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运动员上错车,意外打破中美僵局,小球推动大球促成中美建交

搭错车

谁能想到中美两国乒乓球选手的一次偶遇,竟然改变了中美两国的历史发展方向。

1971年3月28日,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日本名古屋开幕。

我国乒乓球队也出国参赛,一天,中国运动员乘坐专属车辆准备赶往体育馆,就在准备关门的时候,一个外国小伙子风风火火的跑了过来。

他是美国乒乓球选手科恩,因为不小心错过了本队的车辆,于是请求中国队能够捎他一程。

听到科恩的请求后,中国领队面露难色。

倒不是中国队小气,主要是当时中国和美国之间的关系太过于微妙。

新中国成立后,和同为社会主义国家的苏联交好,美苏进入冷战后,美国对中国也实施了经济封锁、孤立政策。

然而到了1963年,苏联突然单方面对中国交恶,中苏两国关系随之破裂。

由于中苏关系突变,我国开始走向独立自主,随着两弹一星的成功,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显著提高。

摆脱了老大哥的控制,中国开始同西方势力改善关系,而美国为了摆脱越战的泥沼,与苏联继续对抗,将目光放在了中国身上。

两个国家虽然都有交好的意向,但就是缺这么一个契机,不知道该如何打破僵局。

所以当第31届乒乓球世锦赛准备举办时,我国领导人当即表示,我国运动员也要前去参加。

因为国际政治因素的原因,我国的乒乓球运动员已经6年没有出国比赛了。

不过我国的乒乓球水平,在当时也算是国际一流水平。

庄则栋则是当时我国乒乓球的领军人物,他曾一人蝉联了三届乒乓球男子单人冠军,可以说是乒乓球界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不过谁也没想到,庄则栋不仅仅是一位优秀的乒乓球运动员,还是一位“外交高手”。

互送礼物

没想到美国运动员搭错车,竟意外开启了一段“乒乓外交”的佳话。

其实在出国比赛之前,中国运动员便收到指示,不要主动与美国运动员搭话,礼貌性的握手就可以了。

而作为东家的日本,也害怕中途发生意外,所以在安排的时候,特意把中美两国错开。

这也导致比赛都进行到后半期了,中国与美国的运动员也只是打了个照面而已,并没有深入交流。

或许是天意,意外就这样出现了。

当中国领队绞尽脑汁的思考如何婉转又不失礼貌的拒绝科恩的时候,庄则栋从车上走了下来,表示愿意送科恩一程。

面对全车的中国人,科恩显得有些局促,庄则栋见状,非常友好地同他交谈,并且代表中国运动员,送给了科恩一条杭州织锦。

庄则栋的体贴,让科恩感受了善意,和庄则栋一路上侃侃而谈。

而此时,体育场外早就站满了记者,准备采访中国队。

然而让他们惊讶的是,居然有一位美国运动员从中国选手的车上走了下来。

下车后,科恩特意向围观的记者展示庄则栋送给他的礼物,并且同庄则栋合影留念。

科恩表示,中国人非常的友好。

中国两国尚未建交,运动员却同乘坐一辆车,这无疑是一个大新闻,记者们对着两个人一顿猛拍。

看到这个状况,两位当事人都非常淡定,并且配合记者拍照,然后友好地握手告别。

不过领队看到这一幕,内心却有些紧张,事后特意找庄则栋来谈话,让他不要再与美国运动员来往,并且写篇检查好好反省。

可是在庄则栋看来,自己的行为并没有什么错。

第二天,这件事就被各国媒体大肆报道,登上了头版头条,热度比比赛还要高。

而这天,科恩早早就等在中国队的必经之路,看到庄则栋后,科恩立即热情地迎过去。

科恩特意送给庄则栋一件运动衫作为回礼,并且还在运动衫上别了一枚美国纪念章。

这次见面,科恩还问出了一句很重要的话“你们邀请了许多国家运动员访问中国,我们美国运动员能不能去?”

果不其然,二人再次同框的画面,又被拍了下来,这一来一往犹如一个石子落在了平静的湖面上。

很快消息便传回了中国,毛主席看到新闻后,忍不住夸赞庄则栋:不但球打得好,还会办外交!

美国总统尼克松得到消息后,同样意味深长地表示科恩这个搭错车搭得好!

中国这边继续观望,美国接下来会做出什么举动。

没想到第三天,美国代表团副团长哈里森就直接找到中国驻地,表示被中美运动员的友谊所感染,不知道这次比赛结束后,中国是否能邀请美国运动员访问中国?

中国代表团接到“美国主动要求访华”这个信号后,不敢怠慢,也立即将消息传回北京。

其实哈里森一开始并未抱有太大的希望,毕竟国际形式摆在那里。

此时的他不会想到,几天后,他们便坐上了前往中国的飞机。

小球推动大球

一个只有2.5克重的乒乓球,却敲开了中国两国之间关闭了22之久的大门,这是极具历史代表性的一次外交。

1941年4月10日,美国兵乓球代表团如愿来到中国。

这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批获准进入新中国境内的美国人。

周总理亲自安排行程,庄则栋等人带他们参观了故宫、长城、颐和园等名胜古迹和经典。

第四天,周总理亲自接见了美国乒乓球代表团。

他们在中国呆了整整7天,深刻感受到了中国人民的热情。

访问结束后,他们恋恋不舍地踏上回国的航班。

回国第二天,尼克松就迫不及待地召见了代表团团长,让他详细讲述在华的所见所闻。

鲜少有人知道的是,在中国向美国发出邀请之前,最开始给出的回复是“时机还不成熟”,暂时不准备邀请美国队来中国。

然而在1941年4月6日晚上,毛主席吃上安眠药,准备睡觉,但一直到了晚上11点,毛主席明明很困了,但坐在床边就是不愿意躺下。

过了一会儿,主席突然开口说话,让人立刻给外交部部长打电话,邀请美国队访华。

主席身边的护士长吴旭君不敢确定,因为毛主席曾说吃了安眠药以后讲的话都不作数。

而且白天刚刚把不邀请的报告送走,主席现在又说邀请,到底作不作数呢?

过了一会儿,主席见吴旭君还没去,于是又重复了一遍。

吴旭君这才确定,主席的确要邀请美国队访华。

当消息传到日本后,美国队都准备离开日本返回美国了。

收到中国的邀请后,美国代表团一片欢腾,立即改签机票,这才如约前往中国。

三个月后,基辛格秘密访华,与周总理对中美关系正常化问题交换了意见。

8个月后的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来到中国,毛主席。周总理亲自接见了他。

随后发布《中美联合公报》,宣布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4月份,中国乒乓球代表团受到美国的邀请,前往美国进行访问,其中代表团的团长便是庄则栋。

一个小小的乒乓球,就这样将友情的球从地球这边打到了地球那边。

2021年,美国乒乓球协会举办了纪念中美“乒乓外交”50周年乒乓球友谊赛。

正值中美关系敏感之际,这场活动似乎又呼应了那场破冰的“乒乓外交”。

如今的中国日渐强大,所谓合则两利、斗则俱伤,合作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美国   尼克松   运动员   中国队   苏联   中美   僵局   小球   代表团   乒乓球   中国   外交   意外   我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