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考路上,卫士记住5个字,干部要知谁为上,阅兵也须别开生面


作者 董保存

来源 《党史博览 》2022年第10期


1949年3月23日,新华社播发了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公报。几乎与此同时,毛泽东和中央书记处率领中央机关和人民解放军总部,离开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西柏坡,向北平进发。



临行前,毛泽东和周恩来的对话,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段名言:
毛泽东:“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进京赶考去。”
周恩来笑着说,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
毛泽东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毛泽东还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我们进北平,可不是李自成进北京,他们进了北京就变了。我们共产党人进北平,是要继续革命,建设社会主义,直到实现共产主义。
毛泽东所说的“进京赶考”,自然是指即将夺取全国政权的中国共产党和她所领导的人民军队将面临的一场全新的考验。
71年后,笔者有机会沿着当年“进京赶考”之路进行采访见学,耳闻目睹,受到一次深刻的“人民至上”的教育。
“民心不可侮”
1949年3月23日上午10 时许,由11 辆吉普车和10 辆大卡车组成的车队,从河北建屏县(今平山县)西柏坡出发了。
登上那辆敞篷吉普车,毛泽东回头深情的望了望西柏坡这个小村庄,再次重复说,进京赶考去!
跟随这个车队一起开拔的,有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林伯渠、陆定一、杨尚昆等领导人。
春风习习,杨柳依依。车队过灵寿(县),进行唐(县),奔曲阳(县)……行进途中,毛泽东兴致很高,和同车的警卫人员谈古论今。不时引得卫士们哈哈大笑。



本来,按照计划,当天的宿营地是冀中区党委所在地保定。由于沙石路坑坑洼洼,路况甚差,汽车能够保持20迈行进就相当不错了。中途还有个别车辆抛锚,以至走了六个小时才到达唐县境内。赶到保定宿营已不现实,临时决定宿营地改在唐县。
唐县县城东北约2公里的淑闾村迅速被锁定。
这是一个有着上千年历史的北方村落。史志记载 "秦代建村。秦末楚、汉相争,此地北边峪山岭上,东寨是刘邦兵,西寨是项羽兵,两军争战,百姓罹难。战乱后,此地居民满25家,正好一闾,居民性情贤淑,相处和好,村名为淑闾。"
抗日战争期间,这个村庄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日本鬼子在这里制造过“淑闾惨案”。不屈的百姓拼死抗争,把这里建成了抗日根据地。八路军曾经在这里设过兵站。
我们来到这个新农村,直奔毛主席曾经居住的院落。这里已经没有多少历史的遗迹,老屋早已翻盖成了宽敞明亮的大瓦房。在这里,我们听到一则“民心不可侮”的历史故事。
汽车进村时,马达的轰鸣声吸引了不少人走出家门来看热闹。有个妇女带着孩子朝着车队指指点点。前面的前卫车上,警卫战士连声喊:“看车!看车!注意安全!让一让,让一让!”司机也直按喇叭。
带孩子的妇女不仅没有动,还和孩子朝着车辆比划,卫士朝她喊:“赶快回家去,进你们家去!”
毛泽东有些不高兴,对卫士说,不能这样,会吓着她们的。同时又对司机说,慢一点,开慢一点。
车子从妇女和儿童的旁边走过,毛主席朝他们招招手,他们虽然认不出车上坐的是谁,他们也朝汽车招手。
毛主席对身边的卫士说,我们无论如何不能伤害群众,刚才那个妇女很可能被吓着,她没有见过这么大的车队,让他们看看有什么要紧的。这些年,我们还不是靠这些老乡,这些老根据地的人民养活的,我们一定要记住一句话,“民心不可侮”。
毛泽东之所以把这样一件事提高到“民心”的角度来看待,是因为他们那一代人,对封建社会的官僚制度深恶痛绝。旧时官僚出行,既要鸣锣开道,又要回避肃静。大小官僚,等级分明,皇帝出行则要黄土铺路,净水泼街……而共产党人不正是要砸烂封建制度,建设民主共和的国家吗?当初能举旗造反,不正是靠了这些穷苦百姓吗?不正是为了这些人翻身解放吗?所以,他告诫身边的同志,要记住——“民心不可侮”。
当晚,毛泽东就住在了本村的抗日烈士李登魁家的老宅子里。
毛泽东的卫士回忆:“这一夜毛主席没有休息,前半夜同村干部座谈;后半夜坐在小凳子上,趴在木板支的床上写材料。”

