化,美联储宣布加息,或者美债升值。由于“资本追求利润”,而投资有风险,一旦有了更高的利息或者更高收益的美债,大家更愿意将美元存入银行,或者购买美债(需要用美元),而不愿意冒风险去搞投资。于是,美元又回流至美联储。

美元回流到了美联储,那么,流通中的美元就减少了。一旦流通中的美元减少,根据“物以稀为贵”的原理,美元就会升值。而美元升值,美元的购买力增强,对应其他国家的本国货币贬值。

以美国从越南进口阿迪达斯鞋子为例,假设美国原来从越南进口鞋子需要40美元一双,现在因为美元升值而导致购买力增强,只需35美元就可以买到,这就会使美国进口量增加,相应也就扩大了越南的出口量,貌似对越南有利。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做个简单的数学题:假设越南以每双40美元出口阿迪达斯鞋子到美国,资金、人工等成本为每双30美元。如果出口1亿双,出口额为40亿美元,除去资金、人工等成本后,利润10亿美元。

美元升值后,越南以每双35美元出口阿迪达斯鞋子到美国,资金、人工等成本为每双30美元不变,美元升值(本币越南盾贬值),有利于越南出口,出口量增至1.5亿双,出口额为52.5亿美元(35*1.5),除去资金、人工等成本后,利润7.5亿美元(5*1.5)。

问题来了,越南较原来多生产并出口了0.5亿双鞋子,出口额较原来增加了12.5亿美元,利润却比原来出口1亿双还少了2.5亿美元。

如果美元不升值,仍以40美元出口的话,1.5亿双的出口额应为60亿美元,利润为15亿美元。即同样是出口1.5亿双鞋子,由于美元升值,利润减少7.5亿美元。在多付出15亿美元(30*0.5亿)的资金、人工等成本之后,利润减少了7.5亿美元(15-7.5)。减少的7.5亿美元去了哪里?

减少的7.5亿美元被美元升值“吃掉了”。也就是说,美国人仅仅靠印钞就享受了越南人创造的财富,典型的不劳而获。这就意味着“新兴工业体由于出口增长带来的GDP增长并没有转化为本国的财富”,本国的工业生产力成果(蕴含的资本价值、工人付出的血汗)被美国榨取了,俗称“攘羊毛”或者“割韭菜”。

二、回答第二个问题:为何这些国家甘愿被割韭菜?

前文说过,美联储先放水印钞,后回收美元,至美元升值,通过美元升值来“割韭菜”。在美元升值的时候,对于他国(尤其是新兴工业体)而言,面临一个选择难题:

选择一,默认美元升值(本币贬值)的结果,美元的购买力增强,有利于本国将商品出口至美国。但是,本国出口增长带来的GDP增长并没有转化为本国的财富,本国被“割韭菜”。而且,由于本国货币贬值,货币的购买力下降,相应物价升高,CPI(消费者物价指数)就会升高,最终可能给本国带来通货膨胀。

选择二,本国为了避免出现第一种情形,不甘心被“割韭菜”,甚至产生通货膨胀,于是,本国央行也进行加息,收回本国货币,以抑平本国货币对美元的比值(缓释美债或美元加息引起的美元升值)。这会导致本国在流通中的货币减少,从而引起通货紧缩。通货紧缩的结果是,企业贷不到款,经济减缓或下行,企业运营艰难甚至倒逼,工人失业。

也就是说,如果选择第一种情形(默认),就会被“割韭菜”;如果选择第二种情形(反制),马上就会影响本国经济的发展,而且引发民生问题。一个是“割肉等死”,一个“马上死”,你会选择哪一个?不言而喻。

三、回答第三个问题:美国为什么能够“割韭菜”?

通过前文分析,已经清楚明白,美国的“割韭菜”,其实就是先货币宽松,再货币收缩。对一般国家来说,货币宽松,不能作为国家常用的金融政策,因为这个政策容易引起通货膨胀。但是,美国却“屡试不爽”,一旦他经济下行,美联储就会实行货币宽松,让美国经济活跃起来,等新发行的美元在全球消化的差不多的时候,再将美债升值或美元加息,收回美元。为什么美国能够如此任性?

原因在于:美元是全球最通用的国际货币,石油等国际大宗商品用美元结算。美国的货币宽松,由全世界买单,也就是说,美国将通货膨胀的压力转嫁给了全世界。

一个形象比喻:如果把货币宽松比喻成往池子里放水:其他国家放水的时候,他们水池的水随着放水的增加,水会漫上来(引发通货膨胀);而美国则不然,因为他的水池里面有很多出水口,在往里面放水的同时,水也通过出水口流出去了(美元是国际货币,流向全球),水没有那么容易漫上来。


四、回答第四个问题:“割韭菜”的对象为什么以新兴工业体为主?

原来,我们喜欢把世界上的国家分成两种类型:一种是工业比较发达、社会比较富裕的发达国家,另一种就是发达国家之外的发展中国家。其实,在当今社会,这种划分方法并不全面,因为发展中国家也存在参差不齐,需要进一步细分。于是,就有了一种“三分法”:一是发达国家,二是发展中国家中工业发展较好的国家,被称为“新兴工业体”,三是其他欠发展的国家(这类国家的工业水平较低,如多数非洲国家、亚洲的老挝、柬埔寨、缅甸等)。

对于美国来说,其出口的主要是高科技工业品、原材料(石油、天然气)、农产品(大豆),我们可以把它统称为“一高、一低”(一高:高科技产品;一低:原材料、农产品),而对于那些中低端、低附加值的生活必须品(比如衣服、鞋子等),美国不生产,需要进口。这些中低端、低附加值的工业产品,第三种类型的工业水平低的国家生产不来,而第一种类型的发达国家也不屑生产(同美国一样),生产这些中低端、低附加值的生活必须品的国家,正好就是“新兴工业体”。

此外,新兴工业体经济发展相对较快,投资机会多,在利润的驱使下,美元也会以热钱的形式投向新兴工业体。

于是,“割韭菜”的对象自然以新兴工业体为主了。这是一般情况,但今年出现了一个变数:除了新兴工业体,发达的欧洲也一并沦为美国收割的对象。

这个变数就是俄乌冲突。俄罗斯发动对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之后,欧洲国家跟随美国制裁俄罗斯,俄罗斯也对欧洲进行了反制裁,中断对欧洲出口石油、天然气。石油还可以从中东或者北欧进口,但是,天然气就不一样了,没有了俄罗斯,欧洲就得跨过大西洋向美国买了,因为周围没有其他国家拥有这个资源。前文已经说过,美国正好出口这玩意。

这对美国又是极大的利好,“天上掉下了馅饼”。由于俄罗斯的停供,天然气价格本来就暴涨,还要跨大西洋进口,美国的天然气想低价卖都难。所以,发达的欧洲意外沦为美国收割的对象。只不过,美国对“新兴工业体”的收割,依靠的是美元;而这次对欧洲的收割,是发战争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6

标签:韭菜   越南   欧洲   美国   宽松   货币   鞋子   美元   工业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