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帽书记”绘就乡村幸福蓝图-记党的二十大代表、怀柔区喇叭沟门满族乡中榆树店村党支部书记彭兴利

彭兴利是喇叭沟门满族乡中榆树店村土生土长的农民,也是在这个贫困村吃百家饭长大的孩子,对这里有着深厚的感情。30多年前,被选为村主任的他,带领全村搞玉米制种、壮大肉牛养殖、做强民俗旅游、发展精品民宿,谱写出华丽的乡村产业发展“四部曲”,让一穷二白的中榆树店村成为了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由于彭兴利总是头戴草帽忙碌在田间地头,穿梭于大街小巷,因此一直被村民亲切地称为“草帽书记”。

为脱贫甘当全村“开路先锋”

中榆树店村位于有北京市“北极乡”之称的喇叭沟门满族乡,在改革开放初期,这里是怀柔区数得着的穷乡中的穷村。那时,村民们只能在自家的几亩薄地靠种售玉米过生活,没有任何其他的经济来源。

1985年,20多岁的彭兴利被选为村主任。敢想、敢闯、敢干的他,立志要让村民摘掉穷帽子。根据从多方了解到的情况,彭兴利来到了对角沟门村实地考察玉米制种的收益。“我发现,玉米制种收入远远超过种普通的玉米,再加上村里的地集中连片的占一半以上,开展玉米制种技术非常可行。”于是,他走出大山,跑县城,找专家,费尽千辛万苦终于把玉米制种技术引进偏僻山村。

玉米制种是一个功夫活,要保证种子的纯度,必须控制田间母本散粉株率在2‰以内,也就是说在太阳升起之前必须把雄穗抽掉。彭兴利每天凌晨三四点钟准时起床,带领村民到地里摸苞去雄。一年多的时间,村里就出现了20多个万元户。

这个产业他们干了将近10个年头,中榆树店村成为远近闻名的玉米制种专业村,村民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家家都有了积蓄,基本摘掉了穷帽子。可此时,玉米制种业开始实行公司化改制,彭兴利借此也想到了村子的产业转型。经过考察调研,他瞅准了平原地区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的肉牛养殖。

可彭兴利没想到的是,他的想法一提出来就遭到村民的极力反对。村民们说:“家有千贯,带毛的不算。”“好不容易手里见点钱,拿出去投资养牛,万一碰上牛瘟怎么办?”为了打消乡亲们的顾虑,彭兴利决定先行先试,因为“只要自己做成功了,不怕乡亲们不跟着干。”2000年的大年初六,他拿出自家的5000元积蓄,加上向亲戚朋友借来的2万元,去丰宁坝上买了19头小牛犊,在自家院后的荒地里盖了一个简易牛棚,搞起了肉牛养殖。当年,彭兴利就售出肉牛18头,净赚7万元。乡亲们看了,都争着抢着搞起养殖。

2001年,怀柔区出台了建设养殖小区的扶植政策。彭兴利如获至宝,立即召开党员会、村民代表会,围绕“建区富民”展开热烈讨论。4个月,彭兴利带领10户村民自筹20万元,又以村集体名义贷款60万元,建起了两个肉牛养殖小区,实现了规模化养殖。2003年,全村销售肉牛120头,还完贷款后获利140余万元,实现人均纯收入5531元,达到历史新高。10年养牛,不仅村民富了,村集体的账户上也有了100多万元的资金,中榆树店村的产业实现成功转型。

为全村长期发展再做“领头羊”

今年中秋节,中榆树店村又迎来一波客流高峰,民俗户们借此实现增收。“国庆假期还没到,村里的民宿预订几乎满员了!”看着村民们越来越富裕,彭兴利很欣慰。他告诉记者,截至今年9月,全村115户中乡村旅游经营户达到65户,包括8户精品民宿、35户市级四星级民俗院。近几年,全村年旅游收入已跃升至几百万元。

可在兴办民俗户初期,村民没人敢干,又是彭兴利当了“领头羊”。

那是2009年,借助市、区关于泥石流高发区整建制搬迁的政策,彭兴利带领全村进行了新农村建设,新建民居89栋。新村建好了,干什么?尤其是那些走不出大山的村民,能干什么?彭兴利抓住白桦谷沟域经济建设的机遇,决定带领村民主动退出低端养殖业,依托悠久厚重的满族文化、良好的基础设施配备与旖旎秀美的生态环境,发展民俗旅游。然而,面对村内景观少、旅游旺季少、客源数量少等不利情况,发展民俗旅游能行吗?村民再次质疑。

面对疑问重重的村民,彭兴利没有过多解释,依旧带头先干。2011年一年,他家的接待收入就有几万元。村民见到实惠后,相继跟着干了起来。等到把村民发动起来了,彭兴利就主动把客人往别人家推。后来,村里组建了专业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调配客源,作为社长,彭兴利从来没先往自己家安排过一次客饭,都是别人家安排满了,再想着自己家。对此,妻子黄久臣无奈地说:“他是一个为别人生的人。”彭兴利则说,干好农村事,其实就是要记住3个字:没私心。“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就得全心全意为村民服务,给大家谋福利。”

今年的“草帽书记”很忙

已带领全村脱贫致富的“草帽书记”就没有闲下来的时候。今年,彭兴利忙着建文化墙、实施煤改电工程,也忙着准备参加党的二十大……

“今年建好的文化墙,是之前在为村民房屋铺设外墙保温层时就预留下的。”彭兴利介绍道,中榆树店村冬季非常寒冷,给房屋保温很重要。“那是2019年,我们了解到市民委对于少数民族乡村有相关优惠政策,便积极争取落地,这使得99%的村民家的外墙都用上了保温板。为了能让村里的街巷更美观,在铺设保温板的同时,又在外面贴了仿古砖,让我们这个满族村更具民族特色。”

记者看到,此次悬挂的文化墙共有222块,内容涉及“二十四孝”“三字经”“一带一路宣传”,尤其是村外围一圈悬挂了具有56个民族特色的铜制展示板。“这些展板既提升了我们村的文化氛围、吸引了游客,更体现了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彭兴利说,现在村民都富裕了,物质生活不愁了,精神文化生活也不能落下。

建成了文化墙,彭书记心里还有一件大事——村民冬季取暖煤改电工程。喇叭沟门乡比较偏远,一直没有独立的变电站,煤改电面临电力供应力不足的困难。“去年,乡政府所在地新建了一座变电站,煤改电也就能实现了。”彭兴利高兴地说,“这个事,我都跟村民念叨好几年了。目前,村里正在施工架线,今年冬天就不用烧煤,可以用电取暖了。”

对于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彭兴利有着格外朴实的想法。“成为党的二十大代表,对我来说责任重大。”彭兴利说,“我是一个基层代表,就想着怎样把基层的呼声带上去,推动乡村振兴在农村落地生根,以便让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

记者 崔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怀柔区   榆树   满族   草帽   乡村   肉牛   全村   蓝图   村里   村民   喇叭   玉米   书记   代表   幸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