第二天早上,车队迎着朝阳出发。

毛泽东听说保定要举行庆祝中共中央进北平大会,毛主席皱起了眉头,连声说不妥。请周恩来发电报,告诉中共中央华北局,立即停止北平及各地要举行的庆祝活动。
3月24日)上午11时许,中央的车队到达冀中区党委所在地保定市。
来到“保定府”,毛泽东感慨良多,1918年10月,他曾经来过这里——迎接从长沙赶到保定的第二批准备赴法勤工俭学的30多位湖南青年。
在莲池公园,毛泽东同已在育德中学留法高等工艺预备班学习的青年人座谈聚会。他们还抽时间登上了保定城墙,在城墙上走了一圈,俯瞰直隶古城的景色……
车队直接开进冀中区党委大院。冀中区党委书记林铁、军区司令员孙毅带领机关人员列队欢迎中央领导人的到来。
随后,林铁、孙毅陪同中央首长吃了一顿家乡饭。餐桌上摆的是白洋淀的鱼虾、满城的驴肉、清苑县的老白干、保定的甜面酱等当地特产。据孙毅将军回忆,席间,毛泽东再次提到李自成:“李自成是农民领袖,揭竿领兵,前仆后继,好不容易取得了胜利,一骄傲就失败了,连他自己的性命都没有保住,我们可不要当李自成呀!”
随后,毛泽东等走进区党委会议室,听取区党委的工作汇报。林铁说:“由于我们长期在农村搞工作,不适应城市工作,一开始遇到不少问题,这几个月刚摸到点头绪。除了支前外,首先就是恢复城市工业生产、恢复商业,农业也要很好去抓,解决老百姓吃饭的问题。”
他还谈到 ,有的群众对我党还抱着怀疑态度,特别是民族工商业者还有顾虑。恢复生产、保证市场供应,各方面问题不少……
听完汇报,毛泽东对他们说,工作千头万绪,要抓党的领导,抓党对城市各项工作的宣传和实行。要使各界人士都认清形势,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重,同新政权合作,恢复和发展生产。
毛泽东还询问了京汉铁路恢复交通的问题,着重指出这不仅是战争的需要,也是和平建设的需要。周恩来补充说,要多宣传中央公布的城市政策,对民族资本家要保护,帮助他们恢复和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为建设我们伟大祖国做出贡献。
这时,当地公安部门负责人进来请示,说是中央首长进城时,街上有人认出了毛主席,这个消息很快传遍保定城。现在满街都是人,要等着看看毛主席。他们考虑到这里刚解放不久,不敢确定会不会有坏人混迹于群众之中?因此请示,为安全起见,车队出发时要不要净街?
毛泽东当即摆手,不同意。说不能净街驱赶群众。
周恩来明确要求: “不要净街,不要限制群众的自由,更不能影响商店开门营业。主要是把街上的交通秩序维持好。”
……
“先要从群众最需要的抓起”
“没有水,鱼怎么活?”
车队离开保定,一路向北,经徐水、定兴、新城来到号称“天下第一州”的涿州(县)。毛主席说,“这个地方好啊!中国历史上有两个皇帝是从这里走出来的,一个是宋太祖赵匡胤,另一个是三国时期汉昭烈帝刘备!”
路经涿县城南“三义宫”时,他招呼司机停车,说咱们也要去看看桃园三结义的地方。进入宫内参观。毛泽东对跟随的领导同志说:“曹操占天时,孙权占地利,刘备占人和。什么是人和?人和就是团结,就是民心,团结就是力量。”
从三义宫出来,西边彩霞满天,车到涿县时已经是傍晚。
这里城门紧闭。守卫的哨兵站在车队前面,挥手示意停车。
前卫车上的工作人员告知哨兵,是中央领导车队,请放行。哨兵却坚称:“没有我们排长的命令,不管你是谁,就是毛主席来了也不行,我们要执行命令!”
这就是后来被称之为赶考路上的一个 “闭门羹”。
这时毛主席乘坐的汽车已经离他们很近,卫士长欲上前交涉,毛泽东却拦住了,说:“他们做得对,不要紧,可以等一等。”
直到中央机关打前站的同志和涿县的负责人从城里跑来,哨兵才敬礼放行。
进城后,毛泽东看着街道两边有招牌的店铺,大多关门,街上显得冷冷清清。他问涿县县委书记王成俊: “涿州城里的这些商店怎么都不开门?”
王成俊回答说,国民党驻军为了城防,把所有商户都赶到东关去了,不让人们进城来。现在涿州刚解放,工作头绪太多,一时还没顾上把这些商户迁回来。
毛泽东态度十分明确:“刚解放,工作千头万绪,先要从群众最需要的抓起,应该学会掌握城市工作的规律,马上把市场迁回来。”
王成俊说:“好,我们一定要把市场迁回来。”
如今,我们来到涿州市中心的时候,这里的青年导游会认真的讲起毛主席指示 ‘市场回城’的事,称之为这是毛主席给涿州党政领导上的‘执政为民’的第一课。
当天晚上,叶剑英、滕代远等领导同志来到涿州,迎接毛主席和中央机关和解放军总部机关。平津前线司令部参谋长刘亚楼也赶到了。毛泽东见到他,笑着说:“刘亚楼也来迎接我们进京赶考啦。”

