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访谈 │ 寻找乡村建设的“适用之道”访乡建院主持建筑师孙久强

涧西村地处山西省北部大同市广灵县、太行山北端,距离广灵县城15分钟车程。它拥有近 180年的历史,至今还保留着部分堡墙、堡门和五个清代古院落。中国乡建院为涧西村提出“旅游 +”的产业规划,依托独特的民堡遗址和古民居院落,打造特色乡村旅游目的地,发展乡村宜居新产业。乡建院适用建筑工作室是“涧西村人居环境改善项目”的规划设计团队。2020年,涧西村登上新华社“扶贫印记”系列报道,2020年底被中央电视台农业农村频道《我的美丽乡村》系列栏目报道。

孙久强

乡建院副院长

适用建筑工作室(f.i.t.)主持建筑师

东方华脉工程设计有限公司乡村振兴事业部总经理

低技术实验室(LOW)联合创始人

“我们骑凯旋露营”活动发起人

乡建院的“在地陪伴”

问:适用建筑工作室是怎样诞生的?

孙久强:我与“乡建”结缘始于2006年暑假参加的乡村建设工作营,这个工作营是由台湾建筑师谢英俊与梁漱溟乡村建设中心的合作组织。工作营结束后,我念了研究生,毕业后到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工作,期间与在工作营结识的朋友们仍保持着联系,偶尔义务为乡建项目提供帮助。2011年,乡建院正式注册成立了公司。2015年,我在各种机缘巧合之下,加入了乡建院的一个建筑设计工作室。2016年年终,这个工作室被拆分为3个,我负责其中的一个,就是适用建筑工作室。

问:团队的工作方式是什么样的?

孙久强:现在适用建筑工作室团队共11个人。乡建项目往往以整个村庄为对象开展工作,体量不一定大,但是任务较杂且不一定像设计院的项目那么明确,设计内容可能同时涉及规划、建筑、景观、环境、室内包括市政等,这决定了我们在人员构成上各个专业都有。主持建筑师相当于发动机,明确项目策略,再由其他同事分组推进,经过讨论、评图,形成一个完成度较高的设计。

以上部分是我们在办公室的工作内容。乡建院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提供在地的陪伴式服务。每一个项目中,我们都会请甲方在项目点附近提供一个有吃有住的工作空间,安排一个约六七人的项目组在当地工作。乡建项目与城市建设项目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在于,其上位资料往往不那么完善,为了能做出有针对性的设计,自然生成了这样一种在地工作模式。

在项目地开展设计工作的周期一般是1年。我们往往在头一年的秋天或冬天进行设计,在第二年开春进行建设,夏秋之交就准备收工,到冬天开始第二轮的设计,大致节奏与村里种庄稼很像。

山西省涧西村总平面图

问:乡建院各个业务板块之间怎样合作?

孙久强:乡建院共分四个业务板块,包括规划设计、社区营造、内置合作金融和研究培训。除了规划设计以外,另外三个团队的工作既有交叉又各有侧重。社区营造团队更多是在社区层面发动群众,协助镇村干部组织活动,挖掘当地文化,激活和优化当地组织。内置金融团队的主要工作是以行政村为单位,成立以“一社N部”村社体系为框架的内置合作金融互助合作社,以金融为手段来加强村庄基层治理能力。研究培训团队的工作主要是在河南省信阳市郝堂村、内蒙古达拉特旗林原村或其他有需要的地方组织乡村复兴讲坛。

