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会企业家代表在关注什么

来源:中国企业家

在2296名党的二十大代表中,企业家们是最关注经济话题的群体之一。实体经济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应该怎么实现?如何打造材料强国?围绕这些话题,来自中国一重、天津港和中国建材的企业家代表们直抒胸臆。

关注点:实体经济、科技创新、深化改革“中国一重是典型的实体经济代表,近70年来深耕实体经济,做强装备产业。”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明忠,对报告提出的“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感受颇深,“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一重围绕打造‘第一重地’,致力于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与技术封锁,把企业的技术装备制造及人才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涌现出一系列‘明星产品’。”据他介绍,中国一重率先实现了1000MWe级核电机组常规岛整锻低压转子国产化,实现了我国三代核电核岛一回路主设备及常规岛主要大型锻件全部国产化,承担了全部“华龙一号”核反应堆压力容器制造任务;在完成世界最大的镇海炼化2400吨沸腾床渣油锻焊加氢反应器基础上,又顺利完工发运世界单台重量最大的3025吨级浆态床锻焊加氢反应器。事实上,在不断攻克和解决重大装备“有无”问题中,中国一重已发展成为中国核岛装备的领导者、世界最大“双超”石化锻焊加氢反应器极限制造技术的领导者、中国冶金装备全流程制造技术的领先者。报告中的这段话,也与中国一重的发展脉络深度吻合:“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快实施一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刘明忠说,中国一重坚定不移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加快建设设计研发、制造基地技术转化、战略协作研发、协同客户应用技术服务“四大平台”,充分发挥152个基层创新工作室作用,近10年累计承担国家各类科研任务59项,开发新产品新技术222项,荣获省部级以上科学技术奖47项,以硬核科技实力形成对国家战略支撑,为我国工业体系完善和强军体系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天津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褚斌说,10年来,我国港口逐步实现由“大”向“强”,引领全球港口发展。全球货物吞吐量前10大港口中我国占8席、全球集装箱吞吐量前10大港口中我国占7席。天津港也连续多年保持世界港口前十位,以天津港“智慧零碳”码头为代表的中国新一代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全流程自动化、智能化全球领先,生产运营全过程实现了零碳排放,为世界港口智能化升级和低碳发展提供了“中国范例”。褚斌因此更关注报告里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设交通强国、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等方面的话题。“经济强国必定是海洋强国、航运强国”,他认为,港口是基础性、枢纽性设施,既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对外交流的纽带,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和支点。褚斌介绍说,近年来,作为交通强国建设的试点任务单位,天津港集团高水平打造京津冀“海上门户”枢纽,使天津港成为了京津冀融入世界的“桥头堡”;高质量打造共建“一带一路”开放平台,拓展集装箱航线达到138条,“一带一路”沿线港口吞吐量占比60%以上。2021年天津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000万标准箱,助力天津北方国际航运枢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为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贡献了“津港之为”。中国建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周育先在现场聆听了报告后说,自己最深切的感受,就是“切实增强了团结带领中国建材集团迈向高质量发展、建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材料产业投资集团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围绕新发展理念,结合中国建材集团的实际,周育先觉得本次报告有两个方面值得关注:一是高度重视创新。创新驱动也是中国建材的重要发展战略之一。中国建材如今成为全球最大的基础建材制造商、世界领先的新材料开发商和综合服务商,水泥、商混、石膏板、玻璃纤维、风电叶片、水泥工程和玻璃工程等7项业务规模稳居世界第一,创造多个材料领域原创技术工业化量产的案例,在无机非金属材料领域拥有雄厚的科研和产业实力,荣获7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4项中国工业大奖,“这一切都离不开创新驱动战略的落实落地”。

二是坚持深化改革。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开展以来,中国建材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的决策,以“国之大者”的使命担当全力打造“国之大材”,围绕“建设世界一流材料产业投资公司”战略目标深化改革,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目前,中国建材全面完成改革三年行动主体任务,正式转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在形成更加成熟定型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深化集团的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持续深化市场化经营机制改革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

下一步:学习领会、贯彻落实、加大力度

刘明忠表示,中国一重党委将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在岗位上、体现到行动中,加快落实创新驱动战略,坚决扛起维护国家国防安全、产业安全的使命担当,坚定不移当好创新发展先行者,聚焦主业、做强实业、做精专业,突破一批关键核心“卡脖子”技术,着力提升“补链、强链、固链”能力,以自立自强开创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褚斌表示,要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重点在新航线开发、海铁联运、国际物流网络建设、强化海运服务等方面继续加大力度,努力把天津港打造成为系统完善、服务高效、港城融合发展的世界一流智慧港口、绿色港口,为建设北方国际航运枢纽、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周育先表示,新征程上,中国建材将大力推动企业主责主业整合融合,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设世界一流材料产业投资集团,让更多新材料更好满足国家战略需求,更好支撑实体经济发展,助力打造制造强国、质量强国、材料强国。周育先说,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而中央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顶梁柱和压舱石,所以二十大报告对中央企业改革、创新、党建、国际化、安全生产、社会责任等等各领域的工作都是根本性的指导和遵循,“我们要全面深入学习领会,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他表示,作为我国无机非金属材料领域的国家队,中国建材集团未来将更加重视创新,积极践行“材料创造美好世界”的企业使命,不断培育创新生态,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大科研创新投入,推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研发量产更多新材料,保障国家材料产业链的战略安全,致力于推动新材料发展弯道超车。同时要将改革进行到底,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持续优化集团的国有资本布局和结构调整,不断增强企业发展活力,推动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文|《中国企业家》记者 李艳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双循环   吞吐量   天津   强国   中国   港口   中国建材   企业家   实体   战略   代表   材料   集团   国家   经济   全球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