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后,养气血的时节到了,记得做好这3件事,只补气血不长赘肉

现在很多女生状态都不太好,皮肤暗沉、粗糙干燥、长斑、爆痘,容易乏力头晕,长期睡眠不好、虚胖、情绪不稳定、月经不调.....整个人就像是被罩子罩住的台灯,虽然亮着,但是不亮!


归根结底还是气血出了问题!


为什么你的气血那么差呢?


在现代这个衣食不缺、出门有汽车、上楼有电梯的年代,为什么我们女生的气血那么差呢?


问题恰恰就出在现代人生活太「好」了:鸡鸭鱼肉、水果蛋奶、各种补品应有尽有,上班坐办公室,不用经受风吹日晒雨淋;去哪里都有汽车,大部分人都是静>动的状态;


而且我们这代人精神内耗相当严重:工作中、生活中的各种念头、情绪、欲望、思虑,让我们焦虑、抑郁、生气、悲观、忧愁、狂躁......这种精神内耗,对气血的影响非常大,一边偷偷的消耗你的气血,一边让你的气血郁滞不通!



如果再有下面3大耗伤气血的情况,那你的气血肯定好不到哪里去!

1. 熬夜、睡眠不好

晚上是养精蓄锐的最好时机,而长期熬夜、睡眠不好,会导致阴阳两虚、气血两亏;


2. 盲目减肥:不吃主食、过量运动

不正确的减肥,减的不是脂肪,而是你生命的精华,像不吃主食、长时间高强度的健身运动,都是以耗伤气血为代价的,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女生减肥后掉头发、胸变小、容易感冒、容易累,月经出问题的根本原因!


3. 生娃养娃、流产

孕育生养,老母亲是要耗费巨量气血的,怀孕的时候气血都被孩子抢走了,“卸货”之后还有更艰巨的任务,哺乳!



乳汁本身为气血所化,哺乳本身就在消耗气血,加上睡不了整夜觉,白天还要带娃,要是遇上黑白颠倒、爱哭闹、体质差的宝宝,对气血来个釜底抽薪,人就更虚了;


好不容易熬到孩子上幼儿园、上小学,职场、家庭两头都要顾,操心劳累也是很耗气血;


流产就更伤了,伤肾伤血,对女生是双重打击:有些女孩觉得流产没什么,过几天就好了,其实流产不仅伤气血,还伤女人的根基:肾,最后让你提前衰老,在这里提醒女生们一定要学会保护自己!



养气血是每个女生都应该get的技能


深秋冬天,阳气收敛闭藏,正好是养气血的好时机,气血差的女生可以借天地的收敛之气,更高效的养出充盈气血~


不过,很多姑娘跟我反馈,为什么一补气血就上火、长肉,一直补一直虚呢?其实,这背后有3个误区,值得跟大家分享一下:


误区一:你补的不是气血,而是痰浊湿气!


现在很多女生,营养过剩,吃得好动得少,痰湿蓄积,脾胃也虚,这种人是绝对不能直接补,对她们来说:清才是最好的补!


南怀瑾老先生在《我说参同契》中说:


所谓清补,不是说轻微的补药叫做清补,譬如这个房间,你说墙上破了把它补一补,表面补好了,实际上里头还是破的。不如干脆把破的清理干净,倒是个新的局面。所以真正的补是把内在的病完全清理干净,因为我们的生命功能自有生生不已的力量,生命自己会补助自己,这就是清补。



如果你脾虚:伸出舌头一看,基本都是湿哒哒,胖嘟嘟,舌头两边有齿痕,舌苔白腻或黄腻!(正常的舌苔是薄薄的一层,干净而清爽,均匀地分布在舌头的中后方)


一定要先清后补,不然你吃进去的营养物质不能化生为气血,只会变成半成品:痰浊湿气,让你上火、长胖,最后脾胃越来越虚,气血越来越虚!



误区二:你身体太瘀堵,气血流通不到身体需要的地方!


现代人因为压力大、情绪问题、久坐等,导致身体瘀堵,气血流通不到身体需要的地方,反而堆积在瘀堵点,越积越多就成为垃圾,让你上火、长胖;


如果你肝郁气滞、血瘀不通,一定要先疏通身体再进补,而且补的时候也需要边通变补,特别是有结节、增生、囊肿、肌瘤的人!



误区三:你只补了血,没有补气,血不能动起来


现在很多女生都有补气血的意识,会自己买些阿胶、大枣、当归、桑葚之类的补,但感觉身体还是很虚!


有可能是你只补了血,没有补气,而气血相依,气为血之帅,气可以推动血,没有气的推动,血就相当于死血,不能被身体所利用,所以才感觉补了也没用;


你看著名的“当归补血汤”,就是黄芪与当归的比例为5:1,补气还是很重要的,有些女生去医院检测没有贫血,但却经常感觉头晕,往往是因为气虚!


关注你的健康困扰,关心你的饮食起居,关注活法儿,每天一篇新鲜养生干货送给你,我们一起追求美好生活和健康养生。感谢阅读,明天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长胖   寒露   舌苔   内耗   补气   当归   赘肉   气血   时节   舌头   误区   身体   女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