刘亚楼还是第一次听到‘进京赶考’这种说法,不免一怔。周恩来解释说,主席是要我们不能当李自成。刘亚楼恍然大悟,说:“我们一定要考出个好成绩!”……
叶剑英汇报说,为迎接党中央迁到北平,准备搞个隆重的入城式。毛主席听后,认为北平和平解放已搞了入城式,我们进城就不搞了,声势不要搞得太大。不要惊动老百姓,我们进北平,不用宣传全世界也都知道,不必花银子搞仪式了。
周恩来很理解毛主席的心情。他说,同志们已经准备好几天了,要不这样吧,我们不进市区,可以在郊区搞个小型的阅兵式,请社会各界代表参加,大家见个面,也算出个安民告示。毛主席这才点了头。……
3月25日凌晨2时半,毛主席一行离开了涿县,改乘火车驶向北平。清晨到达北平西郊的清华园火车站。华北军区司令员兼京津卫戍司令的聂荣臻、市委书记彭真和中央社会部部长李克农前来迎接。他们接毛泽东一行先到颐和园休息。
走在北平的路上,毛泽东浮想联翩。30年前,他曾经两次来到古都。在这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他对履新的北平军管会主任、北平市长叶剑英等人说:“我以前来北平,遇到一个大好人李大钊,在他的帮助下,我后来才算成了马克思主义者。可惜呀,他牺牲了,他是我真正的好老师。没有他的教导,我今天还不知道在哪里呢。”
毛泽东说这话的时候,表情很是严肃。他的情绪影响了所有在场的人。大家对党的主要创始人李大钊充满了崇敬之情。
毛泽东一行进入颐和园后,看到偌大的一个园林里,空空荡荡,没有一个游人,显得非常冷清。毛泽东无心欣赏园中风景,问前来陪同的人:“公园里怎么没有人呢?”


