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改革进行到底㉝丨黔江区农旅融合创新发展,让“山区”变“景区”

国庆期间,黔江濯水镇、太极镇、冯家街道官村等多个乡镇成为乡村旅游热点。

黔江地处武陵山区腹地和重庆市东南部中心,近年来,黔江区创新“旅游+扶贫+乡村振兴”融合发展机制,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中国森林氧吧”等,让“山区”变“景区”。

农旅创新,让“山区”变“景区”

黔江区濯水镇蒲花社区位于濯水镇西北部,距集镇3公里,平均海拔600米。蒲花社区以蚕桑、旅游、生猪为主导产业。

去年,濯水景区成功创建5A级景区,蒲花暗河景区为濯水景区的一部分。如今,精品民宿、优质酒店纷纷入驻蒲花社区,“唤醒”了这个美丽村落。

位于阿蓬江国家湿地公园核心景区的黔江区冯家街道官村景区,成为了城市居民羡慕的“田园牧歌”,规划整齐的农家,为这里增添了烟火气息,田间地头成为孩子们体验农耕农作、了解大自然的实践基地。

2018年以来,黔江区着力推进乡村旅游景区化发展,在长达近30公里的美丽阿蓬江两岸全域打造乡村旅游示范带,创建“重庆最美风情小镇”,成为“重庆‘醉美’乡村好去处”。

这一示范带带动建成乡村旅游点40个,开发精品旅游路线20余条,吸纳就业创业1.8万人。

近年来,黔江区大力推动特色产业带动文化旅游业与农业深度融合,促进“旅游+”农业、生态、新生活方式的创新发展,让“山区”变“景区”,成为乡村振兴新引擎。

以旅助农,激活乡村蓬勃生命力

黔江区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围绕建设渝东南区域中心城市和休闲旅游康养度假目的地、文旅融合发展先行区,全力推动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旅游业已成为黔江支柱性产业。

同时,黔江区以旅助农,激活乡村蓬勃生命力,特色产业遍地开花。

以太极镇为例,作为市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乡镇,重庆市黔江区太极镇紧跟现代产业发展步伐,2022年,太极镇李子村着力打造一河两岸蚕桑产业园,新栽桑树260亩,改良换代了一批桑树品种,新(改)建了水肥一体化示范桑园、标准化养蚕大棚、储桑室,以及智能化小蚕共育工厂。

太极镇还建成了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的电子商务中心。该中心以蚕桑文化为主题,主要经营蚕桑产业链产品及太极镇特色农副产品,与太极蚕桑产业、农产品加工园联动,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助力当地形成现代山地特色农业产业体系。

近年来,太极镇全力配合黔江区实施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对辖区流域进行综合治理,“金鸡戏水”“水映太极”“桑韵庙垭”“金团乾坤”4个滨水文化节点的建设正在如火如荼进行。

如今,太极镇正在打造农旅融合发展新亮点,以“水美乡村”及“美丽宜居示范乡镇”两大项目为统领,建成投用太极公园,成为太极镇新地标。

深化农旅融合,打造全市乡村振兴示范样板

黔江区是重庆乃至成渝地区南下东进、武陵山区互联互通的战略“桥头堡”,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武陵山片区叠加形成的区域中心“加强版”。

按照今年初黔江区政府工作报告要求,今后五年,持续深化城乡融合发展,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统筹推进,建设宜居家园、涵养山水田园、打造幸福乐园,建成宜居村庄50个。

黔江乡村建设彰显山地风光、民族风情、地方风物,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有机统一,成为全市乡村振兴示范样板。

今年,黔江区在加速推进乡村旅游发展方面,黔江将积极培育市级乡村旅游示范镇、村、点,力争全年乡村旅游人数达到480万人次。

在产业方面,黔江区严格落实“米袋子”“菜篮子”责任制。加快农田“宜机化”改造,实现粮食产量23.5万吨,蔬菜产量27万吨,出栏生猪80万头。

黔江生产烤烟8万担,产茧7万担,提速发展肉(奶)牛、无抗生猪等特优畜牧产业。做响“山韵黔江”公用品牌,打造市级及以上农产品品牌20个。

推进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黔江分中心建设,打造生猪种业高地,抓好黔江黑猪、川南黄牛等地方品种资源保护。

黔江壮大现代服务业,聚焦农旅融合,着力做新业态、做优服务、做响品牌、做大市场,助力乡村振兴。

上游新闻记者 徐菊

编辑:胡苏

责编:徐浩

审核:罗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黔江区   景区   黔江   山区   太极   蚕桑   生猪   乡村   产业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