假如没有内置合作金融和社区营造团队的工作,规划设计团队直接进行设计是无用的,因为落不了地。比方说一个村庄旁边的景区,开发商投资、建设、运营了几年,随着景区的发展,开发商与当地村民的矛盾日益凸显。村民觉得景区利用当地资源赚钱,却与当地人毫无关系;开发商想征收村民的房子做民宿,却遭到部分村民反对。面对这种基层治理能力较涣散的村庄,社会资本根本找不到可以与之对接的主体。乡建院在介入这个项目后,采用了软硬件相结合的工作方法,优化各方的关系。比如说,乡建院首先在村里成立以“一社N部”村社体系为框架的资金互助合作社,村民可以用闲置房屋或土地入股合作社,开发商如果想利用这些资源,只要与合作社对接就可以,避免了开发商和村民之间“公对私”的无序对接。在此之外,乡建院帮助这个项目树立发展目标,构建与当地共同发展的关系,以此再与当地政府沟通,来获取更多的政策关注和支持。这样就形成了多方共赢的状态:村民能受益,政府更愿意为开发商提供工作支持,开发商能把产业做得更好。在形成良性共生关系的基础之上,规划设计团队进行人居环境提升和国土空间规划。

乡建院开展工作的核心目的是,通过构建更合理高效的共生发展关系,让各方在乡村这个物理空间里更好地发展产业,谋求更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山西省涧西村主街改造前,摄影/JoJo

山西省涧西村主街改造后 ,摄影/JoJo

“以点带面” 改善涧西村人居环境

问:涧西村人居环境改善项目启动于2017 年。请介绍一下适用建筑工作室对整个村庄的规划思路。

孙久强:一般而言,主动邀请乡建院介入、或者乡建院选择开展项目的村庄都是相对较有发展潜力的村庄。涧西村之所以会被选中为乡建院的项目点,是因为它其实是清代的一个古堡,内部有一些从前大户的宅院,历史文化资源较好。

每年政府对各个村子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投入。乡建院到涧西村那年,正好政府的投资量是比较大的。涧西村有耕地面积约98公顷,人口168户、447人,对于这样规模的村子而言,即使政府投资相对较大也不能“撒胡椒面儿”,那样其实见不到什么效果。因此,我们首先确定的策略就是“以点带面”。设计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精选了一些路线上的节点进行重点提升,再把这些点连成线,对沿线的人居环境进行改善。

整个村子被中间一条主路分成南北两个区,北边历史资源比较优厚,我们将其定义为文旅产业发展区,南边有很多村民居住、生产、生活,所以是生产生活区。整体人居环境改善对于村庄北边更注重风貌的修缮和提升,南边则更注重基本功能的完善。

山西省涧西村北区(左)与南区(右)材质对比,摄影/JoJo

山西省涧西村风貌梳理前(左)梳理后(右) ,摄影/JoJo

问:涧西村“一条主街、三个节点”中的节点分别为下沉广场、公共浴室和窑厂体验区,改造中关于这三个节点的具体想法、材料选择等有什么可以分享的吗?

孙久强:下沉广场的由来是这样的。我们在调研过程中发现村子西头有个大坑,坑里长了一片树林。村干部介绍这叫“麻荒坑”,晋北的村子都有这样的坑,当地在没通自来水前用它储存生产生活用水,通自来水后就被废弃了。村干部提议把坑填上,做成一个活动广场。设计团队考虑到填坑不仅会破坏已经长成的小树林,而且土方量会很大,造价较高、工期较长,填坑后的地质条件并不稳定,建议甲方就麻荒坑的地形做一个下沉式活动广场。下沉广场的主要建材是村内其他建设项目的废料,保持坑底土壤的渗水功能,尽量保留原本树林的同时节省造价和工期,一举多得。我们的设计基本都遵循这样一种因地制宜的思路。

涧西村北区建筑多为明清时期的院落,材料以灰砖为主,而南区有很多村民后来自己盖的房子,材料都是红砖。公共浴室是个新建建筑,位于村庄南边的生产生活区,因此我们没有刻意地用灰砖将它伪造成仿古面貌,还是延续了红砖的风貌。公共浴室的布局有一点巧思,在大门后设置了一个小院落,人们在洗澡前可以在此休憩纳凉,再往里走才分为男女浴室。使用公共浴室的村民在这个院子里可以有一些景观体验以及彼此交流的机会。

新建窑厂体验区的想法来自当地特产的涧西黑陶。我们在调研时发现几个窑洞式的老窑炉,希望沿用这个元素,将窑厂体验区设计为下沉式的、埋在土里的景观建筑。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受地质条件、造价等因素所限,并没有修建成覆土的建筑,而是一个露出地面的混凝土房子。这也是乡村建设的一个特点,并非所有的事情都在掌控之中,设计师要能够接受根据实际情况舍弃一些原本的设想,以满足需求和解决问题为目的。

涧西村下沉广场改造前(左)改造后(右),摄影/焦东子

下沉广场使用旧砖瓦作为水磨石骨料,摄影/孙久强

下沉广场使用旧砖瓦作为水磨石骨料,摄影/孙久强

问:新建公共浴室这个需求是设计团队发现的还是甲方提出的?