“这里原来住着几个和尚,还有一些看管园子的人,为了您的安全,社会部把所有在颐和园住的人全部清理出去了。”一位负责保卫工作的负责人回答。
毛泽东听了,很不高兴。停住脚步,批评说: “这里是公园,不是私园。把人都赶出去,把水都排光了,没有水,鱼怎么活?还讲什么安全?”
毛泽东把刚刚接管颐和园的管理处主任柳林溪招呼到身边,仔细询问接管工作。这里有多少旧职员、多少工人,有没有太监?他们的生活怎么样,有没有困难等等。柳林溪一一做了回答。
他说:“我们接收旧职员20多人,工人30多人,没有太监。他们中年轻人很少,大多是五六十岁的,生活比较贫苦。北平被包围时,全园职工连工资都领不到。当时就要过春节了,职工无法过年。我们进城接管后,了解到这一情况,立即报告了市政府,从市政府借来钱给职工发了两个月工资,大家才过了个年。”
毛泽东说:“那很好!对原有职工的生活,我们要包下来,不要辞退他们,原薪是多少,还发多少。不要叫人家说国民党时期我们有饭吃,共产党来了反倒没有饭吃。如果那样就不好了。”
毛泽东关心的不仅仅是颐和园几十个旧职员的生活,他想得更多的是新中国成立后,怎样把旧政权遗留下来的大批旧职员安顿好,让他们为建设新中国出力。
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来到颐和园景福阁,观看昆明湖全景。毛泽东极目远眺,感叹道:“颐和园有山有水,风景确实很美,以后就可以让人民群众到这里来参观游览了。”
毛泽东还对柳林溪说:“过去,我们在山沟里打游击有经验,进了大城市搞公园就不行了。没有经验,要向老工人学习嘛,从没有经验到有经验,先把原有的公园管好。过去的公园是地主资产阶级悠闲人士逛的,劳动人民一是没钱,二是没有时间逛公园。”
“我们今后还要建许多新公园,让劳动人民都有公园逛。在劳动之余,有时间在公园休息娱乐,解除疲劳,再回到工作岗位上,为国家做更多的工作。”
离开景福阁时,他说:“找机会一定再游一游颐和园。”
然而,建国之后,日理万机的他再也没有机会能够到颐和园来游玩一番。


别开生面的阅兵
1949年3月25日下午3时,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从颐和园出发。他们分乘的小轿车经海淀镇、白石桥、紫竹院,再折向西北,4 时30分左右到达了西苑机场。
聂荣臻、叶剑英等已在机场入口迎候。
这里,已为毛泽东准备了一辆最好的检阅车。毛泽东走过来,看了看检阅车,又看看自己从西柏坡就开始坐的那辆吉普车,说:“乘坐我们缴获的战利品,检阅英雄的部队不是更好吗!”
他的意见赢得了大家的一致赞同。这次检阅,毛泽东乘坐的就是那辆我军缴获的美式吉普车。


从各地赶来北平各界代表,也都已云集西苑机场。聂荣臻、叶剑英等向毛主席和其他中央首长介绍各界代表。
毛泽东与华北妇女代表李秀镇握手时,聂荣臻介绍说,她在共产党、毛主席的领导下翻了身,是华北的拥军与生产的模范。曾多次冒着生命危险,给解放军传送情报,并将自己的独生子送到了部队……特邀她参加西苑阅兵。毛泽东和他紧紧握手,足足有三分钟。
此时,受阅部队已在西苑机场整齐列队。像一个大大的“凹”字形。
正南方,是坦克部队和重炮部队方阵:有两个野炮团、三个高射炮团、一个榴弹炮营。坦克和炮上插着各色各样的奖旗。
正西面,是由200辆美制汽车组成的摩托化部队方阵。
正北面,是由三个步兵团组成的步兵方阵。
早春的下午五点,天色渐暗。随着机场上空升起4颗白色照明弹,阅兵正式开始。
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林伯渠等也依次登车。阅兵的车队缓缓驶入阅兵场时,军乐大作。
——这是一支由第四野战军的宣传文化骨干组成的军乐队,也是一支来自“五湖四海”的队伍,这其中有人民军队成长起来的乐手,有起义投诚的旧军人,有收编过来的北平旧警察中的乐队成员。演奏的阵势和雄壮的乐曲,把人们带进了一种庄严的氛围中。
阅兵总指挥刘亚楼向毛主席敬礼、报告:“毛主席,受阅部队有坦克、炮兵、摩托化步兵、步兵团,有英雄功臣,有模范代表等,现全部就位,请主席检阅!”
毛主席还礼。检阅开始。


