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实现奋斗目标充满信心”-专访英国皇家东西方战略研究所主席易思

(文/杜鹃 许凤)英国皇家东西方战略研究所主席易思日前在接受本网记者专访时说,作为一名欧洲人,他对中国共产党有信心,“对中国而言,中国共产党是正确的党,是推动国家现代化的党,是推动民族复兴的党”。

易思自上世纪末开始到中国工作,通过对中国共产党的观察以及与诸多中共党员的深入接触,逐渐被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和与时俱进的独特魅力所吸引,25年来积攒了有关中国、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民主制度的笔记超过2000页。

“中国人相信明天会更好”

易思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自上世纪末与中国结下不解之缘,曾经多次赴华工作,除以清华大学访问学者、中国人民大学客座教授等身份参与学术交流,还为中国不少省市级政府担任过外商投资顾问。

易思在接受本网记者专访时多次提及他对中国共产党“有信心”,早年间曾递交过一份特殊的“入党报告”。

一谈起中国共产党近些年取得的重大成就,易思便滔滔不绝。他重点列举了三项。第一项是带领国家全面消除贫困,中国成为第一个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减贫目标的发展中国家,“比联合国的目标提早了10年”。

第二项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易思看来,这也是中共深受人民爱戴的主要原因,“因为中国人民认为明天总会比今天更美好”。

第三项成就是确保国家稳定。易思说,稳定对中国来说非常重要。中国在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屈辱之后,恢复了民族自豪感,而且在经济领域发挥了“稳定世界”的作用。“我1997年初到中国时,正值亚洲金融危机,见证了中国经济的稳定帮助亚洲摆脱了金融危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来袭时,中国在稳定世界经济方面又发挥了巨大作用;中国还是全球经济从新冠疫情中复苏的主要驱动力。”

易思表示,这三个例子证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成为亚洲经济增长引擎,此后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易思说,现阶段,中国共产党正带领国家实现到203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这不容易,但我相信能够实现”。

易思表示,在中共领导下,中国不断向世界展现着大国担当: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与沿线国家合作,中国把共同繁荣的机会也带给其他国家,“一带一路”是帮助其他国家脱贫的好办法;新冠疫情以来,中国不仅积极应对疫情,还投资研发疫苗,践行疫苗公平分配,对外捐助和供应新冠疫苗;中国共产党正在带领中国推动世界和平,“如今我看到,中国正在成为世界和平的重要催化剂”。

他还十分赞赏中国提出“绿色发展观”、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赢,“1997年我来中国之前,中国还没有提出这一理念。但现在这是中国的一大强项,在这一领域美国正追随中国的脚步”。

不断自我革新与时俱进

易思生在法国,本名是让-克里斯托夫·伊瑟·普费滕,但他更愿意使用中文名“易思”。对于易思而言,中国既是一个让他着迷的国度,也是一个研究对象。

易思曾于2015年出版一本以“洞察中国”为主题的书,介绍中国和中国共产党。易思认为,在国际大舞台上,中国对于其他国家以及跨国企业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相对完整的认知。但与此同时,在西方国家眼中,中国仍是一个谜。这一现象归根结底缘于东西方之间核心逻辑的差异,西方通常采用静态的逻辑方式,认为事物“非黑即白”,而中国采用的是动态的逻辑。过去500年中慢慢形成的西方霸权所产生的优越感和民粹主义,让西方社会很难理解东方社会逻辑。对于西方人,如果没有在中国身临其境地感受认知当地文化,仅凭媒体和书本上的信息了解中国,便没有资格号称是中国问题专家。西方社会若想了解真正的中国,就要有辨别地阅读西方媒体对中国的报道,因为许多媒体报道存在误解和漏洞。

这些年来,易思通过学术交流、招商引资、建言献策等形式参与和助力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些特殊经历也让他对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着独到而深刻的见解。

一谈起中国共产党的成功经验,易思可谓“如数家珍”。他告诉记者,中国共产党的成功,在于不断适应人民的需要和世界的现实,不断自我革新、与时俱进。“从我到中国的第一天起,就注意到中国共产党人工作的方式非常有趣。”他回忆自己曾经受邀去中央党校听讲座,发现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带到中国,使之适应中国特色”。

易思还提及,中国共产党很好运用了“扬弃”原则:“留下好的东西,舍去其他。‘扬弃’是一条绝妙的原则,在中国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易思说:“中国共产党不是一个结构僵化、死板的党。这是一个由人民组成的政党,它以人民为中心并得到人民拥护。”

读懂“中国人的内心力量”

易思之所以对中国共产党“有感情”,还要从家族的渊源说起。

他说,自己的曾叔祖父曾参与安排邓小平、陈毅等中国革命前辈到法国工作或学习。易思家中至今珍藏一张邓小平青年时代在法国钢铁厂工作时的登记表。“我小时候听祖母讲过这些事,对家族的这段历史渊源感到很自豪。”

这段家族史激发了易思对中国的浓厚兴趣。他很早就开始学习中文,了解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他当过外交官,曾在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机构工作;也搞过经济,还在牛津大学当过研究员。直到1997年,30岁的他首次以学者身份应邀访华,一下子开启了与中国长达二十多年的紧密互动。

要说这位“中国通”与众不同之处,还是他亲身参与中国两会进程的独特经历。易思介绍,他2001年至2005年出任吉林省长春市特邀政协委员,2008年至2012年以观察员身份参与上海政协的工作。“正因如此,我才对中国两会尤其是政治协商会议有着更加深入了解。”

谈及对中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解时,易思说,在民主选举领域,全过程人民民主贯穿于“从基层到中央的选举进程”。这种民主制度在中国民主协商、民主决策环节的体现令他印象深刻。

谈及中国经济发展时,易思自豪地说,他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研究中国经济,见证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多年来持续关注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购买力平价等宏观经济数据。

为表彰易思对中国农村贫困妇女和儿童等群体的长期支持和帮助,共青团辽宁省抚顺市委员会和抚顺市青年联合会曾向他授予“雷锋精神”荣誉证书。“洋雷锋”的荣誉让易思倍感自豪:“雷锋精神是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这种高贵的品质在中国得到了很好的传承。我看到许多中国年轻人一直在践行雷锋精神。”他也希望,通过自己获得这份荣誉的经历,让更多西方朋友了解“中国人的内心力量”。

易思认为,由于历史和文化的差异,尤其是思维逻辑的差异,难以用纯西方的视角研究任何中国问题。易思目前正在撰写《论中国民主》一书,希望通过他本人多年来在吉林、上海等地亲眼观察、亲身了解的中国民主建设,向外国读者详细介绍中国民主取得的成就。

来源:参考消息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抚顺市   中国   中国共产党   联合国   亚洲   东西方   中国经济   疫情   疫苗   与时俱进   其他国家   专访   民主   英国皇家   逻辑   信心   研究所   主席   稳定   战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