孙久强:其实很多需求是在互相沟通的过程中发现的。当村子还没有合作社的时候,它的集体治理能力较弱,提供公共服务设施的能力也不足。涧西村还有乡建院的社工同事在那里工作,通过社区工作,让村民的主体性和村庄基层治理能力得到提升;通过合作社的运转,给村集体带来收入,就能够支持公共浴室的费用,再加上政府的相关补贴,这种公共空间的需求就产生了,我们再进行相应的设计。

合作社组建、社区营造和规划设计在乡建院每个项目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同步进行的。在项目前期,由于村庄条件不同,每个团队的介入时间可能有先后,但当项目推进到中后期时,多数情况下几个团队都是协同工作。

由废旧钢筋建造、用于保护涧西松及下沉广场的围栏,摄影/焦东子

由废旧钢筋建造、用于保护涧西松及下沉广场的围栏,摄影/焦东子

问:乡建项目中,设计师与甲方的沟通方式与其他类型的项目有何不同?

孙久强:我们经常面对的甲方与设计院面对的甲方不太一样。我们的汇报对象一般是县、镇、村级别的领导,他们在规划设计方面的专业知识也许没有那么丰富,对于设计本身不会有太多干涉,项目的完成度反而比较高。确保成果的美感是设计师的基本原则,但我们与甲方的沟通一般是从当地的需求出发,汇报我们发现的问题和回应策略。

山西省涧西村窑厂体验区,摄影/焦东子

山西省涧西村公共浴室,摄影/焦东子

乡村建筑的“有限情境” 和“适用策略”

问:您曾提到乡村建筑的“有限情境” 和“适用策略”,具体是指什么?

孙久强:“有限情境” 总结了我常年在村子里调研所观察到的一些现象。我在村子里经常能发现许多构思精巧的物件,譬如顺应木头天然造型制作的镰刀、用同一种当地材料作为家具的不同构件等等。还曾在太原市附近的一个村庄见到过一个很不显眼的公厕,村民为了便于大家找到它,用颜料在墙上画了夸张的符号。这些现象的存在体现了村子里材料、技术、人力和物力都比较有限的现实,同时又提出了一种乡村特有的、充分利用有限条件的解决方式。

“适用策略” 就是在乡建项目中根据所受的约束,回应当地特点的设计之道。我们每次调研完村子,一般会考察周边约100 公里以内的主要建材市场,看看当地有什么样的建材,了解当地工人熟悉什么样的施工工艺,并在设计阶段予以考虑。

适用建筑工作室正在推进中的项目所在省份包括河北、陕西、江苏等,跨越大江南北,寻找“适用之道”就要充分意识到各地常用材料和工艺的差异。2017年,我们在浙江省余姚市一个叫中村的地方做项目。当地盛产竹子,调研时我们就在街上见到很多竹器、竹材加工厂和竹子编制的物件,当地施工队搭脚手架和跳板也全部用竹子。这个项目的甲方提出要求,请我们设计一座桥。桥的跨度约16米,造价希望控制在5万元(人民币)以内,期望工期只有20天。我们经过一番考虑,认为竹子是相对合适的材料:获得方便、价格便宜、熟悉相关建造工艺的工人多、施工快,而且即便竹桥到了一定使用年限,在当地也很容易得到修缮或重建。于是我们拜访了当地一位80多岁的竹匠,请他优化了结构方案和竹桥形态,并指导施工。最终竹桥在25天内完成建造,共花费了2.6万元(人民币) ,其中2.1万元是人工费,真正的材料成本只有5000元。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适用策略”的应用。

浙江省中村竹桥

问:随着网络、物流、建造材料和技术的进步,村民也会希望用上 更经济的材料和更省力的建造方式,如何看待传统材料和建造技术 在现代乡村的式微?