今天,当我们回看这次阅兵的纪录片时,真实历史影像中有这样一个奇观——中国人民解放军最高首长和人民群众的代表、起义的国民党将领一起“检阅部队”。
阅兵,通常是由军队的最高统帅,军队的总司令,或者是国家的国防部长来检阅部队。而这次阅兵的首长,不仅有中共中央“五大书记”——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也有林彪、罗荣桓、聂荣臻、陈云、李立三、林伯渠、王稼祥以及作战部部长李涛等军政领导人。北平市委书记彭真和北平市长叶剑英,第13兵团司令员兼北平警备司令员程子华、第41军军长吴克华、政治委员莫文骅也跟随中央领导人检阅部队。
在检阅车上,我们可以看到多位各界代表、民主人士的身影。妇女代表乘坐着从战场上缴获的卡车,手中打着“东北妇女代表团”的条幅特别显眼。
在参加检阅的车队里,有辆美国产的福特牌敞篷汽车,车上站着昔日华北“剿总”司令,此时是北平和平解放功臣的傅作义将军和原华北“剿总”副总司令,为北平和平解放作出贡献的邓宝珊。
这样的检阅阵容。在中国的阅兵史上恐怕是绝无仅有的一次。
检阅车队从严整的队伍前面缓缓驶过。随着一声“敬礼”口令,站在队前的领队举手向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领导人敬礼,战士行注目礼。乐队奏起“你是灯塔,照耀着黎明前的海洋”乐曲。经历无数艰辛战斗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以全部夺自敌军的美式装备接受检阅。
人民军队一路走来,涌现了无数个英雄模范集体,这天参加受阅的队伍里,就有40多面英雄的奖旗。毛泽东向“塔山英雄团”“塔山守备英雄团”“白台山英雄团”英雄旗帜敬礼。
受阅部队发自内心的高呼 “毛主席万岁!”“朱总司令万岁!” “中国共产党万岁!”声音如山呼海啸。这呼声,激发了同在检阅车上的各界代表,他们也振臂高呼:“毛主席万岁!”
……
西苑阅兵结束,毛泽东走下阅兵车,走向各界群众代表行列,机场上顿时沸腾起来。毛泽东等领导人同各界群众代表亲切握手,人群中再次响起 “毛主席万岁”的欢呼声。
如果按现代的阅兵式程序,西苑阅兵实际上只有检阅式,而没有举行分列式。这次检阅式,又不仅仅是最高军事领导人检阅部队,而是人民的代表和人民的领袖共同检阅人民的军队。
我们虽然没有能够查到关于这次阅兵的决策是怎样形成的?但这种独特的形式和毛泽东“人民至上”的思想是完全一致的。
阅兵结束后,新闻记者提议照一张照片时,毛主席退后恭让,坚决让各界代表站在他前面。但众人还是把毛主席推到中间。有位记者后来记述:
“众人”这一推,可谓历史的一推,此时的毛泽东“身不由己”,被推到了“众人”前面的“C”位。这张合影,锁定历史,留下永恒。确切地说,毛泽东是被历史和中华民族推到了前面。”
这是中国军队最高统帅在人民解放战争中唯一的一次阅兵。也可说是新中国开国大典阅兵式的一次预演。
这次阅兵在民主人士中产生的反响是空前的。后来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的张澜先生惊讶地说:“这就是毛公1946年说的那几十万条破枪吗?此时的解放军,早已鸟枪换炮了。”
傅作义将军更是感慨不已,说:“看到第四野战军阅兵,威武雄壮,气宇昂然,解放军不愧是一支无坚不摧的胜利之师。”
随后,毛泽东、朱德、等中央领导人乘汽车离开西苑机场,返回颐和园。路上,毛泽东高兴地对工作人员说:“今天总算完成了一件大事啊!从现在起,我们就可以向全世界宣布: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已经进驻北平,这标志着中国革命取得了伟大的胜利,但这还不是完全的胜利,今天还不能开大的庆祝会,等全国都解放了,再开大的庆祝会,意义就更大了。”



3月26日《人民日报》(北平版)头版新闻向中外公告:“中共中央委员会、人民解放军总部昨日迁来北平”,“毛主席、朱总司令西苑阅兵,各界代表及民主人士均往欢迎。”
当夜,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机关进驻香山,毛泽东入住双清别墅。至此,进京赶考的队伍,全部进入了这个对外称之为“劳动大学”的地方。

原标题 赶考路上的人民至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冀中   西柏坡   涿州   北平   颐和园   周恩来   涿县   中国共产党   保定   中共中央   华北   别开生面   卫士   车队   解放军   部队   路上   干部   代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