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代表风采丨何祥英:二十二载初心不改护海洋

作为党的二十大代表,何祥英身上有这样一组数字。22年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绵长的海岸线上,她始终冲锋在海洋环境监测工作一线。她参加出海调查采样560多次,参加实验室检测分析数据1万多组,审核监测报表报告630多份,组织完成1个国家级、1个自治区级海洋环境调查项目和4次自治区级海洋应急监测演练工作,7次主编年度市级海洋环境状况公报。


这一组数字的背后,是她22年如一日的坚持。作为一名海洋环境监测人,她经常说“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


图为何祥英在实验室工作。


| 既是依赖海洋的京族人,也立志做海洋守护人


“这十年,我国的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从相关政策法规、项目审批、陆海统筹污染防治、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海洋环境风险防范等多个方面,再加上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的契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全面推进。” 何祥英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作为土生土长的京族人,何祥英对海洋有着不一样的感情。“京族是全国唯一的海洋民族。我也是自幼与海为伴,在京族人的民族文化中,海洋是哺育我们长大的‘母亲’。在米粮匮乏的年代,海鲜成为京族家庭来之不易的馈赠,我们与海洋之间情感如脐带相连。”她说。


2000年,从广西大学毕业后,何祥英坚定地选择回到家乡,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当时,有关部门计划在防城港市筹建市级海洋环境监测预报中心,提升边境地区海洋环境监测能力。正值单位筹建,急需生物技术方面的专业人才,因此我得以进入市海洋局工作,成为防城港市海洋环境监测预报中心的一员。”回忆起刚步入工作时的场景,何祥英有些感慨。


| 以“开荒牛”精神投身海洋环境监测工作


防城港市海洋环境监测预报中心刚筹建时,各方面条件相对落后,实验室小、仪器少。


“在软件方面,我们的4名工作人员均未从事过海洋环境监测工作。”何祥英说。


但年轻人眼中哪有轻言放弃。面对一项项接踵而至的任务,何祥英和同事们选择迎难而上。在实践中,他们查阅海量资料,反复操作练习各项检测项目,交流实验操作技巧,及时归纳总结,赴广州、深圳等具有先进经验的地方学习……经过团队不断学习和钻研,海洋环境监测业务一步步从无到有,何祥英和同事们以“开荒牛”精神攻克一个个难关,整体实力逐渐提升上来。


但事情进展也不都是一帆风顺。当记者问及22年工作中有没有印象深刻的事情时,何祥英想起很多年前遇到的一起海洋污染事件。


“那时候刚工作不久,我们发现U型的海湾内水质发黑。但我和同事一时间却很难找到是从哪里排出来的,污染源一时间难以锁定。” 何祥英告诉记者,“于是,我们就在海岸边的一个个杂草丛中找排水沟,还是没找到。随后我们在海上租船,以污染物扩散形成的扇形区域为突破口,在十几个点位一一采样,通过浓度高低,找到污染源发散的点,从而进一步摸排。最后,我们在当地环保部门的帮助下,找到了涉事企业,发现是其下水口跑冒滴漏造成的污染。通过自己的业务能力查清一起污染事件,这对当时的我来说是莫大的鼓励。”


22年初心未改,何祥英已经由一名检测员成长为防城港市海洋环境监测预报工作的带头人,如今更作为党的二十大代表,在更广阔的舞台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继续发声。


“党的二十大报告全面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指出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听到一个个喜人的成绩,很受鼓舞。” 何祥英告诉记者,“环境监测在污染防治的过程中充当着‘千里眼’‘顺风耳’的角色。海洋环境监测预报工作同样意义重大。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出发,扎实推进海洋环境监测预报工作不断深入,争取在我工作32年时,还能有更多的喜人成绩回馈给社会。”


来源:中国环境

作者:张倩 王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防城港市   水口   广西壮族自治区   海洋污染   京族   守护人   海洋   初心   污染源   环境监测   喜人   实验室   事情   风采   代表   海洋环境   工作   中心   何祥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