孙久强:关于这一点还是要抱有实事求是的态度,我只举瓷砖的为例子。起初我在乡建项目中对瓷砖可以说是“深恶痛绝”,因为它对传统意义上民居风貌的破坏很大。但后来我开始思考,为什么无论南北,村民都爱用瓷砖呢?因为它生产简单、运输方便、施工工艺学起来很快,砌好之后还特别坚固。这是当代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很好用的材料,我们不该一味地排斥它。

所以现在我自己做设计时,除非村庄对风貌有非常明确的要求,假如没有明显的风貌趋向,只是希望提升人居环境的话,我对瓷砖都有较大的宽容度,甚至会有意使用这种材料。就寻找“适用之道”的初衷而言,瓷砖其实是适用于乡村环境的材料,关键在于怎么用。它对村庄风貌的影响并不全然是负面的,用得好反而能够提升乡村建设的品质。

重庆市北坡村廊桥改造全景

重庆市北坡村廊桥改造

一些产值之外的兴趣

问:浙江中村、重庆北坡村这两个项目都与“桥” 有关,青海拉洞台村项目则有一个观山回廊。适用建筑工作室是比较关注廊桥这类构筑物吗?

孙久强:适用建筑工作室给自己设定过一个带有趣味性的小目标,就是每年要设计一座桥,这背后有一定的原因。工作室的运转要自负盈亏,“追逐梦想还是安稳生活”这个《月亮和六便士》中的问题,几乎每个设计工作室都要面对。你可以追求产值,承接更多的项目,但在设计创意上相对单调,也可以执着地追求每个设计的艺术性与原创性,但很容易破产。适用建筑工作室选择了一种折中策略,我们自己将其定义为“先吃饱再吃好”。首先在产值上要满足乡建院的任务指标、确保大家的工资和奖金,当产值达到一定目标后,我们也不过多追求超额利润,而是寻求实现建筑师的自我创意。回廊、桥这类构筑物往往是一个总项目里体量较轻、占用资金量较少、施工周期较短的子项目,留给设计师的发挥空间相对大一些,我们对这类项目确实有较高的兴趣。

青海省拉洞台村观山回廊

青海省拉洞台村观山回廊

问:适用建筑工作室还一直在探索“低技术” 建造?

孙久强:“低技术”是我们团队的一个业余爱好。相对于大体量、构造复杂、加工精密的“高技术”,“低技术”建造意味着本地化的材料来源、易拆易建的结构构件连接节点、可回收或重复使用的材料、不依赖高级重型工具和专业技术工人即可完成的施工技术等,也可以说是乡村建设“有限情境”中的一种“适用策略”。

低技术工作营现场

)东西水村“穹顶屋”

关于“低技术”的探索分为两个层面。一是从专业层面上研究异形空间简易的建造策略,“低技术”的“低”是体现在使用逻辑的门槛上,并不意味着排斥高科技,有时在设计上还需要复杂力学计算作为支撑;二是因为参与“低技术”建造的门槛较低,每一次搭建都能被运作成一场工作营,招募来自各行各业的人参与,促进城乡之间的互动和了解。

我们曾提出一个口号,叫“低的是美好的”。我想 “低技术”的意义更多在于提醒人们:有时不需要太多的堆砌,用简单的策略去回应问题也未尝不可, 这背后是一种高效的逻辑。而对于乡建项目的建设目标,我们需抱有理性的态度,更“高级”未必更好,适合才更重要。

低技术工作营建成项目——河北省“穹顶屋”室内装饰

低技术工作营建成项目——河北省“穹顶屋”室内装饰

本文首发《A+》杂志 采访/整理 忻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乡村   山西省   建筑师   村庄   村民   团队   工作室   人物   材料   建筑   项目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